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跳远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助跑和起跳,助跑和起跳的动作技术越好,成绩也就越好,因此,我们在训练跳远项目时应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助跑和起跳训练上。但发现学生在起跳时,要么身体腾不起来,要么就是两脚过早落地,究其原因,是弹跳力即腿部的爆发力不够,以及腹肌力量差。为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和腹肌力,我利用了“跳深”这一提高跳远成绩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后,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跳远是初中阶段跳跃项目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一个项目,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部分学生助跑速度很快,但就是跳不起来,或有部分学生虽然能跳起来,但由于助跑速度较慢,导致跳远成绩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跳远的专项跑跳能力较差,二是助跑与起跳技术衔接得不好,三是下肢及腰腹力量较差,为了尽快发展学生的跳远能力,近年来笔者在跳远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是跳远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因此,要使学生"跑得快,跳得起",应使技术教学与发展学生快速起跳的能力结合起来,合理地增加快速练习的比例。为了避免过多较快和较长距离的练习使学生很快疲劳,可采用"距离长短结合、速度快慢结合"的方法,按距离由短到长、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对练习的距离和速度进行合理的搭配。  相似文献   

4.
一、场地安全 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都是在快速运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细心检查场地,排除安全隐患。 检查助跑区:做到防滑、平整无坑洼,助跑区侧面与站位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醒目的标志线。 检查踏跳区:做到踏板牢固、干净和平坦,踏跳区标志明显。 检查沙坑:坑内做到无杂物、沙子松软并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坑边四周要有木条或车胎护住,以防棱角伤人。 检查缓冲区:坑边四周应有一定距离的空地作为缓冲区域,前方如缓冲距离不够有墙或有其它物体时,要用体操垫护住,防止学生撞上…  相似文献   

5.
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是跳远的一个主要的技术要求。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起跳能力,也是跳远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跳远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中学生往往出现“跑得快,跳不起”的毛病。目前在中学的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采用让学生在较短距离内进行反复练习,以掌握半程助跑起跳的技术动作,直到任务基本完成,再逐渐加长助跑距离来练习的方法。可以看出,采用这种练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进行快速练习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发展快速起跳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当今世界跳远助跑速度越来越快且助跑速度日趋接近的今天,踏跳技术的差异已成为决定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跳远成绩不仅取决于助跑速度,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踏跳技术和踏跳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运动员在助跑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速度,说明运动员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了水平速度;2、在前两跳中尽量减少了水平速度的损失,说明运动员的前两跳跳跃节奏快,着地动作更加积级;3、运动员的第三跳的远度明显加大,说明运动员在前两跳中较好地保持了在助跑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且运动员的弱腿具备一定的跳远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跳远运动技术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月前,改进助跑技术的探讨多是从技术结构的本身进行的,而从心理方面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为此,本文以心理训练为出发点,将念动练习运用于跳远助跑的教学中,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念动练习能使学生在跳远过程中的助跑速度、助跑成功率以及跳远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是改善助跑技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 ,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当今世界跳远助跑速度越来越快且助跑速度日趋接近的今天 ,踏跳技术的差异已成为决定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跳远成绩不仅取决于助跑速度 ,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踏跳技术和踏跳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跳远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跳跃内容,然而许多学生到高中毕业后仍然没能掌握正确的跳远技术。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把体操弹跳板应用到跳远教学中,效果非常好。一、有利于发挥初学者助跑速度助跑起跳是跳远的重要环节,助跑速度与腾初速度的关系密切,对跳远成绩与技术的掌握影响也很大。由于跳远起跳板比较窄,学生助跑的步距大小很不稳定,所以学生很难在快速助跑中准确踏板。学生要想准确踏板,只有放慢助跑速度,这样必然影响后面动作技术的完成。但是,如果把体操弹跳板作为跳远起跳板,就能克服上面缺点,能够提高初学者准确踏板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跳远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对比分析,笔从中找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的一些差距,认为提高绝对速度是提高跳远成绩最重要的途径;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此外,还存在着助跑准确性差及踏板不好等因素,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跳远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中的助跑,踏跳,落地三大技术在跳远中的作用和练习方式大致相同,腾空步技术在跳远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挺身式跳远——踏跳腾空后做一个展体挺髋收腹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对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爆发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现把  相似文献   

14.
完整的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连续组合而成。其中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起跳是关键,跑跳结合是跳远技术的核心。在这四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跳远起跳效果的发挥,对跳远成绩产生不利影响。1.助跑速度跳远的助跑不仅是为了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  相似文献   

15.
跳远是我国普遍开展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在大中小学和业余体校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从事跳远项目的活动。因而在跳远教学训练中,如何测定助跑距离的问题是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跑跳爱好都很重视的问题。现就跳远技术教学训练课中如何测定助跑距离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一、案例在跳远课中有以下的现象:现象一:有的学生随着跳板的距离越来越近,助跑的速度不是越跑越快,而是越跑越慢。他们考虑的是踏跳的准确性,但由于助跑技术的原因影响了助跑的速度。现象二: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不是跳进沙坑,而是跑进沙坑。因为她们跳的距离不远,2米的跳板(沙坑距起跳板的距离)对她们有一种恐惧感,她们不敢跳,所以出现了跑进沙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影响跳远助跑踏跳准确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踏跳成功率的分析研究,提出助跳的起动方式、节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意志品质是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邱伟民 《中华武术》2007,(12):17-17
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学生在数秒内完成从助跑至落地等几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技术要求复杂。在跳远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助跑、踏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的指导,忽视了跳远的助跑技能技巧的讲解。所以,在这个项目的考核和比赛中,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整个的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水平的发挥。经过观察与探索,笔者发现影响学生跳远成绩的因素,除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忽略了对助跑与技能教学的点拨。  相似文献   

19.
助跑技术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助跑的准确性又是影响跳远成绩稳定发挥的关键因素。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助跑距离的确定,改善初始助跑节奏,对提高中学生跳远助跑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跳远助跑运用标记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为中学生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贺文 《中华武术》2007,(12):24-24
我们知道在跳远技术中,运动员离开起跳板的一瞬间,他的腾起初速度和起跳角度就决定了他的跳跃距离。因此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和踏跳能力是决定他跳远成绩的关键,是完成跳远技术教学中应该首先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跳远正确的起跳技术应该是:运动员在完成高速助跑后,应充分利用助跑所获得的速度,用起跳脚前脚掌轻而快地着板,在身体重心保持较高的状况下,起跳脚完成快速而充分的蹬伸,摆动腿同时高抬大腿、两臂从后下方向前上方快速摆起、挺胸拔腰,以创造出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角度完成起跳。由于学校里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一般正处于身体素质发育较佳的时期,有着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如何才能将他们应有的能力发挥出来,是跳远技术教学中掌握起跳技术和发展踏跳能力的保证。由于学生受体育课教学时间限制,在完成跳远教学任务中,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时数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安排跳远的起跳技术学习和适度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现从以下三点未谈谈本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