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斌  曾庆宁 《大众科技》2008,(10):22-25
文章以传统的谱减法为基础,介绍了几种改进的方法,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谱减法的基本原理和降低音乐噪声的方法。最后综合几种改进的方法,提出基于端点检测的近似估计谱减法。相对于传统的谱减法,该算法能更好地抑制残留噪声和背景噪声,特别是低信噪比下的语音信号。  相似文献   

2.
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噪声的滤除,噪声降低了语音的信噪比和可懂性。多年来,人们针对加性宽带噪声提出了各种语音增强算法,其中谱减法因其具有简单和易于实现的优点而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般的谱减法都会带来较为严重的“音乐”噪声,为减弱这种噪声,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语音增强算法——多带谱减法(multi-bandspectrumsubtraction)。实验结果表明,多带谱减法明显的削弱了一般谱减法所带来的音乐噪声,对带噪语音质量的增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基本谱减法及其改进算法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阐述了基本谱减法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谱减法。在此改进型算法中,通过采用端点检测法来确定“寂静段”(纯噪声段),然后对“寂静段”噪声进行重新估计,以减小噪声估计的误差,并对基本谱减法中引入的音乐噪声进行了处理。通过对两者的对比仿真和结果分析比较,发现改进型谱减法在噪声减少的程度、声音的清晰程度和SNR(信噪比)上都较基本谱减法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邵全 《科协论坛》2007,27(7):39-40
谱减法是处理宽带噪声较为传统和有效的方法,它的运算量较小,容易实时实现,增强效果也较好。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谱减法的基本原理和降低音乐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降低噪声对采集语音的干扰,提出了一种新的谱减改进方法。采用阈值法对非平稳背景噪声信号进行估计,计算出先验信噪比,得到还原的纯净语音信号。用MATLAB实现了整个算法的仿真,并与传统谱减法结果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非平稳噪声追踪性较好,在抑制背景噪声,减少音乐噪声前提下,提高了语音的可懂度,其计算复杂度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维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的迭代步长很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基于二维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二维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对高斯白噪声和高斯色噪声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高斯噪声背景中小空间范围的二维信号信噪比。  相似文献   

7.
语音信号技术广泛应用于语音通信、语音识别等领域,在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降噪与提高可懂度是极为关键的,处理方法有多种,通过综合梳理,对谱减法和自适应噪声抵消法的分析,发现最大限度地消除谱减法中的"音乐噪声"成为需要突破的研究域。在此尝试利用MATLAB以图像形式呈现谱减法增强语音信号效果的比较。发现语音信号处理算法在定义域内,仍有不可避免的误差。得出避免误差算法的加强与从强噪声中提取语音信号,既是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所"遭遇"的重要问题,又是未来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晓虹 《科技广场》2009,(7):205-207
针对数字助听器平台的研究,研制以DSP TMS320C5416为核心、以TLC320AC50为语音采集与输出的全数字助听器,并在平台上实现了几种常用的助听器算法,包括改进减谱法的噪声消除算法、宽动态压缩算法、以及移频压缩算法等.该项目为国内基于DSP全数字助听器的软硬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广义旁瓣抵消器在阻塞目标信号时,目标信号对消及波束形成方向固定,缺乏灵活性,为此,本文提出基于麦克风阵列技术的一种新型广义旁瓣抵消器自适应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阻塞矩阵级联自适应抵消器来估计出维纳滤波器输出信号中的残余噪声,并与输出信号进行对消,然后后续一个谱减法进一步去除可能留有的残余噪声。分析了改进算法的性能,并与传统广义旁瓣抵消器进行了仿真比较。  相似文献   

