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边城>和<百合花>在叙述视角的应用方面各不相同.在人性美的诠释方面,<边城>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特点是叙述客观、有可信度,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内隐;<百合花>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其特点是叙述生动而真实,但带有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洪丽 《文教资料》2009,(21):11-12
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极具特色,本文试从傻子视角和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两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小说运用多重视角,既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之处,又更好地表达了小说有关尘埃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简·爱>受欢迎的原因很多,究其关键,在于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契合现代人心理吁求的现代女性平民英雄形象,而塑造成功的关键又在于其巧妙采用了自传体叙事方式,即第一人称叙述口吻和回顾式叙述方式,从而与读者造成互动,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运用多种叙事技巧,讲述了被拐女性遭遇.在叙事节奏上,运用停顿、省略、模糊时间等手法和四个叙事空间的转换,调节叙事快慢;在叙事视角上,借用第一人称叙述、“不定多聚焦”、“条状”与“块状”结构,扩大叙事容量;在叙事道具选择上,借助“极花”“血葱”“空空树”“彩花绳”等整体与部分的叙述道具和空间,完成《极花》的象征与悖论,创造多维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月牙儿》和《阳光》是老舍为数不多的采用女性视角和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方式的小说。小说通过女性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女性人生经历,二者均以悲剧结尾。其散文诗的叙事风格和贯穿全文的意象表述,是对悲剧的诗意化表达,使小说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10.
邹赞 《青海师专学报》2011,31(2):123-126
通过细读小说文本,采用叙事学关于叙述视角的理论对《铁皮鼓》进行分析发现:《铁皮鼓》在第一人称叙述的总框架内融合了仰视角、叙述主体自我物化、旁观视角等多元视角形式,其叙事风格融荒诞、真实、反讽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自觉地发展,又受到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浮生六记>、<断鸿零雁记>以及<沉沦>三部带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从传统单一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向现代第一人称叙事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李锐《无风之树》的叙事策略与诗意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风之树>在叙事上是独具特色的,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方法,不仅加强了作品意义的传达,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了意义,显现出民间话语与文革神话的对抗.叙事技巧的运用还使作品具有了冷峻凝重的诗意氛围,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称叙述的大规模运用、口语化叙述语言与音乐式节律的追求和自然环境的描绘上.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采用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叙事的作品,《呼啸山庄》给传统叙事风格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文学叙事技巧做出了重大贡献。《呼啸山庄》以其大胆创新的手法,率先突破了传统的架构式小说形式,开创了第一部从三位不同的非主角叙述者的视角出发,在三个不同的叙述层面上讲述同一个故事的叙述结构,进而创造了多视角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复调现象,从而产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第一人称叙述分为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结合《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进行分析,解析这些不同的叙述视角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并分析这些作品间相异的结构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迸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6.
《百合花》与《三角梅》均以女性视角对一个小战士进行了追忆,然而两篇作品在具体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却呈现出鲜明有趣的对比。《三角梅》采用了第三人称“她”的叙事视角,以叙述本文层面的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的分离以及故事层面聚焦者荔生和她的聚焦对象战士贺振木之间的追寻与拒绝的关系,体现出个体叙事对国家叙事的内在对抗;《百合花》则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通过叙述本文层面的叙述者与聚焦者的合二为一和故事层面的聚焦者“我”对于聚焦对象“小通讯员”的控制,从而将个体叙事控制在国家叙事的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傍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傍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傍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进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狼厅》和《提堂》中,主人翁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想法有时候以第一人称、有时候第二人称,大部分时候则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这是一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作为承担叙事中意识形态内容的重要载体,视角的选择暗含着选择主体所欲传达给受者意义或价值选择。在克伦威尔系列小说中,作者曼特尔选择"内聚焦"视角,由叙述者来传达她的伦理意图与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又具体分为儿童视角和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细致地区分和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用极具文学性的文字,完成了对人生的一次自我剖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