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在时代呼唤着好新闻,好新闻祈盼着新闻写作指导的时候,李文朝推出了力作《花果与根须》(黄河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这是他久经酝酿,博采广收,通过反复实践精心结撰的。李文朝,从年轻时候就和新闻采写给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又一路由懈放军报》通讯员成长为军区政治部宣传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耕耘录》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王黎江著《耕耘录》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王黎江先后就职于中南工人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其作品多次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耕耘录》印刻着他的写作轨迹,也是他50多年来在新闻领域辛勤耕耘的部分成果。全书分12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写技法纵横》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民安多年从事新闻采写和新闻理论研究工作,在全国近20家新闻期刊上发表大量作品。此书着重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新闻报道,从写作技法角度研究各类体载的创新,对多篇好新闻进行写作分析,纵论新闻宣传上的热点问题,阐述通讯员有关业务知识,对青年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分五章,21万字,定价7.00元(含邮挂包装费)。欲购者请将书款汇至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陕西日报新闻研究所闫稳茹收。邮编:710054。  相似文献   

5.
写作,对于我来说已有10多年的经历了。然而,使我从业余写作走上专业新闻工作岗位的真正原因,既有组织的培养,也离不开《广旺能源报》社的一位资深编辑10多年的关心、帮助和引领。这位老师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写作历程,在企业报干了20多年。他有着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并为广旺集团的百里矿区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写作人才——他就是广旺集团《广旺能源报》的总编辑杜华赋。尽管我和他现在已成为同事,但我更认为他是我在写作之路上前行的引路人。因此,一直以来,我都不善称他的职位,而更愿意称他为"老师"。  相似文献   

6.
孙晨 《军事记者》2010,(1):59-59
没想到长得五大三粗的葛传宝,却是上海驻军闻名的“小秀才”。作为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的新闻干事,葛传宝入伍18年来,先后发表各类新闻作品2000余篇,其中获省级以上媒体优秀新闻作品奖的有30多篇。他参与撰写的《铸剑旅长》系列报道获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办红无厂房酒瓶厂》获《解放军报》征文一等奖。为此,他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相似文献   

7.
连队新闻士兵写,身边新事报上见。面向基层的专栏《士兵播报——我们连队的新闻》,于2004年9月17日在《前卫报》一版与读者见面,到2006年11月12日,共刊出115期、发稿230篇,302名士兵作者播报了自己连队的新闻。此专栏获得2004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并被评为第五届(20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周柱文是战士报道员,有人说周柱文是战士作家,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对他的最好概括,他是文学新闻“两栖作者”。周柱文,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独立汽车营的战士报道员,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和《昆仑》等全国性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各类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近千篇,连续6年被军区后勤部和分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并因此荣立三等功。当有些战士报道员在为基层单位小,新闻报道素材少,感到自己身边没有什么新闻可写而成天叫苦不迭的时候,我们却寻着周柱文成功的足迹,找到了答案: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有所成功…  相似文献   

9.
书讯     
《十年新闻写作变革》何光先著的《十年新闻写作变革》,是一部10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及好作品的系统评论集,是为纪念全国好新闻评选10周年而出版的。全书分五部分:10年好作品综合评论;10年好作品专题评论;10年评选札记;10年好作品选析;其它。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定价5.60元。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堪称是会议新闻写作高手。她的成功实践表明,不但可以报道会议,而且会议还可以出好新闻。如她写作的—— 1982年全国好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作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实事求是地说,当今中外传媒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一年里,《编辑手记》专栏刊发了不少优秀文章,对指导编辑、记者和部队基层报道人员的新闻采写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栏目新年度将以荻中国新闻奖和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的稿件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欢迎军内外新闻人关心支持,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14.
韩炼先生的新作《系统新闻写作学》,是继《艺术与创新》之后她的又一部著作。读完全书,其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给笔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韩炼先生60年代前期毕业于国家重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多年从事新闻实务,当过编辑、记者;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新闻教育,并转入潜心研究写作理论与新闻写作理论,发表了数十篇质量高的学术论文。深厚的理论功底、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为她写作这本《系统新闻写作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刻苦的钻研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她几易其稿,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本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1982年评选的全国好新闻中,有一篇受奖的通讯——《木器五厂得救了!》,这篇通讯,旗帜鲜明,切中时弊,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作者谢怀基原是辽宁日报工业部副主任,现为副总编辑。他平时沉默寡言,勤奋好学,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巴交,可是一旦投入采访写作,就变得生龙活虎。他热情颂扬新人新事,勇于揭露四化建设中的矛盾,并探索解决的途径。他的名字,不仅为辽宁日报的读者所熟知,也在中央级报刊上同读者见过面。为改革者开道谢怀基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一直搞工业报道。他深深感到,多年“左”的影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党中央提出改革的方针后,他决心为立志改革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报道:2003年12月11日,从济南军区某炮兵旅传出一条喜讯:该旅原38岁的新闻干事李金宝去年底自主择业后,没有因年龄偏大而找不到工作,相反,顺利地被连云港旅游局招聘为新闻干事,并于当天正式上班。李金宝是济南军区《前卫报》的特约通讯员,曾连续十几年被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1981年10月,他从江苏沭阳入伍,在新兵连时,因有一个“火柴盒”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新兵下连后,就被挑到团报道组当上了业余报道员。对于新闻写作,无论是当战士,还是当新闻干事,他都没有停歇过,一干就是20多年。李金宝去年底自主择业后,一度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在…  相似文献   