10.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方法的聚类算法,本文通过对传统的K-均值聚类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均值算法,并对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该算法在计算聚类中心点时采用了一种最近邻的思想,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和"孤立点"对簇中平均值(聚类中心)的影响,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合理。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遗传算法工作流挖掘容易过早收敛且局部寻优能力较差,导致得到的解不理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遗传方法的工作流挖掘算法。该算法采用因果矩阵映射流程实例作为工作流模型的编码,在遗传算法的选择操作阶段采用锦标赛策略与精英保留策略相结合,在交叉变异阶段运用混合自适应方法,并结合模拟退火思想,使解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与基于简单遗传方法的工作流挖掘算法相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集集地震余震记录分析场地地震动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台湾地区"921集集大地震"的余震记录,用传统谱比法、线性反演法、S波接收函数法和遗传算法对比分析了车笼埔断层近场区域的场地反应.通过对比4种方法的卓越频率和场地放大因子,发现各种方法能给出较一致的卓越频率,但每种方法的场地反应放大值不完全相同.结果表明,线性反演法与传统谱比法的结果受到参考场自身场地反应的影响;遗传算法作为一种绝对场地反应计算方法其结果是可行的,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的参考场结果对线性反演法结果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线性反演法与遗传算法结果非常吻合,也证明了遗传算法结果的可行性,建议推广遗传算法来计算场地反应;接收函数法的结果则同其他3种方法的结果相差较大,考虑到运用强震记录进行H/V方法计算的物理机制仍有争议,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慎重考虑应用S波H/V的方法来估计场地放大.最后给出车笼埔断层研究区0.4~20Hz频率范围内S波品质因子值为Qs=69.7f?0.73.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研究了车载量、配送里程、混合时间窗等限制约束条件下,以最小配送费用和最少配送车辆数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数学模型。在分析智能水滴算法求解类似离散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并引入遗传算法选择、交叉及重组算子提高其性能,构建出两种改进智能水滴遗传混合算法,运用Solomon标准测试算例和实际算例进行验证。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混合算法能够有效解决离散问题,在持续寻优能力上较传统智能水滴算法和遗传算法更优;并且竞争选择改进智能水滴遗传混合算法求解算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语音增强算法。根据含噪语音中噪声、清音和浊音的不同特点,首先对它们进行检测区分,然后采用改进的Garrote阈值函数分别对噪声、清音和浊音运用不同的阈值方案进行处理。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噪声,又减少了语音段清音的损失,提高了信噪比,在MATLAB7.1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卷问题是一个多约束条件的最优求解,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试题组卷算法存在短卷速度慢,成功率较低、组卷质量不高等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新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组卷的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观测领域,高光谱图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数据量大、波段间相关性高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已有的波段选择方法,提出了基于信息量及类间可分离性准则的遗传算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波段选择:构造波段互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子空间划分;利用联合熵作为组合信息量的标准,Bhattacharyya距离作为类间可分离性标准,构造遗传算法的适应度方程,改进了遗传算法中的选择算子. 最后用AVIRIS图像对提出的算法进行试验,并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最优波段组合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24%,Kappa系数达到0.94.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同进化遗传算法的主题信息采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洁  李忠范  李民  杨鑫 《情报科学》2008,26(10):1531-1534
利用改进的协同进化遗传算法,使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全局收敛性与收敛速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将之应用到主题信息采集的研究中,实例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分类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TSP问题是典型的NP难组合优化问题,而遗传算法是求解此类问题的一种方法。但遗传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TSP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对传统遗传算法的各种操作与算子进行了优化与改进,较好地解决了种群多样性与算法收敛性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明显优于传统遗传算法,说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聚束SAR回波的多普勒带宽通常大于方位向采样率. 为避免方位频谱混叠,首先进行方位deramp消除频谱混叠,然后利用CS算法进行精确聚焦.在距离压缩前增加了距离频率3次和4次相位补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该算法不仅能在大斜视下取得良好的聚焦图像,而且还能消除原DCS算法存在的距离压缩信号左右旁瓣不对称现象.基于斜视聚束模型,给出了一种改进的DCS算法的详细推导过程.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大斜视聚束SAR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