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莎士比亚笔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仅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它更向世人展示了罗马和埃及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该剧以埃及被罗马征服,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殉情结束,戏剧的结局虽令人惋惜,但是绝非偶然。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的分析,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说明了在该剧中,罗马征服埃及是自我战胜本我的必然结果,并揭示了理性必然战胜感性这一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对于莎士比亚戏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国内的研究者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其"二元"对立、意向角度、人物分析、政治爱情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很少能从中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一方面进行挖掘。本文将结合《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这一作品,将作品克里奥佩特拉形象与伊丽莎白女王进行对比,进一步走近莎士比亚,了解莎士比亚眼中的女王观,从而了解莎士比亚时期人们内心暗含的女王焦虑。  相似文献   

3.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悲剧主要是由克莉奥佩特拉反复无常的性格造成的,她夸张的情绪表现源于她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文章分析剧中克莉奥佩特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并从行为主义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揭示其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提出保持心理平衡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 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 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5.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伊诺巴勃斯素以冷静机智著称,是安东尼的得意部下,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凄凉的死亡。本文将对其悲剧的成因,主要从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与现实政治斗争的严酷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揭示伊诺巴勃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创作于1606年。它在整个莎士比亚文学宝库中并不占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远不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四大悲剧那样历来被推崇备至而名扬四海;但仍然不失为艺术殿堂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以其独特的风姿,闪耀着瑰丽的光彩。“尼罗河花蛇”剧本取材于希腊古典作家普鲁塔克所记述的公元前50—30年的一段历史。美丽的埃及女王与罗马英雄玛克·安东尼的一段恋情。此时,裘力斯·凯撒已遇刺身亡,罗马由奥克泰维斯·凯撒、玛克安  相似文献   

7.
项羽是司马迁《史记》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安东尼为莎士比亚历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男主人公。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一比较。结果显示,项羽和安东尼两个人都是战场上统治者,是勇猛的战士,但是他们却都缺乏政治斗争的手腕,因而都是在同自己的对手较量中败下阵来,最后只能是落得自杀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罗马悲剧姊妹篇《裘力斯·凯撒》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不吝笔墨倾力塑造了罗马英雄安东尼的艺术形象。作为罗马时代的政治风云人物,他因性格缺陷不可避免地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然而莎士比亚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剧中充分展现了安东尼天性的高贵、华美与威仪,赋予其悲剧崇高精神,使之成为力与美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清代著名戏曲家洪升的《长生殿》(1688年)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以下简称《安东尼》1607年)是比较文学热门话题。大多数学者认为:两剧在表现题材的复杂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情欲误国与忠贞不渝的爱情”。 其实,两剧是否表现情欲误国的主题姑且不论,就是在表现爱情上也是有所差异的。《长生殿》所赞颂的是真诚专一的至爱,而《安东尼》所描写的是一场纠葛不清的“迷恋”。洪升所处的是晚明情欲解放的浪漫洪流到清初不是更加汹涌澎湃,反而呈平稳状态的时期,他小心翼翼地请出帝王、妃子的“亡灵”,通过他们的生死之恋,表现清初人们对“真情”的再追求。莎士比亚所处的英国是从“快乐英国”的“黄金时代”笔直地堕入了“黑铁时代’(马克思语),人性向着“恶”的方向发展,他通过一对情人的徇情,呼唤着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正在厨房里做午饭,突然又听见安东尼“噔、噔、噔”地从地下室跑上12级的楼梯。他那两条修长的腿总是那么健壮有力“。1,2,3,4,5……”随着他的步伐,我心里默默地数着。安东尼今年16岁,正处在躁动不安的青春期。而我呢,这段日子以来总是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我觉得我和安东尼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陌生了,而我只是在抚养他而已。为此,我感到非常苦恼与烦闷。正想着,安东尼已经冲进了厨房。我顿时警惕地抬起头来,注视着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每次相遇的时候气氛都非常紧张,就像洪水即将冲垮堤坝似的。这次,他又会和我争论什…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出以罗马历史为题材的爱情悲剧。罗马大将与三执政官之一安东尼远征北非,与倾国倾城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屈拉热恋,乐不思归。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和献身国家事业与尽享人性欢乐之间的对立是安东尼悲剧的根源。安东尼骁勇善战,气宇轩昂,然而在他沉溺于儿女情长的时候偏偏祸起萧墙。罗马的另一执政官奥克特维斯·凯撒(即裘力斯·凯撒之侄)乘安东尼疏于国政之机加紧密谋策划,纵横离间,试图将三人执政变  相似文献   

