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促进其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意地教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在对话中触摸文本的灵魂;在情境中激发想象,培养语感;在生活中追求理想,建构心灵,从而追求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孔金花 《考试周刊》2014,(83):33-3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诗意的课堂是追求唯美的课堂,也是追求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相当的文学修养,也应该在文学作品的渐染和熏陶中,形成诗意的内心,使诗意之流愈行愈远,让语文课堂"浪漫满屋"。一、精心设计的诗意课堂1.导入——诗意课堂的保证。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不断被功利化、技术化、习题化,被肢解、被扭曲、被现实的烟火烤灼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想和大家聊聊我所追求并执着的"诗意语文",一起发现语文的诗意。一、"诗意语文"的几种描述首先,我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诗意语文"。第一种描述,"诗意语文"就是诗意地理解语文。走进语文的路径有千万条,我选择了诗意的路径。我用诗意的方式理解语文,理解教育的过程,进而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4.
王崧舟老师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他倡导的"诗意语文",在小语界形成了一派"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他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用诗意语文谱写了他独特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5.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6.
<正>诗意语文之道,缘心向情,聚焦诗意,激扬生命,着眼成长,其道在师生、在课堂、更在生活。从小与书结缘、与语文结缘的董一菲老师,以一颗至爱之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追求唯美与诗意,寻找创造与感动,弘扬浪漫与理想,三十载"诗意语文人生",诠释着"美丽且永远不老的中文"。  相似文献   

7.
吴志东 《教学随笔》2014,(10):20115+115
新课标中对于"人文性"的强调使得"诗意语文"在语文界得以广泛应用,许多年轻教师热衷于语文诗意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教师思维狭隘化、教学模式化、教学内容单一化等问题,值得我们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要成就诗意的语文课堂,必须要靠大批的诗意语文教师的执著追求和艰辛努力。笔者认为,至少要实施以下策略:一、广泛阅读,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正>序曲2004年9月18日,为了庆祝《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应编辑部的邀请,我在上海浦东尚德实验学校执教了《一夜的工作》。该课在现场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反响,有人问,这样的语文课该怎么形容,我说就叫"诗意的语文"吧。行板诗意语文自草创迄今,大体上经历  相似文献   

11.
朱瑛 《湖南教育》2008,(9):14-14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而诗意的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心灵的愉悦。然而许多教师曲解了“诗意”的内涵,以为把课堂语言诗化、文学化、高深化就是对诗意语文的诠释。他们简单地把华丽的语言外表看成师者内蕴深厚的标志,而忽略学生对这种课堂语言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显然。这种远离学生感受的“诗意”,  相似文献   

12.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生命哲学,王老师在执教小学语文的一首古诗《枫桥夜泊》公开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处弥漫着语文诗意的气息。体现在:一是重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诗的味道;二是写情入话,深入文本体悟诗歌情感;三是理解诗歌意象,追寻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面对如今功利化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堂离孩子们已经渐行渐远。美育,又称美感教育。美育并不仅仅存在于与艺术有关的教育中,语文教育中也渗透着美感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方面功不可没。针对语  相似文献   

14.
"诗意"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诗意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以"诗意"为核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诗意般学习,诗意般生活。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创建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课堂"。主张要关注学生诗意的萌生,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王崧舟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并不断超越自我,把诗意寓于诗性言说和诗意造境之中。在关注、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前提下,倡导学生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把"情"作为语文安身立命的根本,让"诗意"安然地栖居在语文的大地上。王崧舟的"人本·诗意"教学艺术非常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17.
杨斌兄: 你好! 最近这些年来,“语文的诗意”“诗意的语文”这样的话语,常常出现在语文报刊上或有识之士的口中。我生性愚钝,听起来的确有味,读起来也很有劲,可是过后一想,还是不得要领,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诗意呢?语文教学的诗意在教学中怎样体现呢?怎样上出有诗意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哲人、诗人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人就会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诗人的"栖居"是追求"精神"上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精神的存在价值,希望通过语文组课程文化建设,引领我们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人文特征有其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它包涵着大量美的素材,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它里面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美好的形象,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境界,深邃的哲理,鲜活的语言,这些都蕴藏着无穷的"诗意",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学生只有在这种"诗意"语文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12日.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诗意语文部落”邀请了来自北京、陵西、山东、江苏、福建、新江等地的15住语文教师,举行了一班别开生面的“诗意语文”沙龙。老师们就“诗意语文的溯源与旨归、诗意语文的美学诉求与取向、诗意语文的特性与风格、诗意语文的打断与警觉”等话题.在沙龙上展开自由言说、真诚交流、深度对话。活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却意犹未尽。现将对话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