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释疑艺术以其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而占有重要地位。课堂释疑艺术具有启发性、多样性、机敏性的特性。追求课堂释疑艺术应围绕课堂释疑目标,及时地依据教学情况充分调动学生释疑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从而解决学生认识与课文内容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释疑、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文章主要从教师敢于抓时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动参与,培养学生释疑能力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释疑能力。  相似文献   

3.
释疑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释疑的技巧备受关注.笔者以为:释疑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思维的起点放到“数形结合“上.采用构图法释疑,不失为一条捷径,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与释疑,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关系,复习课的教学尤其是这样。本文专就小学数学九册总复习中的设疑与释疑,谈几点粗浅意见。一、针对学生易误、易混概念设疑与释疑九册课本里的概念,多数是学生易错、易混的基本概念。为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复习中的设疑和释疑,就应十分注意针对这些概念的易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电磁感应中的电量问题”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存疑”到“释疑”,从“释疑”再“生疑”再“释疑”的过程,以此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6.
梁彦 《学苑教育》2023,(34):16-18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能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本文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改革入手,针对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系统论证了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旨在能全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显著改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顺疑点拨”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产生强烈释疑动机时,教师因势利导,顺着学生所迫切要求释疑的思路,引导学生释疑解难,使他们读懂课文,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再去指导其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8.
陆耀芳 《陕西教育》2002,(11):33-33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我常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释疑: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得从质疑抓起。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都乐于质疑、释疑,学习效率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质疑、辩疑、释疑的引导,能够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全面地分析,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就小学数学如何开展质疑、辩疑、释疑创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要培养学生以疑释疑叶文兵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只有会“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去“质疑”、“释疑”,在疑问的过程中学得知识。要“生疑”首先要设疑。从教育心理学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才敢质疑,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释疑。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蔡译琦 《考试周刊》2015,(5):184+155
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疑问的普遍性和合理性,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合适的方法释疑。学生提问超出教师预设,释疑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随机应变的技巧,并对知识全面把握。知识、技巧储备充分后,还必须有合适的释疑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有效设疑和释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应用得当,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微课助力中学数学有效释疑策略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主要对微课助力中学数学有效释疑的现状分析、微课助力中学数学有效释疑方法进行的研究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求知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疑以启发学生生疑,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大胆提问,提倡先思后问,尽力帮助学生自己释疑,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学“争鸣释疑”是指在教学中 ,老师或学生有意识地对教材或与教材相关联的某些知识提出质疑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研讨 ,从而逐步形成学生个人的观点 ,然后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且有独特见解的某些问题 ,广泛收集素材 ,写成论文参与新的辨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争鸣释疑”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争鸣释疑”论题选定的角度问题“争鸣释疑”其本身就是通过“争鸣” ,达到“释疑” ,因此 ,论题的选定 ,应有利于“争鸣”。例如 ,有一位老师组织的“明清知识块”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认知瓶颈问题,展开多元释疑活动是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展示。借助学生旧知、借助教学媒体、借助教师教学经验,都可以为顺利释疑形成引导,真正体现借力打力效果,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良好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需要释疑的题目,教师要针对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动脑,想出解答的方法.既帮助学生释疑,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两难问题是促进学生素养进阶的课程资源,在现实生活中与初中生如影随形,是他们个人成长需要迈过的“坎”,是思政教材“有意而为之”的设计。思政课中的两难问题要结合思辨释疑学习任务精准施策,引导学生在真情境中真思辨、真释疑。将嵌入式动态评价贯穿于思辨释疑学习任务,能以评导学、以评促教,合理调控学生思辨时间,促进学生道德水平进阶,推进思政课堂不断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20.
整本书的导读可以分三阶段进行:读前的"激趣"、读中的"释疑"、读后的"总结"。激趣要找准阅读起点,推动学生走进整本书。释疑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总结重在分享收获,提示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使思维朝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