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一学年要背诵6000至8000个字,而在整个中学阶段共要背诵课文100至120篇(段),约36000至48000个字,这还不包括记忆、背诵一些课外名作及其它科目要背诵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些教师对背诵不够重视,尤其是不重视背诵的训练。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背诵;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在“小学阅读课十要”中指出:“要让学生背诵指定的课文”,“背诵要作指导”。而现行教材中指定的背诵量本来就少,如第九至十二册课文共28万多字,要求背诵的只有6千多字。因此,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3.
背诵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是熟读的结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古人亦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道出读书至熟,要下苦功夫,书背得多则书中语言会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平日说话、作文中就能运用自如,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背诵要同朗读课文那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正确的背诵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这个基础上,要求通顺流畅,背得熟练,不结结巴巴;进而要求学生背诵要有感情,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  相似文献   

4.
正一、诵读背诵所谓诵读背诵,也就是通过反复地"读"达到"诵"的目的,是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刻意采用背诵的方法,仅通过反复地读而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诵读背诵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但"读"也是讲究方法的。比如,读一定要专注,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读进文本,读出滋味。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背诵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读准字音。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  相似文献   

5.
成语接龙     
正以前教一年级,我让孩子们背诵过《弟子规》,背诵过《中华字经》……但总感觉"不太合适"。《弟子规》有嫌陈腐《中华字经》有嫌难记……这次教一年级,我要"创造"自己的东西,适合一年级孩子们背诵的东西。识字学词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背诵点东西,不妨是字词方面的。背诵什么,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既学习了字词又背诵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三背     
课程标准要求7至9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240首。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并不十分困难,可时间一长,学生常常记混,有时即使能背诵,但默写时又容易把字写错。针对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想出了以下几方面做法:一、背三样。一背诗题,二背作者,三背首句。把这三背连起来背,时间长了,就不易混淆诗题、作者和诗的内容。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背三样就背:《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样背诵,不仅能区分同题目的诗词,也容易想起以下的诗句。二、背字。在背诵诗句时,要求学生重点背音同形近字。一背字的长相,二背字的偏旁。如,“纷纷暮雪…  相似文献   

7.
背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练习。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作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看,每位中学生,一学期要背诵的文字大约是3200至4000字。整个中学阶段,共要求背诵课文100至120篇(段),约38000至48000字,还不包括记忆、背诵一些课外的名作及其它科目要背诵的内容。 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代,按理说,现行的中学浯文敦材提出的这个要求,比较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经过努力。是可以圆满达到的。可是,有些学生害怕背书,甚至有不少后进生“谈背色变”,认为自己天生笨,不是背书的料。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讲清背书的科学原理,扫除心理障碍,介绍背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背书效率,以保证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目标。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背书效率呢?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目作了具体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涉猎教材外的广阔领域?我们就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做了课程化管理的有效尝试。一、构建阅读目标,确保量的落实1.目标显现化在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何合理而有序地在小学阶段完成这一任务?我校对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管理进行了整体规划,做到了"两定""两过关"。两定:一是定阅读总量。一、二年级完成5万字的阅读量;三、四年级完成40万字的阅读量;五、六年级完成100万字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背诵这样重要.因此规定学生背诵一定的课文和范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学生能准确无误、清楚流利地把课文背下来的并不太多.通过检查,我发现了这样一些令人担扰的情况:学生背诵时加字、漏字的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新课标明确了各年段诵读优秀诗文与课外阅读的总量:一二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语文教学的总趋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两年多的专题实验与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一"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第二线是古诗词背诵.我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每周介绍6首让孩子们背诵.一年时间,孩子们背会了150余首.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 ,特别提倡多背诵一些诗文。如何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呢 ?我本着“跳一跳 ,摘果子”的教学思想 ,设计了一张名为“聪明果”的背书表。背书表的左侧版头张贴了“一盆红柿子”的剪贴图和用彩色纸剪成的“聪明果”三个字。  背书表的横栏填写所背诵的篇目。我把课文篇目分三个层次编排 (意为过“三关”) :第一层次为课本指定要求背诵的课文 ;第二层次为较难背的课文 ;第三层次为最难背的课文。规定每过一关的前 15名 (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获三颗星 ,第 16至 3 0名获两…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三抓”,是指背诵古诗文时要抓住领头字、领头句和过渡句。一般的诗文往往都有几层意思,每层又都有个领头句,抓住它,就像抓住了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来。句与句之间,往往还有领头字,抓住它,背诵时就能使上下句连贯起来。在段与段之间,时常有过渡句,抓住过渡句,就能使上下段连贯起来。因此,“三抓”是背诵的好方法。领头字,不仅散文中有,古诗词中也有,尤其在词中领头字更常见。如南宋词人陈人杰的《沁园春》中首句的“谁”字和次句的“怅”字,都是领起字。在以上二句中,我们抓住了“谁”和“怅”字,基本上就记住了上片的词意。…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新课标明确了各年段诵读优秀诗文与课外阅读的总量:一二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语文教学的总趋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两年多的专题实验与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语文的方法主要靠积累 ,而背诵则是积累的主要途径。通过大量积累来学习语言 ,这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更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修订版大纲对背诵的篇数和篇目都有较为具体的要求 ,各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也都提出了背诵的篇目或段落。背诵时要求不添字 ,不漏字 ,不颠倒 ,不结巴 ,口齿清晰 ,速度适当 ,还要尽量读出情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背诵不等于死记硬背 ,应导之有法。指导学生背诵的主要方法有 :   1 理清线索法  即理清课文的线索脉络 ,明确背诵材料的内在逻辑性 ,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以便记忆背诵。一篇课…  相似文献   

16.
阅读部分第一课朗读与背诵在小学阶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或片断。一、朗读。正确地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读,声音明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字句。流利地读要做到:读得通顺流畅,高低快慢要适当,不破句,从容不迫接近说话的速度。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还要求读得有感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新课标后附了“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的篇目,使学生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高兴!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为应付科举考试,要背诵很多书,主要的有:《论语》,11705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合计40多万字,全都要精读熟背。此外,还要看几倍数量的注释,以及其它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有不少书生,考试考到70岁,还是未考上的“童生”。  相似文献   

19.
古时最高级的考试——“高考”,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京城隆重举行。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要背诵《论语》:11705字;《萧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0845字;合计:407179字。这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相似文献   

20.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一些形象化语言所表达的抽象的意思。3.在朗读与背诵中体会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形象所表示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说:无论是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学习诗歌的重点首先要放在朗读与背诵上,至于诗歌的涵义也许刚开始并不一定能理解得那么深刻,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多,理解会逐渐深入的。因此,在设计本文的自读导言时,要突出朗读与背诵。虽然教材没有要求背诵,但这首诗比较短(全诗仅158字),而且没有生字词,估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