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女性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展现,在职场小说中更是得到了聚焦式的描绘。她们被笼罩在未曾消亡的男权阴影之下:或遭遇“雄化”的命运;或难以摆脱历史的惰性;或欲寻觅爱情,却爱情难觅;或想兼顾事业与家庭,却又难以做到。因此身处职场,她们面临着诸多因性别特征和环境压力而导致的生存困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不断地努力突围,这些困境终有化解的一天。  相似文献   

2.
女性困境与反抗——美狄亚与杜十娘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狄亚和杜十娘分别是希腊和中国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人物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文章将探讨美狄亚和杜十娘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面对相似困境时选择不同反抗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两位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但又无法摆脱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走上一条置她们于死地的绝路,并最终走向毁灭。本文拟就这两位具有相近性格、相似结局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4.
《红字》再现了以海丝特为代表的在清教社会里崇尚女权主义、追求浪漫爱情的妇女的一生。她们虽然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并具有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但最终却都落得悲惨的结局。这深刻地揭示了清教社会的严酷,女性生存的艰辛;揭示了清教意识的强大和女性地位的卑微。  相似文献   

5.
爱是伴随人生的一种必要的生存状态.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追寻理想爱情的艰难历程.她们从情爱欲望的觉醒告白到性爱标准的理性思考,从女性生存困境的拷问到女性本体深层意识的探寻,虽然她们的探索至今与理想目标尚有距离,但是她们毕竟是在一步步地逼近幸福的彼岸--平等、和谐、民主的两性之爱.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中,以商业社会的知识女性为中心,通过对她们事业、情感、生活的深层解剖,凸现了现代女性在物化时代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境,并以不同的方式开出了女性自救的药方。这一方面以张欣、徐小斌、蒋子丹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朱贞成 《英语广场》2021,(10):12-16
《孤独的孩子》是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安琪亚·叶捷尔斯卡的短篇小说之一。“冲突”主题对呈现犹太家庭的代际冲突、描绘犹太年轻一代女孩女性意识的觉醒、记录年轻女性移民对爱情的渴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主题也进一步展现了身在美国的犹太女性移民这一群体,她们面临多重压力困境:渴望融入主流社会却又无法彻底剥离犹太族裔特性,而她们的性别身份更是加剧了这一冲突。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萧红笔下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神圣、伟大以及崇高的形象.这与她们的切身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她们的创作道路、风格都不相同,但是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以及母性的态度却有一种逆向的相通之处,揭示出女性复杂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以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卡拉这两个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两次逃离,第一次逃离父母大家庭,第二次逃离婚姻的牢笼。比较她们逃离后面对同样的女性生存困境:经济困境、爱情困境、自我困境等。各自文本中的两个宠物(阿随与弗洛拉)也隐喻着女性由逃离走向回归这一逃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举与女性——以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女性是被科举制度排斥在外的一个社会群体,但在这样一个科举社会里,她们却也不可避免地与科举产生种种关联.从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中,可以看到一副体现女性生存轨迹的线路图:从被科举隔离,到欲图参与科举,并通过婚姻干预科举,乃至最后因为科举而被忽视、被遗弃.更为重要的是,男性在得到科名后,便可以只享受科名带来的荣耀和利益,忘却曾经的折磨,但女性却还是沉浸在诱惑与折磨并存的困惑中,这或许才体现了科举影响下的大众,不论是男性和女性,更为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城市体验是90年代女性学的一个关注焦点。作家们在其作品中着重抒写了由商业社会的物化和男权话语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寻找自我拯救的策略时的迷失。  相似文献   

14.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作家铁凝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关注与解读女性的生存困境,对她们或委婉或尖锐地予以批判,并指出女性身陷困境的原因,不只是传统的男权制度和男性意识形态及文化的束缚,还有女性自身的历史惰性.因此,只有解构男性神话,唤醒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女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6.
盛可以的长篇小说《北妹》,以城市底层打工女性为视点,关注打工女性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她们的沉重、苦难、封闭以及愚昧的生活历程,充分显示了作者对底层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90年代多样化的文学创作中,一些女性作家将目光转向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关注她们生理与心理的成长过程.她们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的生存状况,以不同的写作方式,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与女性自身的敏感来探讨女性的成长之路,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思考女性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当今商品化的时代里,都市青年女性的成长艰难又漫长.  相似文献   

18.
小说《蜗居》直指现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和生存境遇。作品透过三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在当下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示出物欲化时代里女性的生存困境及个体生存悲剧。这种生存困境的生成固然有男权社会压迫的因素,然而女性自身的自我缺陷才真正是筑就"围城"的罪魁祸首。六六借小说对当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生存悲剧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试图寻求当代女性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9.
凌叔华大多数小说的主人公是各式家庭中的女性。她们虽身份有别,形象各异,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千百年来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心理的强制性规定,却使她们难以抹去婉顺的共性。而生动地描绘“五四”这一特定时期婉顺女性不同类型人物的面影,揭示出她们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真实,赋予“婉顺”这一东方女性传统性格的表现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正是凌叔华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讲述了现代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所经历的艰辛与困境,作者注重对知识女性生存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发掘,整体叙事凸显着女性主体意识。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女性生存困境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观照,来分析阐释作品中现代女性的自省和抗争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