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散打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新兴的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健身和运动价值,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福建省的15所高校的散打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散打中的“空当”出发,运用现代体育理论知识,认识散打技术体系,按散打动作的运动形式,动作要素,技击方法等建构散打技术体系.散打中的“空当”无论其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文章就什么是“空当”和对如何防止自身“空当”的出现,寻找对方“空当”和迫使对方出现“空当”,及怎样利用对方出现的“空当”进攻对方和自身“空当”的控制等问题和“空当”与双方攻守的距离速度的关系等做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散打王比赛在全国开展的火热,学习散打热也席卷全国,’随着现代技击运动的发展,拳法与腿法协调配合更加完善,趋向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它随着现代技击技术的提高,技术要求也更加严谨,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对于身体素质的全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拳法与腿法技术的精熟程度,将对散打队员在比赛中胜负有主要的作用。文章从“拳法、腿法的力学原理”、“拳法与腿法的实战作用”、“拳法与腿法在实战中的有机协调配合”等方面来阐述散打中拳法与腿法在施展中协调配合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文章在分析“和合”思想在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身体素质与专项体能散打的拳、腿、摔等技法之间的攻防平衡、现代散打运动应对外来对抗格斗项目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对武术散打运动有着实际指导作用,在实战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从乐 《考试周刊》2007,(3):104-105
目的研究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的技击方法与内容、技术技能、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二者是否相互联系,能否相互利用。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逻辑演绎法、分析综合法进行思考、分析;根据查阅、分析和笔录所得资料对两者的关系与共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虽同出一系,但两者都各有其本身的运动形式和特点,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也不同。(2)两者都是以技击为核心,虽然练习形式各异,但两者的技法技术可进行互补和借鉴。结论武术套路与散打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各自有本身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应该传承各自的优势,再吸收他人的技术特点加以改进,以防止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后武术发展方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具有技击、健身、娱乐欣赏等多种功能,而技击是它的本质特征,是一门身体博弈的艺术.武术要走向奥运会,只有大力挖掘它深邃的技击内涵,用它特有的技击魅力征服世界.而竞技武术套路面向大众表演、娱乐欣赏、大众健身、影视文化等才是它真正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中的技击性进行了探讨.现代竞技武术是竞技武术套路与对抗两种运动在竞技中的体现,套路主张健身、表演、欣赏,淡化了攻防技击;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同样应具有其本质特征--技击性,但其技击性有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而淡化的趋势.为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体现武术运动的技击性特点,就应该在它的本质特征上发展创新,遵循武术是"武",而不是"舞"的基本原则,使中华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术运动是一项集技击、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武术运动讲究武德、形神兼修、内外合一的运动特点,把育人和育体高度结合起来.高校开展武术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缓解大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在高校开展武术运动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散打运动经过28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了一定的民族特色.散打运动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社会价值以及特有的强身健身价值,在社会中所产生了的巨大影响,并受到中学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但竞技散打发展至今,其普及程度多仅限于省(市)散打队、武术馆校、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等,学校普及率相对极低.然而,散打要真正进入中学,就必然面临课程目标的设置问题,这也是散打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起点,是指导中学散打教学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从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散打运动的文化特点、教育功能、技术特点,对中学散打的课程目标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教育价值,更好地推动散打在中学的普及和发展,也为进一步向中小学推广提供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4):24-27
武术作为一种致力于将对方致死、致残、制服的技击文化,是如何完成养生思维转型的?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维度?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了武术"由技击到武术、由武术到健身、由健身到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探讨了武术养生思想中"生命保存、养护、体悟"三个方面的维度。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武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实现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1.
文斌  郝雪辉 《考试周刊》2010,(7):141-142
武术散打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在精神教育、文化包装和专门的健身训练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在推广中应加大力度.重视精神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大众健身的训练大纲.采用合理的宣传包装手段,从而使武术散打运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成为人们终身的体育健身项目,为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也是武术的灵魂.现行警察格斗训练体系主要采用以擒拿为核心,以摔、打、夺、押、铐、搜为手段的技术体系,缺乏对技击的重视.内家拳在技击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优势,其简单的练法,而且不易受年龄、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内家拳具有高效打击等特征,能够丰富现行警察格斗技法,有效破解警察格斗教学训练中的矛盾.将内家拳应用于警察格斗训练,有利于完善警察格斗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了陈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引蒙”和“拆拳”,一般来讲,在学拳初期,为了使初学者了解周身规矩,讲授每个新动作的技击含义,称为“引蒙”;而在推手向散手转化时,讲授每个动作的单练和技击变化,称之为“拆拳”,又叫“练单式”。通过“引蒙”保证拳架不变形,通过“拆拳”进行“单式”训练而达到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中标 《考试周刊》2012,(71):142-143
佯攻战术是散打战术之一,是散打运动员获取胜利的保障。佯攻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智慧及对手特点等有直接关系。探索佯攻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对提高散打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获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的佯攻战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佯攻战术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展现运用佯攻战术的重要性,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原则,得出散打佯攻战术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表现形式等结论,旨在为提高散打佯攻战术实战和理论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推动我国散打运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武术技击是在打人、被人打和防人打的过程中,提高人的技能,体能、智能、意志与拼搏精神,本文从武术技击(散打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中,梳理出五大要素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该运动项目的技击水平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顺 《职业技术》2008,(1):78-79
武术散打运动强烈的对抗性、技击性以及强身、防身的特征,与拳击、跆拳道、泰拳有异曲同工之功效。这说明武术散打更有其独特的魅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在国际体育发展的人文环境中,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将成为散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模式,可促进各种社会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出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散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查阅资料法,论述推动中国武术运动发展的健身、技击、教育三大动力因素,为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学方法、访谈法,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技击运动的美学特征,主要为崇高美、悬念美、意志美、节奏美、艺术美。人们对技击运动美学特征的认识误区可以认为是畸形美,该特征制约了散打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武术传播中要避免。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散打是我国武术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其"拳、腿、摔"的协调作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表现.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在普通高校的普及率较低,回顾散打的发展历程,并分析研究制约高校散打发展的原因.结果显示:散打专业场地器材的缺乏、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散打运动存在观念上的误解是影响散打运动在高校普及的原因所在.提出高校散打运动的发展可以走"去竞技化"的道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融合丰富的民族文化,使其符合普通学生的身心特点.旨在为当前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武术历史悠久,拳派繁多.但众多南派拳在历史源流问题上仍是各抒己见,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作为广东五大拳术之一的莫家拳,有史料记载以来,其传承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与其传承的悠久格格不入的是.该拳种的发展及其起源问题上亦是停留在相传、据传的层面上。对莫家拳历史渊源的考析可以从它的起源的时间、历史人物、使用的器械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进而得出:莫拳的产生与明时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很大关系;莫家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利用了众说纷纭的“南少林”这一主题,而与“南少林”并无直接联系;莫家拳在创拳初期及其流传过程中显然受“天地会”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