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及其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包括无先兆的舆情问题、周期性的舆情问题、长期反复性的舆情问题等三种类型。产生原因在于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力度欠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滞后、大学生思想心理的不稳定性,解决之策要从畅通校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控制、提高网络道德修养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仍要面对无先兆性、长期反复性、周期性等三种类型的舆情危机。高校舆情危机具有目的单纯性、无行为暴力、群体性等特性,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高校对舆情的管控力度相对不足、师生的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学生思想与心理状态不稳定、高校舆情伦理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应采取加强舆情管控引导力度、畅通校情民意表达渠道、提高舆情伦理道德修养等策略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不容乐观,而高校在驾驭网络能力上尚存薄弱环节,未能适应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要求。为此,应从监控机制、舆论导向、舆论引导队伍、培养学生"舆论领袖"、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舆情传播是网络舆情发生演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规律,为舆情应对和管理提供依据。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理进行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宏观层面的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提出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传播模式;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事实信息的传播态势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态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复杂。互联网是大学生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心声,防患于未然。反之,如果引导不好,则会引发舆情危机,给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政工队伍、设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培养论坛领袖、实现网络和现实联动、加强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等手段,搞好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网络发展打破传统舆论格局,大学生自身群体性、价值观可塑性以及情绪非理性特征易引发舆情危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尽快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举措加以疏解和引导,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面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据对大学生自修时间的影响,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的思想。只有明确了哪些网络舆情需要抵制,哪些网络舆情需要宣传,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定向"免疫"辅导,从而扩展网络舆情的外延,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会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增强"疏导"的理念,把握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网络舆情的日益增多,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并加强其效能的检验与分析,对于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科学有效处置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危机是一种网络负面舆情的极化状态,它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新的挑战。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具有内在关联性,不良的社会心态往往是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因此,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对网络舆情危机加以分析,认识和把握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态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加强预防和处置工作,有助于提高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作为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一部分,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在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指出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存在网络舆情研判不够准确、信息沟通不顺畅、舆论引导被动滞后、应对舆情危机方式单一的问题,应从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及完善危机消散后的恢复机制三方面来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能力,旨在维护高校的形象、声誉及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为旅游网络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的生态格局、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形成因子,提出避免误区、快速反应、全面沟通、妥善处理和形象修复等五个处置原则,希冀为应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为目前速度最快的传播媒介,正在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现代社会中,高校危机频发,危机公关作为一种积极应对危机的方式逐渐走进高校视野。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导致相互之间容易以讹传讹,再通过网络舆论的发酵,单纯的事件演变成一场对抗。因此,高校危机公关中网络舆情的分析及有效的引导必不可少。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构成因素、特点和演变规律的研究,探讨高校危机公关的危机应对战略及舆情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石琢 《甘肃高师学报》2014,19(6):139-142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研究中,校园网络舆情研究成为研究途径之一。利用网络舆情分析系统,通过对极端行为主题词极性的分级研究,跟踪分析高敏感话题,捕捉行为话题走势,提出基于校园网络舆情极端行为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研究中,校园网络舆情研究成为研究途径之一。利用网络舆情分析系统,通过对极端行为主题词极性的分级研究,跟踪分析高敏感话题,捕捉行为话题走势,提出基于校园网络舆情极端行为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应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在网络平台表达观点看法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理性和盲目性行为,一旦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管理,极易引发舆论危机,这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和高校的和谐稳定将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进一步理清舆情控制中相关主体的责任及定位,以价值导向、制度建设、调控机制、队伍建设、网络素养为切入点初步提出应对高校舆情危机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危机是网民对政府形成的负面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本文在深入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健全网络治理法制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意见领袖,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公开信息等五方面防范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各类事件的态度,即人们群众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各种事件表达自己情感、态度、认知的总和。舆情的主体若为大学生,那它就成为大学网络舆情。大学网络舆情的发展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存在不利的一面,因此,加强大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对大学生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探索网络舆情与大学生行为的关系,从而提出大学网络舆情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厘清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探寻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必须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对舆情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文章从分析"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并重点就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