17.
初学者的话     
1985年4月,我由明水县米粉厂调到明水县粮食局担任秘书工作。工作的实践,使我逐渐注意看报纸登载的新闻,留心听广播里的节目了。看到别人写的好新闻连声叫好,可自己却不知怎么写,身边的新闻不声不响地溜掉了。正在这时,邮电局的同志向我推荐了《新闻与写作》,此后,每月的下旬,我总是怀着急迫的心情盼着《新闻与写作》的到  相似文献   

18.
天庆 《新闻三昧》2006,(3):38-38
2005年11月17日羊城晚报A16版刊发一篇好新闻,题为《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肩)公安部长向英雄深情鞠躬(主)他表示要加强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副)》。这是一篇新闻价值挺高、写得也有特点的好新闻。可惜,又是不该留下遗憾的好新闻。说它写得好,从标题就彰显出来。它不是就会议报道会议,不是局限于报道会议的老框框、旧套路,突出写谁出席、谁主持、谁讲话、谁颁奖等,更没有排列莅临会议的领导人的一大串名单。一句话,它没有囿于一般的写作模式,而是另辟新径,跳出会议写新闻,在主…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18日《河南日报》的消息《代币购物券今起停止使用 郑州部分大商场昨日生意火爆》,获1998年度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省区党报1998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回想起来,这条消息可以说是“捡”来的好新闻。根据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代币购物券于去年12月18日停止使用。此前,各新闻媒体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公布了这一消息。应当说,代币券的“寿终正寝”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但禁用前各大商场出现的火爆场面,却并非人人都预料到了。12月17日上午,记者在位于花园路的郑州花园商厦门口,发现放着不少等着运送的家用电器和其他大件物品,商场内人头攒动,收款台前许多手持购物券的顾客等着交“款”。记者从事商业报道十多年,这样的场面实在久违了,预感到这是一个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所以立即改变原来的计划,进入这一新闻事件的采访。新闻界的同行都知道,好新闻可遇不可求。特别是那些突发性新闻事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啥时间发生,在哪儿发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但是,当你遇到了有可能成为好新闻的新闻事件时,你能否深入挖掘、周密构思,然后把它写成好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和业务技能,是采写出好新闻的前提。仍以“代购券”这条新闻为例,当时省会多家新闻媒体,都关注了这一事件,有的甚至派出了1  相似文献   

20.
作者附记:每年评选好新闻,由于“僧多粥少”(稿件多而名额少)的矛盾,总是“上榜”的稿件少、“落榜”的稿件多;加上评选好新闻也和人事一样,遭遇难免有幸与不幸之别:因此,不是所有好的稿件都能评上好新闻的。这应该被看作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这些众多的“落榜”稿件中,确实也不乏佳作(它们本来就是由各地推荐上来的好新闻),其中有些甚至不比“上榜”稿件的质量逊色。从新闻写作研究角度考虑,特别是从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促进新闻改革的角度考虑,推荐一些“落榜”的好新闻(这些稿件也都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报道人员的心血结晶,它们和“上榜”的好新闻一样,都是我们新闻写作宝库中的财富),可能是不无益处的。作者参加了去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比会议,对此深有感触,为此撰写了几篇推荐的短文,借《新闻大学》一角,供广大读者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