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杨 《今传媒》2009,(12):87-89
进入消费主义时代,美女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经过媒介对她们的符号建构,便成为一种“神话”。作为审美符号的封面女郎正是这种被神话后的符号,她所具有的消费意义已远大于媒介为其建构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若 《青年记者》2006,(2):37-37
媒体中大量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在开启人们消费意识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社会新闻的制作也带上了化工业生产的影像,在媒介生存发展竞争的大背景下,传媒集团极力营造消费主义的氖围中,社会新闻利用其强大的社会性和传播性优势,展开了本来就“软”的新闻“可售性”的变革。社会新闻的这种趋势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新闻开始注重新奇怪异,娱乐功用;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注重“花边新闻”而不是演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为了迎台受众实现生产消费的最大化,媒体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体现出了社会新闻为迎合消费而呈现严重的“消费主义化倾向”。所谓的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氖围。因此,消费主义实际上足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的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事实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和大众文化时代.我们几乎找不到没有娱乐节目的电视频道。在这股娱乐化浪潮中,“选秀风”、“麦霸风”、“相亲风”、“户外体育风”纷纷刮起。在人们尽情享受娱乐节目带来的愉悦时。同质化和低俗化两大问题也表现得越发明显。那么娱乐节目究竟靠什么摆脱这两大顽疾呢?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每个有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品牌传播。但是,在企业的品牌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品牌传播中的消费主义思想值得探讨。消费主义思想蔓延的原因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竭尽全力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靠拉动消费来维持和扩大生产。其次,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消费主义思想的扩散提供了有利的阵地。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相似文献   

5.
佘雅婷 《视听》2023,(5):21-24
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人机共生的数字时代,视听媒介的繁荣形成了数字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空间与以听觉为中心的声觉空间交替的媒介景观。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耳朵经济的兴起,唤起了声音媒介的价值再回归,打破了读屏时代的“图像霸权”局面。声音符号流动于空间中,声音媒介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在数字时代建构私密性的听觉空间、社会性的听觉空间与流动性的听觉空间。在数字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听觉文化实践,参与塑造了新的媒介文化,呈现出互动性、符号性、涉身性的特质。然而,从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看,还需思考和警惕听觉文化消费主义陷阱以及“声音/发声”视角下声音与话语权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顾晓莉 《新闻世界》2012,(11):154-155
消费主义时代,媒介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片面的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媒介自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造成了信息传播失衡、盲目消费泛滥、媒介公信力降低等问题。本文从消费主义入手,阐述了新闻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对消费主义时代下媒介的表现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对媒介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7,(5):92-92
2007年第3期《新闻知识》发表贾广惠《论传媒消费主义的运作及其矫正》章说,传媒作为消费观念培育和扩散的平台,目前呈现出偏离社会公器的倾向。为“消费主义”加上“传媒”的限定,主要是指由传媒宣扬而形成的一种消费主义倾向。其目的不是出于真正的消费需求,而是要实现一种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生理欲望。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再集中于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指向了物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价值、地位、虚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6,(26):49-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媒介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视觉形象在媒介内容表达和受众吸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刷媒体的“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图像已经取代文字成为媒介传播的强势符号.媒介的视觉转向对报纸来讲,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消费主义的大力提倡,在形式上表现为传播符号的视觉化,比如报纸的彩版印刷、形态各异的导读、大量的视觉专版、各种信息图表、刺激眼球的新闻标题.可视化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当下媒介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维度,信息图这一高度视觉化的方式成为现代媒介重要的信息呈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江瑜 《今传媒》2020,28(1):56-58
新消费主义是对旧消费主义的革新,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合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的消费观。与旧消费主义相比,新消费主义更注重“虚拟”的互动过程,它将实体的交易活动省略掉,转而向新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化。在信息多样化的环境下,受众的选择性接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告影响力的变弱,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广告模式来吸引受众眼球。VR给人一种沉浸感,在“场景化营销”大行其道的今天,虚拟现实具有传统娱乐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新消费主义视阈下VR广告的特征、现状,以及困境进行研究,希望对VR广告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验的时代里。近年来,生动活泼、贴近群众且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体验采写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不仅仅是个别记者的独出心裁,而是对体验时代、呼唤体验媒介的响应。人的体验需求可以分成实体体验和符号体验。它们分别由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激发。有人认为体验应该“是指一种内在的、独有的、发自内心和生命的、生存相联系的行为”,而符号(如报刊杂志、书籍的文本和图像符号,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电子符号)传播的是一种间接经验,所以,符号只能产生经验,但并不能产生体验。这种认识很容易被驳倒。因为人们在对符号的“阅听”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媒体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视觉形象在媒体内容表达和受众吸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纸媒的“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形象已经取代文字成为媒体传播的强势符号。①媒体的视觉转向对报纸来讲,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力张扬,在形式上表现为传播符号的视觉化,比如报纸的彩色版面、大量的图片、刺激眼球的新闻标题。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娱乐新闻发展迅猛,众多的大众媒体为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娱乐新闻在报纸上占据的版面越来越多。对于报纸娱乐板块来讲,图片的配置和设计有着显著的作用,下文主要分析《新京报》娱乐板块图片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学海 《新闻世界》2023,(8):102-104
在如今媒介化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畲族文化传播离不开符号建构,畲乡文化淬炼民族特质,从符号呈现到符号触达,赓续畲族文化传播脉络。本文立足“景宁融媒”微信公众号平台,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畲乡生活、畲乡节庆、畲乡传说为切入点,并结合“景宁融媒”传播内容,探讨畲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以韩国文化为代表的韩国式的社会生活方式席卷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轮一流行风潮。作为“韩流”推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通过物的符号意义和文化的载体身份,将消费主义文化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其运作对“韩流”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人视野的转变。传播内容的消费性倾向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施拉姆说:“仔细地注意一下,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或不理发、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在符号学之父索绪尔的研究中,符号事实上被他划分为两大类,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报纸传播信息可以通过语言符号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编辑符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的编辑符号,通常指编辑记号,如校改符号。一类是较为复杂的编辑符号,这类符号大…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PRESSCIRCLES’98·2△声屏世界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传播符号是指能被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人类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6.
毛薇薇  陆之瑞 《传媒》2015,(13):56-57
副语言从专业角度来说是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现代语言专家索绪尔(20世纪瑞士语言学专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后人称他是现代语言之父)把人类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归结为符号传播”,又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文字以外的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如体语(人体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服饰、图形、陈设布置、时空距离、运用调节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介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与后现代符号化趋势更加明显,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传播更加严峻。在媒介化社会的传播环境下,我国大众文化传播机制包括大众文化符号生产与传播、大众文化接受与消费、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解构和同构传播等三个主要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时代,三大传统媒体被一“网”打尽,从而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各自独立并存的“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转变成为了“三位一体”,集于一“屏”的“扁平”化的传播模式。所谓“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一是指在网络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19.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薛华  杨乐 《新闻世界》2010,(11):159-160
随着经济的繁荣,西方国家逐步进入到大众消费时代,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与践行,并伴随文化全球化向世界各地蔓延。本文以消费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符号学、广告学等学科理论,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消费主义的含义阐述;结合神话理论和涵化理论阐释了消费主义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消费主义应用于新闻传播学产生的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