12.
有人将莎士比亚的名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中往返奔波于罗马和埃及之间的名将马克。安东尼比作是今日的时尚一族:当他思念家乡时,他便“割断情丝,离开迷人的埃及女王”;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2世纪,佩特拉是那巴特亚王国的首都,那巴特亚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凿岩为城,建立了首都佩特拉。那时,佩特拉越阿拉伯谷地向西直通地中海港口,是阿拉伯商队东西贸易的隘口,城市日渐繁荣,国力大增,成为中东一个强悍的国家。由于佩特拉易守难攻,惟一的入口  相似文献   

14.
微笑的力量     
安东尼圣艾修伯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二次大战时,他参加了打击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他被敌军俘虏。看守监狱的是一位一脸凶恶的警卫。安东尼看着警卫,想到将要面对的死亡,不禁陷入极端的惶恐与不安之中。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终于找到了一支香烟,但是他找不到火柴。他鼓起了勇气向警卫借火,警卫冷漠地把火递给他,安东尼冲着警卫一笑,这一笑如同一股泉水冲开了他们彼此之间的隔阂。警卫仿佛受到了安东尼的感染,嘴角也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难得的笑容,虽然他也许本来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但却没有离开,而是盯着安东尼的脸,少了当初的那脸凶气。“你…  相似文献   

15.
儿子安东尼今年16岁,正处在躁动不安的青春期。我觉得我和安东尼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陌生,我只是在抚养他而已。因此,我感到非常苦恼与烦闷。一天,安东尼冲进厨房。我警惕地抬起头来,注视着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每次相遇的时候气氛都非常紧张,就像洪水即将冲垮堤坝似的。这次,他又会和我争论什么问题呢?“妈妈,比利·科甘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想要一条。”安东尼说。“为什么?”我问道。他显得非常吃惊,大张着嘴巴凝视着我。“妈——妈……怎么?……您……比利·科甘是‘漂亮的南瓜’乐队的主唱啊!”哦,“漂亮的南瓜”,又不知…  相似文献   

16.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世纪初,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极大的危险。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好奇地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身为“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成员,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因此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圣洁     
一次上课讨论圣洁,一个同学说“:什么是圣洁?我不杀人,不放火,也不与人争吵;我每天都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争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我觉得这就是圣洁。”大家哄堂大笑。老师没有评价,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圣徒安东尼苦修一段时间后问上帝,他是否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比你更圣洁。”安东尼不服,决定去拜访康德比。经过长途跋涉,安东尼终于来到了康德比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比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做上帝的鞋子来修理…  相似文献   

18.
深蓝 《小学时代》2014,(Z2):42-45
<正>战火连编,硝烟弥漫,一场残酷的战争打响了!"呼叫总部,呼叫总部,敌方火力太猛,我方损失惨重,请求支援……"不好,安东尼好像中弹了!别看安东尼年纪不大,他可是在之前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是个大英雄。此刻安东尼已经躺到在地,似乎已经失去了意识,可没有人能冲破敌人的火力网,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摄影师安东尼来到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土著人居住区拍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与那些土著人一起狩猎、捕鱼、采摘,同吃同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些土著人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兄弟"。他们会将自己捕获到的猎物,割下一块肉,送给安东尼品尝。看到安东尼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们会感到格外开心。其间,安东尼拍摄了大量非洲土著人的生活习俗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他在非洲生活的真实情景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燕青  董欣瑶 《作文》2023,(42):57-58
<正>贾平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作家,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他的作品中大量描写了家乡的风物,始终用“秦岭南坡的腔调”讲述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仿佛他“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贾平凹的童年生活很是贫苦,他常常一个人到门前的池塘边静静地待上一段时间:池塘里有生命,也有颜色,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生活它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