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有位一贯关心农村读物出版工作的老同志向我推荐了几本小册子,说这些书颇有特色,值得一读。我翻开这些书以后,真的被吸引住了。这是一些专为农村读者编写的类似《三字经》、《千字文》的通俗启蒙读物,书名是《中国历史三字文》、《中国地理六字歌》、《世界地理六字歌》、《农村四言常用字》、《中国近代史七字歌》。形式是传统的,而内容则是完全新颖的。作者有两位,《中国历史三字文》和《农村四言常用字》是肖从方和刘毅然二人合作编写,另外三本均为刘毅然一人  相似文献   

2.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3.
拿到薄一波同志的新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我先读了第十六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版》。之所以这样,一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经历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全过程;二是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在报社工作期间,多次翻阅过这部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写的按语,得益匪浅。这次读薄老的回顾,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对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把这种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身体力行。第一,编辑工作要下功夫做调查。毛主席把他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工作称为做调查,讲出了编辑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编辑工作,人们通常认为是圈圈点点、删删改改,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没有抓住要点。要点是做调查。调查的含义很广泛,形式有  相似文献   

4.
韩泽同志: 承蒙惠赠您近期出版的著作《说听之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甚谢。在这个集子里,我读到《〈农村节目〉一年回顾》一文,不禁回忆起:六十年代初,江苏电台《农村节目》作了一番改革,引起全国广播界的关注,《广播业务》杂志为此组织了一年时间的讨论。当时在云南电台工作的年轻的我,曾写稿参加研讨。于是我们开始有了“笔墨之交”。如今我细读了您这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发现有关农村广播宣传的文章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篇幅。您在前言中谈到,1950年就跨进广播界的大门,“可说是一生许给广播了”。我  相似文献   

5.
微笑的力量     
我写的言论《微笑,并保持微笑》(刊于2003年5月22日《甘肃日报》)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意外“事件”。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能谈谈自己的经历。一、关于言论我在陇东老区一所农村中学工作过12年,其中有6年时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老师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6.
1954年,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了一篇叫《韩梅梅》的短篇小说,写的是高小毕业生韩梅梅回农村务农喂猪的故事。当时我正读初二,毕业后也有个去向问题,因此读得很认真,同时作者马烽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相似文献   

7.
我写的言论稿,涉猎的范围较广,其中有一半是写农村生活的.这是因为,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像《莫冷落本地“和 尚”》、《传统技艺莫失传》等杂谈都源自农村生活,有的还是农民朋友跟我拉呱拉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枫娟在哪里?     
枫娟啊!你在哪里?已经九年了,仍然没有音讯,使我思念,惆怅。我在枫娟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啊! 枫娟是我的长篇小说《路》中的主人公。她是我那时想塑造的一位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普通知识青年。这是表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知识青年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的故事。我多年作农村青年工作,和青年建立了很好的感情。炽烈的感情的激流,不断冲涤着我的心灵;他们充满酸甜苦辣的经历,他们喜怒哀乐的神情,象一张张画面,总是经常在我眼前闪动;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思,决  相似文献   

9.
行走在路上     
2006年下半年,我分别在《厦门日报》和《营口日报》两家报社实习,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直面社会,对一线记者的工作有了亲身体验和直接认识。《厦门日报》和《营口日报》都是地方一级党报,但由于在两家报社实习所在的地域不同,所以感受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1980年,编辑部收到一篇来稿,题目是《英雄幕后》。文章写的是一位农学院园艺系的女大学生,在农村扎根苦斗了二十多年,曾经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和荣誉,可是如今她却陷入了困境。文章题目很醒目,但“幕后”究竟有些什么,作者吞吞吐吐,什么也没有说明白。从文章本身来看,可以说“言之无物”,作者似乎还有点故弄玄虚;但文中写的这个人我熟悉,她是一个实干家。1962年《人民日报》曾有过报道,1976年《文汇报》、《河南日报》相继报道她《坚持农村二十年》。来稿虽然写得空洞、飘忽,但这个人物却牵动了我的心。于是我们给作者(一个区干部)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将文章写得扎实些,如有  相似文献   

11.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298-298
自从我担任科学教研组长以来,我觉得科学课的课堂也有一片新天地。《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科学志趣,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课,已成为科学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于是我也投身于农村自然教学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应山区农村自然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拿到薄一波同志的新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我先读了第十六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版》。之所以这样,一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经历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全过程;二是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在报社工作期间,多次翻阅过这部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写的按语,得益匪浅。这次读薄老的回顾,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对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把这种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身体力行。第一,编辑工作要下功夫做调查。毛主席把他编辑  相似文献   

13.
冯定华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新闻业务》“通讯员之声”专栏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一些报纸编辑,对农村通讯员另眼相看,总是盯着大机关单位的通讯员;用稿凭关系,凭熟人。”对此我想谈点管见。我也是一位在农村工作的业余通讯员,从八三年开始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内部刊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上发表的。说起这篇文章,我至今还感到对不起该刊编辑。因为稿件是  相似文献   

14.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至今我还怀念着当时那种和群众息息相通的采访生活,那种同新闻工作密切相关的党的优良传统。我想起了1953年春在河南农村的一次采访。那次采访我写了《让农民对我们说真心话》(刊于1953年5月6日《人民日报》二版),这篇批评性稿子受到了当地党委的热情支持,新乡地委把它做为农村工作干部的学习材料,河南省委书记亲笔加写了批语,让《河南日报》以头版重要位置转载。按语原文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我是从1984年底开始从事业余通讯报道工作的。几年来,除完成了本职工作外,还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中国农村经营报》、《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和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发表消息、通讯、评论、诗歌、杂谈和科普性稿件500多篇,并多次被省、地、  相似文献   

17.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至今我还怀念着当时那种和群众息息相通的采访生活,那种同新闻工作密切相关的党的优良传统。我想起了1953年春在河南农村的一次采访。那次采访我写了《让农民对我们说真心话》 (刊于1953年5月6日《人民日报》二版),这篇批评性稿子受到了当地党委的热情支持,新乡地委把它做为农村工作干部的学习材料,河南省委书记亲笔加写了批语,让《河南日报》以头版重要位置转载。按语原文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我是在1953年冬天,从青龙桥小学(原是小学教师)调往《北京日报》工作的。从1953年尾到1957年夏天,我先后在文艺组任编辑,新闻和农村组任记者。在农村组任记者的阶段,开阔了我的生活视野,填补了我生活底蕴的不足,使我写出了不少的短篇小说,包括1957年我出版的长篇小说《南河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困难较多,在今年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上已引起重视。本期特登《县店在农村多渠道发行中的主导作用》和《浅议乡镇书店网点建设的若干问题》两文,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编辑部狭仄的办公室里──《在失与得之间》后记杜厚勤在我的编辑生活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和《编辑之友》杂志联系在一起的,而我能够在编余之际零零散散写些探讨编辑学和研究出版理论的文章,也完全得益于我在《编辑之友》杂志工作的那段经历。记得当初进编辑部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