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克孜尔石窟营造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一个多世纪。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石窟,从窟形到壁画艺术深受克孜尔石窟的影响。本文以莫高窟与克孜尔石窟中画幅内容相同的故事画为例,从表现形式、构图艺术上对比分析,说明克孜尔石窟与莫高窟之间的源流关系。以此证明莫高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克孜尔石窟中的故事画,并使佛教故事形式更完美,构图更巧妙,内容更丰富,篇幅更宏伟。  相似文献   

2.
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我国建造最早和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它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七公里木札提河北岸崖壁上,已编号洞窟达236个。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它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克孜尔石窟因经过历史沧桑变化,建筑遭到重大破坏,雕塑已基本无存,只有壁画保存较好。克孜尔石窟的壁画,除了各种尊像、世俗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外,主要有三大类:即佛本生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和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故事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就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北朝洞窟中的本生、因缘故事画是洞窟壁画的主要题材之一。经过多年研究,其内容大多已查明,但仍有少数壁画内容待考,有的壁画内容也还存在不同意见。这些内容不明或有歧异看法的画面,多属单情节的单幅壁画,画面情节简单,加之面积较小,易被人们忽略。随着石窟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丰富的本生、因缘故事画,半数以上已考证出具体内容。这为我们对莫高窟北朝洞窟的本生、因缘故事画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经过对北朝洞窟中六幅本生、因缘故事画的画面情节的辨识考查,结合佛典记载,现仅就其内容,提出初步看法,供研究参考。至此,奠高窟北朝洞窟中的本生、因缘故事画的内容已基本考证出来,具体情况参见文后附表。本文补考的六幅壁画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壁画、绢画和麻布幡画、经文图解,我们认为这些绘画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本文从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选取一些实例来说明敦煌艺术并非单体领域,敦煌各类画是源于同一模式,反映同一艺术美学传统的。净土变相是敦煌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也是我们选取的第一个例子。初唐艺术家们在创造此类壁画时倾注了极大的创作激情,并赋予了辉煌灿烂的色彩。敦煌第217、220窟中的天国盛景就是代表作。敦煌保存的此期的挂幅画尽管数量极少,但是我  相似文献   

6.
(一) 龟兹石窟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心柱窟和少量的方彤窟,保存着乾闼婆故事的壁画。(见图版一至六)乾闼婆是佛教艺术中引人注目的形象,几乎遍布各地石窟,然而乾闼婆故事的壁画,在龟兹以外的石窟中,尚属罕见。乾闼婆的故事画,是龟兹壁画艺术  相似文献   

7.
供养人画像与石窟段文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讲演稿)敦煌壁画分七类:佛像画、佛经故事画、传统神话题材、经变画、佛教史迹画、装饰图案、供养人画像。这次学术讲演只讲石窟与供养人画像的关系。供养人即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洞窟完成之后,功德主的形像一...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概述谢生保佛教故事画是佛教艺术最早的表现内容形式之一。它比佛像画、说法图、经变画、供养人画出现得早。公元前3世纪,建于古印度的巴尔胡特和桑志大塔上,已雕有大量的佛教本生故事画,此时单独的大型佛像尚未出现。由于佛教故事画内容丰...  相似文献   

9.
流传至今的佛经故事,数量众多,但并非大多数的佛经故事都还留存与之相关的多种语文佛经文本和艺术遗存,月光王本生是少数中的一例。对流传至今与月光王本生相关的佛经文本与艺术遗存的研究表明:1.月光王本生文本应出现于贵霜王朝时期,而最早的月光王本生内容,很可能出现在由根本说一切有部约在公元200—350年间所完成的《天譬喻》中;2.虽然大约完成于公元200—350年间的《天譬喻》文本已不存,但其内容应可从目前所存2—3世纪的犍陀罗浮雕以及现存月光王本生中年代最早(公元251年)的《六度集经》卷1的内容得其梗概;3.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月光王一切施的思想、犍陀罗地区所创造出来的图像造型(挥刀欲砍的婆罗门、屈身甘心舍头的月光王)以及克孜尔壁画中跪捧七宝头的大月大臣,都见于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月光王本生壁画,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佛教世界中的东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莫高窟壁画,不仅在人物画、图案画上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而且在山水画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中国山水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唐代前期的山水画作一些初步探讨.在敦煌壁画中,自北魏起就已出现了山水画因素,直至隋代,山水画的成分不断增加.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主要是作为连环故事画的背景或用以分隔故事情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性,如西魏第249、285窟窟顶四披下沿和北周第428窟东壁本生故事等,  相似文献   

