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应以“行”为主线,注重“导”的实效性。一、激发行为动机,突出情趣性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体形象入手,深入浅出地晓之以理;创设情趣,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如一位教师在讲《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这课时,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的导行,即正确指导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引导学生实践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一、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我们面对的朝气蓬勃的小学生,正是初步建立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教学时要把握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然后再指导他们去实践。比如讲(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想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行”这一关键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因和动力,是儿童产生行为的心理欲望,只有学生具有这种欲望时,教师的行为指导才可能发生效用。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指导学生的行为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  相似文献   

4.
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又称为"导行".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又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导行",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和巩固学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更应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反复强化,使道德行为发展成为具有一  相似文献   

5.
一、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明理导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导行的关键。对学生每提出一项行为的规范化要求时,都注意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做好充分的说理教育工作。二、组织道德实践进行活动性导行。道德行为需要实际训练。特别是小学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提高判别能力,进一步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和习惯。三、开展“月月评”进行制度导行。把加强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四…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洪玲兰陈丽娜□学科天地“导行”,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导行应符合学生情趣,并进行科学的安排。本文试从低年级教材本身的特点入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思想品德课要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目的,不仅要在教学中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下面谈谈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尝试。 第一、明确道理,以理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有效的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必须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练习,一部分是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政治法律常识、道德概念、伦理观点和原则着眼编拟的,另一部分则是从引导学生掌握道德的行为方式,辨识行为美丑、善恶、对错,操练行为技能,指导行为践履的角度设计和编拟的。课文中的练习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的“导行”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材料和丰富多彩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也是关系到该课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所以它受到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一堂思想品德课明理、激情、导行处理得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行为动机,而且会使学生明确如何遵照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明理,激情、导行的含义、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明理 所谓明理是指启发学生掌握一点浅显的政治常识、道德知识、道德概念,初步树立一些正确的道德观点,懂得一定的做人的道理,逐步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通过明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机与冲  相似文献   

10.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的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重视明理,落实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是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品课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是说,着力导行,注重实效是思品课的重要特色和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系统工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持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是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和培养道德情感(激情)的目的所在,亦即明理、激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导行。二、导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导行六法陈福(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行”即道自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道德信念和情感的指导下所采取的行为,“导”是教师依据思品教材的“观点”和“道理”等,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其付诸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在思...  相似文献   

15.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部分。导入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小学思想品德课上精心设计导语,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举措。本文试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导行,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结构及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做一些家务事》一课时,采用以理导行、以情导行、以行导行的方式,作了如下尝试: 一、启发提问,晓理导行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导行“三法”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林业局劲涛小学聂晓艳导行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导行,就是在学生明白道理后,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上的指导,即行为训练。我的做法有以下三点。1.合理使用课文插图进行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导行,是深化学生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知行统一自觉性,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种导行办法。一、依照插图,激发情感,辨析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许多插图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想象图,在学生从插图中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图文配合,点出明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猴子做客》一课讲小仙鹤和小猴子到小狗家做客,一个礼貌做客,一个不礼貌做客。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看图…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性质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为了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价值,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行为;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刚教书时,老教师便给我介绍思想品德课的授课过程:导入→学习新课→明白事理→深化观点→导行。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导行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讲一套,行为又是另一套,则说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只停留在道德认知上。如何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产生良好的道德愿望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呢?一、跳出书本,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