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勇 《现代情报》2016,36(4):14
为提高网络舆情事件预警监测的有效性,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结构——功能"模型,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演变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表现的分析,归纳事件的演变规律和其中的主要因果关系,构建网络舆情事件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确立事件演变中各主要因素间的数据关系。以此为指导,设计预警监测模型,构建网络舆情热点智能监测平台系统,获取、发现网络热点信息,研判其发展趋势,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索河南暴雨事件的网络舆情情感演化特征,为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网络舆情发展中情感演化视角,构建了河南暴雨事件网络舆情处理分析模型,以微博舆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owNLP、词云等方法揭示其情感特征和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网络舆情处理分析模型能够合理划分舆情演变阶段,发现舆情演变规律,为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和分析主要网络舆情定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本体和载体,重新界定了舆情和网络舆情的定义,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一事件、一连串事件、一组事件和混合事件四类。指出网络舆情的边界应起于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止于舆论形成,或现实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针对性行动出现,或舆情消亡。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将一般意义上单一的演化过程分解为四类演化过程,并分别探讨了其对应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演化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机理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对网络舆情内涵、特性概括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杌理体系,并分析了其内在逻辑性.从形成机理、发展机理、变异机理、作用机理和终结机理五个方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演变路径、演变表现和演变动因.  相似文献   

5.
孟骊超  来爽 《现代情报》2021,40(12):114-129
[目的/意义] 为探寻网络舆情演变的动力机制,本文采用演化博弈工具,试图厘清参与主体与舆情发展间的内在关联。[方法/过程] 首先构建了网络舆情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及消退期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均衡和雅克比矩阵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演变路径和关联条件,以博弈主体之间的利益依存探讨了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在Matlab平台上对西安地铁3号线"问题电缆事件"舆情演变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重点检验了心理满足程度对博弈均衡的影响。[结果/结论] 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网络舆情,影响其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也有所不同;参与网络舆情的各方主体共同影响着舆情演变的方向;政府部门的作为对网络舆情影响重大;心理满足系数对网民的决策至关重要,甚至能够改变舆情事件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周欢  张培颖  黄晓怡  李轶芳 《情报杂志》2024,(2):135-142+117
[研究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网络舆情事件发展态势感知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为网络舆情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在舆情事件发生时,及时感知其发展态势,厘清其演化特征和规律,藉此提出相应建议,对引导与治理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提出一种融合态势感知理论和用户画像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首先,采集舆情事件时间、空间和强度要素相关数据。然后,划分舆情演化阶段、分析网络舆情扩散属性和情绪强度属性的特征。最后,构建Grey-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网络舆情扩散属性和情绪强度属性的后续发展态势。[研究结论]从事件系统视角出发,构建了融合态势感知理论和用户画像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整体性地探究舆情事件时间、空间和强度要素特征,能够较为全面地阐述网络舆情的演化态势,并可靠地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承实  荣星  陈越  邬江兴 《情报杂志》2012,31(5):36-39,79
回顾了目前几种典型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在深入研究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将难以观测的基于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控转换为易于观测的基于不同主题分类上的网络舆情监控。定义了网络舆情影响指数、网络舆情趋势指数和网络舆情积聚指数3个指数,分别给出了各指数的具体含义和计算办法,最后对各种指数的综合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挖掘了群体性事件在互联网上所体现的舆情演变规律,构建了事态扩散、民众关注、内容直观、主题敏感、态度倾向5个维度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态势评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将舆情系统映射为舆情事件网络和网民社会网络构成的超网络体系。利用网络链接分析法,就舆情事件网络、网民社会关系网络和事件—网民网络对舆情事件信息传播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从舆情事件链接预测、网络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网络信息推荐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颖  丁周敏  张园园 《科研管理》2015,36(6):168-17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靠网络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因此,网络舆情在推动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传染病模型理论,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变中的模仿传染模型,研究网民在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模仿传染机理和行为,并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期为食品安全事件利益相关者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网民的传染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舆情演化的动态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舆情具有的衍生性、动态性和多维性特点,使得舆情的演化分析相当复杂。本文在分析舆情演化的微观组成及其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舆情演化的动态网络模型,以期对舆情演化的动态过程和微观结构进行有效地描述。