11.
有唐一代,敦煌壁画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特别是那些规模宏大,生动而又刻划细腻的经变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故事画并不十分引人注目,我们知道,故事画在敦煌早期石窟中是较为流行的题材,特别是北周至隋代,故事画种类和数量空前增多,艺术形式发展成熟,形成故事画的繁荣局面。进入唐代后,随着经变画的兴起,故事画大大减少,洞窟里常常通壁绘制巨型经变画,表现佛国净土世界歌舞升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北朝石窟千佛图像诸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艺术中的千佛图像是一种古老而又传播地域十分广阔的题材,有雕刻与绘画两类。大约创建于公元4世纪的巴米羊石窟的一些窟顶天井壁画中(如第330、72窟),已经出现了许多千佛图像,但都没有文字题记。为什么要画千佛,至今解释不清。我国新疆地区石窟群中的千佛图像大约绘于公元6世纪,比中原北方地区的略晚,可能是受了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中亚引起了欧洲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进行了数次考察,以研究该地区的地理与历史,其中两次由斯坦因爵士(1862—1943年)和伯希和(1875—1945年)所率领。以往的几百年里,通往敦煌的道路已相当难行。492个石窟内的壁画,最早为北魏(386—534年)的,最晚为元代(1279—1368年)的,几乎很少遭受破坏。石窟艺术唐代(618—907年)达到了顶峰,唐朝后半期吐蕃人统治了这个地区(789—848年),于是。密宗开始在这里得以发展。1900年,在莫高窟修行的王道士,致力于彩塑与壁画的保存与修复,他偶然发现了一个藏经的小石窟,即今之第17窟。该窟为第16窟的一个附属窟,但入口可能在公元1035  相似文献   

14.
1000多年来,敦煌壁画的艺术形态从"描绘画"到"再现画""、还原画"、"构建画",再到"数字重建画",经历了5种深刻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石窟壁画艺术的主流媒介也相应经历了由石壁到纸张、胶片、电影电视再到数字多媒体5种变革。无疑,主流媒介决定着壁画艺术的生存形态,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窟内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相关史料可知,该石窟开凿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其主室的众多经变画,特别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和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相同的帝王图像,从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画中出现,应当是新摹自长安的画样。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据有敦煌,特别是贞观七年正式更名为沙州后,中原与敦煌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大族、文士陆续往来敦煌,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经乡贡而到长安获得明经出身,还有贞观十八年为迎接东归的玄奘而从长安来至敦煌的使臣,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长安画样带给敦煌。因此可以说,贞观十六年开始开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长安画样,是当时中原与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蔡伟堂《沙弥守戒自杀品》是敦煌石窟壁画故事画题材之一。莫高窟现存三幅,分别绘于北魏第257窟①,西魏第285窟和五代第98窟。其中第98窟一幅画面剥蚀脱落甚残,情节模糊不清。本文拟对保存完好的第257、285窟二幅画进...  相似文献   

17.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作为"布施"和"孝道"类主题的代表,"舍身饲虎本生"和"睒子本生"在一些佛教石窟中同时出现并呈明显的对应组合关系。这并不是随意的拼凑和组合,而是有着深层的历史、宗教原因,且它们与洞窟里的其他佛教内容往往互相印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进一步探讨麦积山第127窟功德主,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晚唐龛内屏风画的题材内容赵秀荣一前言敦煌莫高窟唐代是开凿洞窟的鼎盛时期,壁画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内容。窟内西壁龛内屏风画始于盛唐,晚唐趋于尾声。晚唐开窟71个,龛内屏风画破坏严重,除残毁外,还有一些被后代绘画履盖,目前龛内屏风画较清楚的只有27...  相似文献   

19.
沙武田著《敦煌画稿研究》,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敦煌画稿进行了探讨:一、敦煌画稿内容简介与分类;二、经变画画稿(上):净土变画稿;三、经变画画稿(中):几类经变画画稿;四、经变画画稿(下):主体造像简单的经变类画稿;五、几类较为特殊的洞窟壁画画稿;六、人物尊像画画稿:七、密教类画稿简谈;八、由敦煌各类绘画反映出的画稿问题;九、画稿的使用对洞窟壁画艺术的影响;十、由敦煌文献谈与画稿研究连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八页的插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南壁的壁画的一部分。全幅壁画的名称叫做《维摩诘经变》。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的名字。用图画或雕塑的形式来表现佛经里的故事,就叫做“佛经变相”,亦即“经变”。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维摩诘经变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唐以前“维摩诘经变”注意对中心人物的刻划;而中唐以后的作品则转向更多地注意表现现实生活的场面。194窟壁画中所表现的是《维摩诘经变》的《问疾品》部分。这幅画的故事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