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的培训为实验案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的特殊性,师资培训的急迫性,目的在于探讨教育网络条件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心理需求调查●王丽君王成全“九五”期间,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繁重。为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我们采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关...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需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信息时代,网络是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网络教育必须有充足和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本研究在分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和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个案,提出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魏淼 《教育探索》2005,(9):110-111
探索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应对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教育教学现状、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进行全面调查,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暑期培训形式的分析以及特色介绍,提出中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开发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市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国家级实验区。在全面实施“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过程中,负责承担了《继续教育学习网络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工程”总方案的精神,我市与浙江省余姚市一起,结合本地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在立足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创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网络;针对中小学教师学习特点,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大面积提高培训效益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立足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创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网络  新世纪的中…  相似文献   

7.
农村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使我省农村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绩。但由于河南省经济相对落后,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体系的布局和层次结构仍不尽科学合理,继续教育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县级培训机构条件较差等问题。参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出勘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本以第一手详实可靠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就我省农村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对策思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农村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函授教育》2003,7(3):7-9
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使我省农村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绩。但由于河南省经济相对落后,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体系的布局和层次结构仍不尽科学合理,继续教育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县级培训机构条件较差等问题。参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出勤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第一手详实可靠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就我省农村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对策思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作为一线工作者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进行继续教育非常必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继续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夏侯富生 《教育探索》2004,(12):108-110
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科研理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受"教学为中心"的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缺乏激励机制;科研意识淡薄;英语学科狭窄,大学期间英语学科起点太低;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纯功利性观念浓厚。要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理论贫困问题,就必须做到:师范院校外语教育部门应当优化英语教学科研环境,加大英语教学理论学习的力度,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师范院校外语教学机构要树立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思想,培养教学科研并重的理念,做到英语教与学两不误;树立中小学英语主体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观,逐步提高继续教育的学习层次。同时,要促成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继续教育既面临机遇又不乏挑战,甚至在全国掀起的教学改革浪潮中举步维艰。在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偏老龄化的教师团队的背景下,继续教育亟须紧跟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大力实践推广在线教育,优化师资队伍,引入优质教学资源,完善在线教育平台本地化管理。高校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继续教育教学全方位实践转型升级,引入优质在线教育学习平台,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服务广大成人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创阶段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五”期间,北京市的继续教育实践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为北京市继续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北京市的继续教育工作应坚持培训对象应以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为主,培训方式以校本研修为主,培训手段以区域性网络研修为主。  相似文献   

13.
疫情防控下,广大师生面临"停课不停学"的新考验,而超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从多方面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在线培训的需求,文章面向23个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1543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重点分析了疫情防控下中小学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态度、准备情况、平台使用和效果预期等,以及中小学教师对在线培训的具体需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在线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不仅仅是疫情防控下的权宜之计,也将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协同技术、P2P技术与在线学习社区的日益融合,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文章从"混合学习"视角,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分析了"三位一体"教师培训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对策,从而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培训模式,为政府部门、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决策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构建教师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对于完善未来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借助互联网技术营造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共同学习、资源分享、沟通对话,有力地支持教师学习者获得拓展个人专业学习边界的机会.构建教师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将赋能教师合作学习,丰富教师跨界学习路径,提升教师群体归属感,激发教师自我变革动力.应紧密结合网络虚拟空间的特征、教师专业学习的需求以及共同体的核心内涵,从技术性要素、认知性要素和社会性要素三方面着手构建高效的教师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成功与否之关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变了既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诸多挑战。为此,亟需转变教育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建立全新继续教育理念,再造继续教育组织架构和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以应对这种变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时代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高校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外在原因、个体原因、教学任务重等诸多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大学英语教师接受正式继续教育的机会。反思型教学能够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保持与时代同步的有效方法。经常地反思改进就是一种学习。终生的反思与改进就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这种终身的学习将益己益人,益教育、益国家。  相似文献   

18.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兴起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广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培养大量实用型或技术型人才以及振兴地方经济的任务。但这支新生的教育主力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师资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缺乏;机制不健全,人才的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教师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等。今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如下几点建设师资队伍: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制度环境建设;外引与内培并举,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对中学各学科教师的培训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单一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的不足,结合江苏省2009年初中新课程语文、数学、物理3门学科的网络培训工作,探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利用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对教师进行网络新课程培训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充分体现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results from phase 1 of a two‐phase research project. Drawing on the principl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he aims of phase 1 were to design, develop and evaluate a set of flexible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use within a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Participants in the project (n = 10) were volunteers from students registered on a two‐year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me of study for specialist teachers of children with visual impairment. Two case scenario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project, each of which was based around a fictitious support service for teachers of children with visual impairment. Following a campus‐based study day,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signed to one of two ‘PBL Activity Groups’ and completed a series of tasks within each case scenario.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members of the Project Team over a period of one semester, following which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provide feedback through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 summary of the feedback is presented, and key finding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ith appropriate resources, adequate preparatory training and effective tutor support, online PBL can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upplementing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pecialist teachers studying through dista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