本文重点研究了动态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特性和描述方法等建模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林  张梦溪  吴江 《情报科学》2022,39(1):31-37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化规律,提出新 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相关网络舆情引导和舆情治理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从信息、信息人 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分析舆情事件,构建信息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方舱医 院事件为例,运用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舆情内容演进和情感演化规律,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舆情传播分析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刻 画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反应,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与演化趋势,挖掘不同分析维度的内在关联。【创新/局限】从信息 生态学视角出发,基于内容、用户和情感等维度构建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下一步将结合二模网络、知识图谱等研究 方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中舆情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认知盈余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公众发声与评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演化,对破解重大舆情危机,疏导公众情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认知失调视角,将个体之间的亲和度纳入经典HK模型,形成改进HK模型,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了初始观点坚持度,异质信任水平,个体亲和度,观点影响阈值对网络舆论演化的影响,并以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观点坚持度在均值为0.5的正态分布条件下,观点会较快完成演化;较大的个体亲和度和观点影响阈值对舆论的演化具有加速效应。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重大舆情危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舆情信息自发演化条件下出现多平台联动现象,使舆情演化的内在机理更加复杂,进一步增 加政府对舆情的认知难度和治理成本。【方法/过程】在分析舆情系统多场域耦合效应治理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基于 Logistic 扩展模型的舆情系统,提出确定耦合效应的研判方法,以不同稳态情形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舆情治理策略, 并根据COVID-19舆情案例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耦合效应量化与识别方法适用于舆情治理 工作,可将多场域治理问题递归为双场域情形,进一步实现精准施策。【创新/局限】考虑耦合效应的舆情系统在解 释现象、理论基础、演化原理、研究层面和适用范围上有别于现有文献,未来应投入更加丰富的案例样本拓展实践 检验。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反腐已成为现实社会的一大热点, 但却鲜有文章进行网络反腐舆情与传播规律研究。本文从舆情演化和传播的角度研究网络反腐, 首先通过动力场理论深入分析网民个体参与网络反腐的行为机制并建立影响模型, 然后运用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模拟, 最后用百度指数进一步验证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不但揭示了政府行为是如何影响网络反腐舆情的演化结果的, 同时揭示了政府何时介入舆情能极大提升人民参与反腐的热情。本文为未来网络反腐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亦为舆情研究探索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网络衍生舆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舆情信息和主体异化问题。根据信息异化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演化的萌芽期、扩散期与消退期3个阶段,归纳了网络衍生舆情的一般特征和演化规律,指出网络谣言是信息异化作用下一种典型的综合网络舆情,并以网络谣言治理为例,深入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基本要素与演化机理,进而,提出了治理网络谣言的"主体——社会——技术"的"三维一体"策略,以期为我国综合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从数据层面探索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之间的关系,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政务微博为研究平台,选取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典型案例,聚焦病例信息公开及评论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信息公开特征,基于SnowNLP模型计算社会情绪,结合焦点诉求分析舆情演化趋势。引入政府危机管理系列理论,探讨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的双向作用机制。[结果/结论]信息公开不足会导致消极的社会情绪。随着信息公开工作的改进,公众诉求的态度和内容从一开始的强硬、笼统变得温和、具体。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在周期上具有同步性,二者相互影响,这对于政府把握舆情规律,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准确掌握网路暴力事件的演化路径,并及时预测潜在的网络暴力事件,为相关部门治理舆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了网络暴力舆情事件的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及演化路径;从舆情本体、舆情传播、舆情反应三个方面抽取网络暴力事件的相关特性。面向不平衡数据子集,基于多层感知机提出一种融合集成噪声识别与SMOTE算法的网络暴力预测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达88.7%,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暴露隐私信息是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从网络舆情用户信息及文本内容视角出发,构建不同维度的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结合主 题图谱对网络舆情进行特征演化及可视化分析,为舆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实体抽取和关系构建技 术为基础,构建了网络舆情主题图谱模型,并以“台风利奇马”事件为例,建立了三个不同维度的主题图谱,结合用 户和文本等多维度微观数据,对网络舆情特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该事件中,用户影响力节点具备多元 化、相关性、官方主导性等特点;网络舆情演化对应台风事件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PC终端存在传播媒介种类少、 发博数量多且用户集中等特点,移动终端存在传播媒介种类多、发博数量少且用户分布均匀等特点。【创新/局限】 本文借助主题图谱,构建了网络舆情用户节点和文本节点及其关联关系,从用户、账户、内容三个维度系统且全面 的展示了网络舆情特征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精细化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的周期性规律,构建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的精细化模型,使政府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态势时,能够准确把握舆情发展演化趋势。[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定性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周期性规律,构建网络舆情传播的Logistic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网络舆情传播的4个关键时间节点以及5个传播阶段,然后基于MATLAB开展模型仿真,研究了3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程度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精细化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制定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