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鹤琴先生1925年出版的名著《家庭教育》提出了11个著名的儿童教育原则。本文跟随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尝试对他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时代解读以期唤起教育界尤其是儿童教育界同行的陈鹤琴情结,进而从思想和方法上跟着陈鹤琴先生研究儿童与儿童教育,达到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下面这组文章,是根据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在杭州举行的纪念陈鹤琴先生逝世四周年座谈会和浙江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组成立会上的发言稿编发的。一九八七年三月,恰逢陈鹤琴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因此,这组文章在此时与读者见面,又是对陈鹤琴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的一个很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生110周年、逝世20周年,本刊在此小辑三篇文章,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从批判《武训传》开始,发展到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批判,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批判.这场不公正的错误批判,使我国教育界、幼教界二十多年来不敢问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鹤琴先生终于恢复名誉,他的教育思想重被人们重视.在加强和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探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幼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对搞好当前的幼教改革是有重要意义的.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的核心是"做中学、  相似文献   

5.
个人小档案:陈秀云,陈鹤琴先生之三女,1927年10月生,浙江上虞人。现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编写了《陈鹤琴全集》六卷以及大型画册《为中华儿童尽瘁的教育家陈鹤琴》等,约计450余万字,为抢救、整理、保存陈鹤琴先生倾其一生创造的宝贵教育文化遗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人:陈教授您好!我在2003年10月15日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聆听过您关于“陈鹤琴先生对现代中国幼教的开创性贡献”的专题报告,深深地被陈鹤琴先生赤诚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谷斯范同志写的《陈鹤琴先生二三事》,刊载于1984年第6期《人物》杂志上。最近他为本刊写了这个“续篇”。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要加强对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要继承这些财富,并按照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加以发展。谷斯范同志的文章,以生动的事实向我们介绍了陈鹤琴先生热爱儿童、献身教育的事迹和他所提倡的“活教育”的精神所在,这对于开展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是国内第一所对聋人实施正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47年创办的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1994年,本科毕业的杨七平与聋青技校结缘,此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一路带领学校深入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传承弘扬陈鹤琴先生特教宏愿,始终坚持“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书写了新时代历史名校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8.
王慧敏 《山东教育》2005,(23):37-38
陈教授您好!我在2003年10月15日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聆听过您关于“陈鹤琴先生对现代中国幼教的开创性贡献”的专题报告,深深地被陈鹤琴先生赤诚为国家,倾心办教育,一切为儿童的精神所感动,更为陈先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所折服。近二十年来,您为抢救、整理、保存陈鹤琴先生创造的宝贵教育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女儿,从小生活在先生身边,您认为先生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叶凤春 《上海教育》2009,(14):26-28
南西幼儿园是陈鹤琴先生亲手创办的,愚园路第一幼儿园是陈鹤琴的学生创办的。虽然推行的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研究的是不同的领域,表面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却是长在同一棵大树上的两个分支,这棵大树就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那就是:一切从儿童出发,一切以儿童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他在20年代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和30年代以后陆续发表的《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怎样做父母》等论文,是对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论述。一、要把家庭教育视为关系到祖国前途、命运的大事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国家  相似文献   

11.
李敏 《考试周刊》2013,(76):9-9
陈鹤琴先生说:“教师是最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直被教师铭记的一句名言。如何才能做到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这样无比伟大呢?这值得每个幼教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依群 《上海教育》2013,(34):85-85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担任过省吾中学校长,省吾中学的校园中矗立着由学校创办人李蕊珍老师捐赠的陈鹤琴先生铜像——每天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莘莘学子,见证着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室、校园的走廊和会议室里,悬挂着陈鹤琴先生与儿童在一起的画像和题词等,省吾中学为老校长留下的珍贵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相似文献   

13.
沈明 《家教世界》2013,(7X):206-207
<正>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是"中国化新教育的独特创造",是陈鹤琴先生在丰厚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渐提炼而成的,是其长期致力于中国化新教育实践总结。陈鹤琴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和探索,他反对"死教育",倡导"活教育",形成了"活教育"思想体系。在现代教育史中,人们习惯把陈鹤琴称作"幼儿教育家",这不能够全面概括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稚园教育、中小  相似文献   

14.
钟涛 《生活教育》2008,(5):64-64
陈鹤琴先生(1892—1982)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研究、幼儿师范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曾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生前曾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上世纪初叶,陈鹤琴与陶行知先生等同船远赴大洋彼岸游学,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到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熏陶。1919年9月,在"五四"运动大潮中,陈鹤琴应邀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投身于由蔡元  相似文献   

15.
孙菁 《山东教育》2021,(12):1-1
观看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活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陈鹤琴先生认为院在幼儿期,习惯、知识、语言、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很深的根基。倘使这个时期,根基稍不稳,将来想要建造健全人格就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6.
毛佳 《幼儿教育》2003,(3):41-41
在陈鹤琴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陈先生的子女和金城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了《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一书。全书收集了陈鹤琴先生在不同时期著就的代表其主要教育思想的一系列重要文章,集中体现了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本书对当前幼教工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先驱、著名爱国教育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故土。1988年12月30日是陈先生逝世六周年纪念日,陈鹤琴先生雕像墓碑落成揭幕仪式在该市万国公墓名人墓区隆重举行。揭墓仪式在少先队鼓号声中开始。墓碑上刻有许德珩的  相似文献   

18.
郑荔 《幼儿教育》2012,(10):7-9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此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深读《陈鹤琴全集》"活动,并顺此组织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征文活动"。本刊特选登其中的部分应征稿件,这些稿件分别由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等撰写。我们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能认真学习、深刻体会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为幼儿美好的童年生活、为幼儿教育的科学化作出我们专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以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鹤琴幼儿园”,已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诞生,去年11月26日在饶家堡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和开园典礼。1944年春夏之际,陈鹤琴先生曾率领数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诞辰105周年。5月28日,陈鹤琴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省级示范幼儿园——浙江省上虞市鹤琴幼儿园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和省市领导、陈老亲属以及教师、幼儿共三百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