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新闻报道质量的标准。我们知道,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则取决于记者的报道艺术。西方记者评价一则新闻报道的质量优劣,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西方新闻界常用这类话语表达他们对新闻时效性的看法。西方记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其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见报(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离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其新闻价值越大;反之亦反。西方记者还认为:“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报纸、通讯社、时效就是金钱。”在这种新闻价值观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前,西方流行的新闻报道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客观报道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新闻中,记者不发议论。新闻与评论、社论分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新闻界就出现了要求记者尽可能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的倾向。本世纪初,将消息与议论分开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客观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4.
客观性理念,既是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又是指导西方新闻业界实践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涵在于将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价值分离,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以此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对此,西方很多人士都作了相关的表述.美国的著名记者林肯·斯蒂芬斯认为客观性理念要求"记者必须像机器一样,如实地报道新闻,剔除所有的偏见,个人色彩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理论是十分强调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的,认为记者的立场是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只是“忠于事实”。只要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把新闻记者称之为“无冕之王”。记者所作报道,被说成“全都是事实”;报道办法是“用事实说话”,不必公开表明记者的观点或那怕是倾向。如有倾向或观点,那也是“基于事实”而发出的最为公正的点评。表面看来,西方媒体是很公道的从而也就是很可信的。我们有些同志看问题缺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穿透能力,对此甚表赞赏。其实西方新闻理论大有其虚伪性,说…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7.
表达的客观性——渗透于西方消息写作中的职业精神。从意识形态层面看,所谓“客观性报道”只是一种神话,因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主观映象”,是“观念的东西”,体现着记者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结果及情感态度。一句话,新闻具有意识的品质。在新闻报道中,是意识选择了事实,意识判断了事实的价值。其实,在西方新  相似文献   

8.
张萍 《今传媒》2013,(2):123-124
我们曾经在教科书上都学过,什么叫新闻报道。新闻从业人员相信对新闻报道的定义已经烂熟于心。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俗地讲就是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新闻报道,必定会呈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本文拟从新闻报道的主客观性及传播者角色定位、新闻主体选择、报道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中西方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最终得出结论: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超越将带来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以及新闻报道实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按西方定义,新闻是新近反常态事实的报道。作为捉摸不定的万变事实,随时可有,随处可存。记者不可能事事经历,件件目击。他们多是通过消息来源的提供获取报道素材,因而,新闻记者报道的质量,常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完整地考察一条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不能忽略对消息来源的研究。消息来源主要指的是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  相似文献   

10.
穆青曾说,新华社决不能以西方通讯社的小伙计的身分进入世界新闻舞台。是的,谁能否认新闻报道内容上的政治色彩与表达上的生动活泼不可以相辅相成呢?因此我们需要同西方的新闻写作相互借鉴。1.力争准确地选择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这是一条公理。实际上,我们的新闻传媒每天都在“报什么”、“怎样报”的问题上搏斗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和问题,不为个人见解所左右──在只描述具体事件的所谓“平实消息”中是能够做到的,例如报道天灾、事故。但是,报道有争议的事情,如政治、…  相似文献   

11.
西方精确新闻学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新闻学理论亦被称为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80年代,我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2.
由于搞对外报道的缘故,对西方新闻了解得稍多一点。看得久了,心里就不由地想,咱们中国记者应当从西方记者身上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早在1956年,刘少奇同志就指出:“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通讯社记者的报道技巧。他们善于运用客观的手法,巧妙的笔调,既报道了事实,又挖苦了我们……”。我以为,有三点西方记者能给我们以启发。其一,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1):29-2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5.
西方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忌讳呆板地、抽象笼统地交代新闻事实,力求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报道可感可触,富有动感和现场感。写篇幅稍长的特稿、专稿时如此,写只有数百字的短新闻时也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这是我们对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的记者来稿中,完全没有事实的报道,自然是没有的。但是,事实不充分、不具体、空话多、事实少的毛病,还是屡见不鲜的。这当然也不合乎新闻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通讯员)提供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含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除报道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件之外,新闻撰稿人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可能不用新闻来源提供的材料,很难离开新闻来源的帮助。正如西方记者所说:“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超出他的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是使消息更为客观公正、更为真实可信的重要措施。受众在接受一则新闻信息时,除了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想知道这则信息是谁(何单位)提供的,进而判断出信息提供者的权威性程度,并  相似文献   

18.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出自英文 Story quality Con-sideration 一词。它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或提高报道质量的一般原则。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来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9.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出自英文Story quality con·sideration一词。它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或提高报道质量的一般原则。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来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确认。因此,记者怎样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亦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或规则来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是一个涉及到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客观,是否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