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仁朴 《广西教育》2013,(38):15-16
语文是众多科目中的基础学科,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难点。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中,极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其中除了单亲家庭孩子、孤儿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留守学生。这部分学生小学时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些学生甚至连拼音都不过关,以致到初中后难于进行阅读和写作。对于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关注他们,并认真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针对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一、用宽容与赏识帮助“课堂捣乱型”学困生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学习水平与其现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级里,总是有部分学困生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培养优秀生又要注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这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所谓“学困生”.简单点说.就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具体来说.就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乐于学习。或是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学习、学习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各门课的教学中.都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学困生”。特别是在那些教育较为落后、生源质量又较差的农村地区的学校里.这样的学困生数量还很不少。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系到我们整个教育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方法,促进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困生不是其主观努力程度不够,很努力就是没有大的进步,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这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的灵活性不够,或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对于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及目标没有计划,学习就容易失去方向,笔者在与学法不当的学生交流后发现,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是太了解,也不知道目标在何方,在帮扶学  相似文献   

5.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然而,目前普通农村初中部分学生上小学时就没有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到了初中又有部分学生适应性差,数学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很多学生主观上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没有主动性、数学学习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说明了数学不再是少数优等生的专属,它将面向学生这个普遍群体。然而由于升入初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僵化、教学形式的单一,久而久之就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造就了一批所谓的“学困生”。而如何建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进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小学比业升人初中以后,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要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转化学困生”就是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既然是智力正常的学生又为何会成为学困生呢?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观原因 1.基础差,对知识不求甚解,导致缺乏信心 有的学生小学基础就差,到初中后随着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使其就相对落后.由于他们对知识的不求甚解的习惯,也使其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以致形成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的恶性循环,因此产生了一些数学学困生. 2.学习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成绩落后、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等课改理念的重要体现。本人在长期的工作中,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针对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不求甚解;在思想上不求上进,缺乏热情的共性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掌握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女日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存在困难,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觉得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0.
胡长婷 《青海教育》2003,(10):69-70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一下学期就开始平面几何的学习。学生初学几何,面临从以“运算为主”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转变,这是一次思维飞跃,也是一次挑战。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有困难,而平面几何教学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入门教学的成败。那么,怎样搞好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季晓云 《成才之路》2009,(30):31-32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原因分析 1、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 “学困生”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也有上进心,就是成绩一时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不恰当,也就是常说的“不入门”,学习目的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张娟 《甘肃教育》2020,(6):55-55
学生由于能力水平、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如果教学中教师不尊重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一样的内容,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使得这部分学生沦为学困生。学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知识缓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尤其关爱学困生,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是落实全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从教学角度分析,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困难、正确率低的学生.学困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群体教学,因而在学习上出现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转化学困生既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又要尊重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差异,在教学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付艳红 《江西教育》2023,(19):58-59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如果“学困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化,就难以跟上教育的步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失去自信,甚至厌恶学习。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帮助数学“学困生”克服厌学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中提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学习基础较差,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上课集中力不足,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困生都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计算能力薄弱、听课效果差、缺少参与意识,学习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让学困生站在“阳光”之下,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会面临诸多困难,这时,教师就应当做到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撑起”学生的“天”,让学生站在“阳光”下微笑.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说明了数学不再是少数优等生的专属,它将面向学生这个普遍群体。然而由于升人初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僵化、教学形式的单一,久而久之就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造就了一批所谓的“学困生”。而如何建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进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和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中学阶段化学的启蒙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出现了“易懂不易记,易学不易用”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作为初学者没有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所致。本文就笔者平时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三学生的化学入门学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育人是教师的本职,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题记所谓“差生”是一种通俗的、认识上错误的叫法,教育界普遍认为比较科学公正的称呼为“学困生”或“后进生”。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管理,可以说是班  相似文献   

19.
所谓学困生,指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全面进步,免受升学压力,老师需要充分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立足突破重围,摆脱困境,具体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梁国耀 《考试周刊》2012,(87):137-137
所谓“学困生”.就是大家所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称“后进生”.主要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他们会对班级乃至学校造成不良的影响。学困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素质教育强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为了对学生一生负责,对民族整体素质负责。可以这么说,没有学困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多年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在这里简要介绍转化政治学困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