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会认知与语文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明确知识相对的默会知识是出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加以表述的知识,即可以用语言字、图表公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我们只能意会而又难于言传的知识,即难于用语言字、图表公式等明确的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个人知识”(一)“教师个人知识”的含义“个人知识”一词是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人知识》这部巨著中提出来的。波兰尼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如个体的判断力、理智的激情、信念、责任心等对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更是如此。他进而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一种知识称为明确知识,而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明确知识…  相似文献   

3.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是针对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概念提出来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什么是默会知识?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相似文献   

4.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5.
1958年,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述的。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的行为的某种知识。"波兰尼把前者称为"明确知识"(即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6.
学习活动涉及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能够运用但说不出来的知识可称之为默会知识。而以书面文字、地图或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被称为明言知识。明言知识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而默会知识是明言知识不可或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他据此将知识划分为两类:能言传的,即能以书面文字、图表等清晰表达的知识称之为明确知识;知道但是难以、还没有或未能用言语系统表述的知识称之为默会知识。波兰尼有一个经典的比喻证明默会知识的存在,他说,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  相似文献   

8.
<正>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知识,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表现在语言、书面文字下以各种文本形式传递的显而易见的知识,这种知识逻辑性强、可言传,同时又是明确的具体知识。默会知识与之相反,也就是以我们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式存在。我们头脑中的默会知识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9.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著名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的,即显性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地表达的,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即默会知识。本文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对默会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李莉 《辽宁教育》2014,(3):49-50
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  相似文献   

12.
任兴洲 《教书育人》2007,(11):63-65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85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察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提出了隐性知识概念:"人类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1]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隐晦性、难以传递性特征,大量存在于初中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为个人所拥有却难于明确言述、传达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谢春祥 《广西教育》2009,(23):18-19
一、默会知识及其特点 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1891-1976)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一书中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  相似文献   

16.
李莉 《辽宁教育》2014,(2):49-50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们有共识而又未能明确解释的一种普遍现象,20世纪50年代,英国物理化学家波兰尼(M.Polanyi)在他的著作《人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把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按外在化程度分为两类,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9.
"道可道,而非常道"是我国古代先哲对缄默知识的诠释.缄默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默会知识""内隐知识"等,指的是:"不能或不完全能用言语、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缄默知识的研究以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波兰尼(Polanyi,M.)为代表,他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我们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而这种能认出某张  相似文献   

20.
一、何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分类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直接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