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研究》在2012年第2期上刊载蒋剑翔同志撰写的《关于对新闻精品的一些认识》(以下简称《认识》)一文中说:"打造新闻精品"似乎成了当前新闻界的口头禅。然而,深究下去,什么是新闻精品,有没有新闻精品,如何打造新闻精品,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实践界似乎都还比较模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市报人》2009,(5):64-64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保全研究员编著的《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和对比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采访写作,对于打造新闻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4.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5.
郑明欣 《青年记者》2007,(3):112-112
新闻精品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融新闻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要打造新闻精品,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搞好新闻策划,扣紧时代脉搏,反映重大主题,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7.
新闻精品生产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精品生产的前提、动力和保障;新闻精品生产彰显新闻职业道德风貌并促使其向更高境界发展。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更新新闻理念、注重文本创新、强化新闻叙事功能,才能写出具有感染力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新闻研究》2012年第2期上的《关于对新闻精品的一些认识》(以下简称《认识》)一文中说:“打造新闻精品”似乎成了当前新闻界的口头禅.然而,深究下去,什么是新闻精品,有没有新闻精品,如何打造新闻精品,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实践界似乎都还比较模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11.
日趋激烈的新闻产业竞争,除了数量竞争以外,质量的竞争也愈发凸现。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新闻精品已成为媒体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培养队伍的迫切需要,成为衡量一个编辑、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之一。一、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底  相似文献   

12.
没有精品意识,难以创造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品,难以打造精品报纸。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新闻精品不仅在题材上、写作上应该非同一般,其社会效果以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效应,甚至在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上,更是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3.
刘维石 《传媒》2011,(7):69
精品稿件,是一张报纸的拳头产品;精品稿件,也是新闻采编人员追求卓越的标志。一张没有精品稿件的报纸必然是平淡的,一个没有精品稿件的采编人员也是平庸的。精品至少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行业特点、完整的新闻要素、典型的新闻事件、生动的新闻细节、精美的新闻语言。一篇精品稿件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团队精心策划、记者精心采写、编辑精心加工的结果。可以说,精品稿件凝聚了整个编辑部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对一张报纸来说,精品是一件获奖作品,一个优秀的版面,还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一期亮丽的特刊。近年来,新疆塔城日报社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追求出众”办报理念,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首获中国新闻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册式特刊新鲜出炉、“漫‘话’访惠聚”栏目获新疆新闻奖……笔者一直在采编一线,这一个个精品的打造都曾亲身参与,本文从新闻作品、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策划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从有了新闻传播活动以来 ,中外新闻作品浩如烟海 ,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历史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和翔实的史料。可以说 ,这些历史“碎片”闪烁着时代的精华 ,堪称时代的真金。本着借鉴历史创造未来的初衷 ,新华出版社推出了由白庆祥同志策划、主编的《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该辞典续集在内共四卷本 ,收集中外新闻精品4000余篇 ,近千万字。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透视近二百年来中外新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可以饱览两个世纪以来的新闻精品。首先 ,精品来自于记者的慧眼识金。精品之所以“精” ,是因为事实本身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6.
崔伟 《新闻爱好者》2012,(21):41-42
写精品新闻首先应该有精品意识,那就是在新闻发现上独具慧眼,在新闻表现上别出心裁,在内容上是独家新闻或者有独到视角。尤其是在资讯发达的当下,只有精品新闻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让读者浮想联翩,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所谓独具慧眼,其实就是新闻敏感性,是对新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7.
龚拓 《新闻世界》2013,(6):27-28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同行纷纷采用“精品栏目”、“精品言论”、“精品创作”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当代新闻人要树立精品意识,将科学思维方式应用于新闻创作中,方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认为新闻是“易碎品”而将其随意“粗制”,许多新闻稿件也因为是“粗制品”而成为“易碎品”。而事实上,作为记录历史的新闻作品,不能以其受众关注度的易移而抹去对“精品”的追求。新闻精品所产生的新闻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能穿透历史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甚至社会的走向,成为历史的标记和刻痕。军事新闻呼唤精品,这是时代的需要、受众的期盼,也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系。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贾刚为 《新闻实践》2005,(12):54-54
新闻竞争,核心是内容竞争。内容竞争,就是要有好作品,要有新闻精品。不同的新闻体裁都可能出精品,其中传统分类中的通讯,更能够出传世之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通讯的精品之作呢? 一、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采访本领 精品之作往往是时代造就的。记者如果没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就不可能写出新闻精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