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社会科学形成了"空间转向"的热点话题,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是"空间实践"的产物,不是单个、孤立存在的。本文将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福柯的"话语、空间、权力"理论为基础,将华莱坞艺术电影置于整个电影生态环境中,从话语实践与空间生产的角度,试图探寻华莱坞艺术电影在话语实践中如何能动地建构"表征的空间",其中有何隐喻?电影本身作为一种"空间的表征"又如何参与到媒介生态的建构中?与福柯所认为的权力有何联系?空间维度为我们理解华莱坞艺术电影提供了一个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2.
如今电影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本文基于对电影本质和其重要性的理解,分析电影的特质,以及这一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从电影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大众接受电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4.
电影理论的研究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发现的"进化"史,由"电影是一门艺术"到"电影是一种媒介手段",或者各自成为一种研究视角,即分为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媒介、电影作为文化等.总之,电影已经被当作是艺术、媒介、文化角色全然分开的肢解物.其实,这并不符合电影发展的实际.作为唯一依赖高科技以及高投入的艺术,在创作之初就必须考虑商业回报,所以,传播事实上就是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城市微电影在向受众展示城市风情时,融入更多的电影艺术元素,城市的人文风情与精彩故事情节完美融合,广大受众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本文主要以城市微电影《南京201314》为例,详细分析作品的故事结构、画面、声音等表现手法,探讨中国城市微电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董杰 《新闻知识》2008,(5):85-86
在这个所谓的读图时代,摄影、录像、电影已成为当代前卫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当代艺术家的一种主要表述途径,并成为大众生活的密友。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变革,当代最能反映两者之间这种关系的,莫过于图像艺术对艺术及现实生活的直接而特有的影响。影像艺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一看就懂"的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门属于大众的艺术,是大多数人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电影院票价的居高不下和农村乡镇电影队的解体,近年来普通大众几乎一年都看不上一场电影,电影观众群急速萎缩,从涵盖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年龄阶层的大众化迅速演变成城市年轻白领的小众化。  相似文献   

8.
陈丹 《出版广角》2016,(24):78-80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要有文学、戏剧、音乐和绘画等艺术性的内容做支撑,而且也要有科学技术做保障.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艺术的每一次发展革新都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影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开始以新的面貌与形态面对世人.本文从数字电影的制作方式入手,探究数字电影作品的特性和本质,探讨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旭龙 《大观周刊》2013,(7):109-10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新媒介开始应用于艺术领域,使得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贵族文化,普通大众只要经过简单地学习都可以创作出像模像样的艺术,让人感觉艺术似乎就在身旁。新媒体艺术的最主要在于它的交往互动,但在我们发现在实际艺术交往互动中却表现的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不仅是媒介手法的转换,而且是艺术观念上对现代主义艺术理念的反拔。创作滞后、大众参与意识与能力的缺位等原因,都阻碍了新媒体艺术的交往互动.这尤其体现在以空间现代性为特征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电视自诞生以来,便一直与电影存在竞争。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源流问题,在学术界和影视界也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而对于这个话题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艺术的创作生产过程。在笔者看来,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虽有许多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并非原则上的不同,二者最核心的共性是一样的,本质上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与此同时,影视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因素决定了影视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美学特性。当下,在数字化生存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一次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力图引入涂鸦艺术来进行传播学艺术课程的改革和试验,提供一种艺术教学创新的思路。首先,传播学专业艺术课程需要从传统单一的平面媒介向多元的新媒介和多媒介拓展;其次,课堂教学应从单向的从教到学,转变为互动式的讨论与对话,还应当整合传播学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资源与特色,打破以往传统艺术教学静态、课程孤立的不足;最后,新媒介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以及协同发展将是后续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影视相结合产生出了影视音乐,它既具有音乐的艺术形态,也具有影视的特质。在影视艺术中,只有将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显示出影视作品的真正韵味。本文将对影视音乐的艺术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电影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杰作,视觉知识以其为载体所产生的价值影响极其深远。电影不仅融入了绘画、摄影、音乐等诸多艺术,课堂中运用电影艺术进行教育,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家国主义的情怀教育,更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视角,探讨电影艺术怎样塑造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它是通过电视作为媒介,电视台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电视电影是在电视和电影的夹缝中,产生了这种新型的、结合了电视和电影共性的影片模式。电视电影具有交集式的艺术特征,以电视作为电视电影的平台,电影作为电视电影的根基。在艺术特征上,电视电影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15.
刘铁  彭菊华 《新闻世界》2011,(4):200-202
大众艺术产业的发展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大众艺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大众艺术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从产业规划、体制创新、产业集群、投融资、品牌建设、人才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长沙大众艺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实现"两型"社会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现象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电影艺术的本性和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从电影艺术来说,它的本性在于超脱一切进行彻底的创新,即追求彻底的个性化.从互联网来看,网络空间是一个光滑空间,同样以彻底创新、追求个性化为特性.网络电影作为两者联姻的结果,为电影突破一切限制而呈现其个性化之维提供了可能.网络电影因此表现出颠覆传统电影体制、逃脱金钱-政治联盟、消解作者霸权和颠覆既定理念的艺术新特色.这不但为我们设想网络电影产业提供了参考,也为我们创制网络电影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尊重网络电影的个性化之维.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艺术完美地将高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包括数码艺术、网络艺术、影像艺术、移动媒体艺术等形式。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产业合作、业务创新及商业模式探索将成为新媒体艺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杨天宏 《青年记者》2012,(15):77-78
电影音乐是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为"画面音乐".它一方面具有抒情性、表现性、节奏性、韵律性等音乐艺术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有互动性、综合性、画面性、造型性等电影艺术的特性.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影片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将音乐与电影主题结合起来,帮助观众记住并识别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田丹 《记者摇篮》2009,(10):60-60
剪辑是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敏  钟骥 《档案管理》2021,(6):84-85
电影艺术档案,是电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电影艺术档案的价值与保护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电影艺术档案的价值和保护策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内容的分析和探讨,结合笔者在电影艺术档案相关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与科研建议,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