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当下,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承担了很大权重的公民教育内容,是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事实上,现在小学所开设的学科课程几乎都包含公民教育的内容,比如语文、环境、品德等学科直接涉及爱心、公正、平等、自由、民  相似文献   

2.
提高每个人的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造就更多合格公民是现代社会努力的方向。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在实施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将公民教育向家庭延伸。2005年,根据学生意见,学校讨论并通过了《家庭行为规范准则》、《家长行为规范准则》(简称“双准则”)。这两项准则的颁布,促使学校的公民教育又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这是"公民意识"概念首次在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规范性文件中出现.由此可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其价值和意义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4.
微信、微博、微杂志、微电影、微营销……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微"型化.这是一种时代发展趋势,顺着这一趋势应运而生的,还有以聚焦问题、突出主题见长的"微课"———此为德育教育中一个新的变量.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分别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世界其他国家,公民教育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此为德育教育中一个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从个人品德、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呈现了丰富的公民教育内容.运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开展公民教育时,教师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经验,以学习活动为核心,深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公民是现代国家构成的基础,现代国家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核心追求。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做好公民意识教育。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率先在全市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系统地打造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所谓公民素养,也就是个体自动表现出来的公民所应  相似文献   

7.
受历史因素影响,澳门中小学公民教育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回归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澳门特区政府日益认识到提高公民素质、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缺乏本地合用的教科书,导致公民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为此,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了《品德与公民》教科书。针对青少年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的缺失的现状,"公民与政府"分册的编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提升公民参与能力,促进澳门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公德素养是良好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依托品德与社会课堂培养学生公德素养,是学校公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之一。"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的、基础的群众机构。"社区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  相似文献   

9.
<正>品格与公民教育一向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2014年,新加坡颁布新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是灌输价值观、培训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并对社会作出贡献。《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的相互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品格与公民道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涉及到儿童、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大问题。因而,它是近年来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它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份文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份是八五年颁布的第一个《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另一份是九六年新近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八五年《指引》是一份开创性的文件,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起了开绿灯的作用,对此,笔者已作过专门的评述。九六年《指引》则被誉为“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新里程”,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未来走向有较大影响。结合八五年《指引》,对该指引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它对香港年轻一代政治态度、思想面貌的影响,也可以为内地的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国家和公民社会成员的一种主体意识,包括公民身份认同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学校教育营造校园公民生活氛围,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教育过度"现象。家庭教育和媒体舆论也要发挥正面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事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开设德育课程的国家.学校依法承担国家赋予的德育任务,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学生信守公民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倡导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生成,特别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先要明确公民意识概念的内涵体系。公民意识,不仅是一个词语,其所蕴含的本质内容、基本精神以及根本主张更是尤为重要与深刻。现代公民意识内涵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构建,它的核心内容为国家民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文明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丹  董阳 《今日教育》2012,(10):60-61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基于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且以这一理念为核心系统地打造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全球公民的概念与全球公民教育的进程,探讨了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小学部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为主要个案进行分析,探讨该学校的全球公民教育是如何与北京社会公民意识、韩国国家公民意识以及全球公民意识三个层面的教育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就是全民教育,是一个公民的终身教育.要真正加快现代化进程,就要通过专门的公民教育来提高国民的素质,使他们以一个合格的公民的身份去积极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的事务,使每个人"成人",学会"做人",最终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公民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德,科学的生活态度与文明的行为方式、遵纪守法的合格的公民.因为公民教育是全面教育,终身教育,故公民教育不只在学校还要求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并在全社会开展各种运动,使公民教育成为全社会都关心并参与的大事.因此,实施公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及中国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融入,人们对公民教育的关注与讨论也越来越热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教育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进行,其中,学校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自2007年起,我校尝试在高一年级开设公民道德修身课程,2008年12月,学校"高中'公民道德修身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列为区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9.
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价值观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时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大,是实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探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对于实施公民教育,推进品德课程改革,促进儿童品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试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作一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公民意识,是作为公民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公民身份,对于所处的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与国家、社会和他人关系的理性自觉,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既具有公民意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自律性和示范性。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受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制约。据此,培育教师公民意识的途径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公民实践,二是加强教师公民意识教育,三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要积极营造公民生活的文化氛围,四是教师不断地反思澄清和系统化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