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一位执着于日本传统的作家,但如果仅将其定位于此未免过于狭隘。作为一位曾经接受西方近代文学洗礼,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小说始终潜藏着难以掩饰的西方现代人生感受,展现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现代人病态、变态的行为及内心的失落、孤独、荒诞感。而这些对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却与东方的哲学美学相融合。本文试图解读其小说中带有东方色彩的"西方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英国现代作家。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叉口上,其小说创作体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征,对于东方文明的描绘是毛姆书中的亮点之一。在西方殖民者统治下,东方民众生活表面上似乎生活在西方人的阴影之下。但是,那些在西方文化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西方人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东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渗透之后所导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被东方文明所异化,另一种是借助东方文明以寻求精神解脱。毛姆小说中所呈现的东方文明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潮流,是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五四运动从高潮到落潮的这段时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王统照等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作家通过其小说创作,表达了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切思考。以五四"问题小说"中的家长形象为切入点,将小说中的家长形象进行了类型划分。在细致的文本分析中梳理和分析家长形象在五四"问题小说"中的独特作用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透过这一新的视角能够更好地理解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城作为代表性的中国物象符号,曾经进入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作家的创作之中。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与博尔赫斯的《长城与书》均表达了作家对时空向度的思考。从形象学角度考察,两人借长城所描绘的静止中国与时间停滞的形象带有传统东方主义倾向。然而因其相异的立场与意图,两位作家对"长城"等中国意象的借用与阐释不尽相同。卡夫卡借此隐喻人性的异化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博尔赫斯则将长城这一意象纳入到对时间与永恒、自我与死亡的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5.
英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其小说《黑暗的心》有人认为是对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抨击;有人认为宣扬了白人至上论。以后殖民理论为依据,对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东方主义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康拉德具有潜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即康拉德不是反殖民主义者,也不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他是一位普通的西方人,具有西方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6.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和"民族底色"。这种自"西"向"东"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一、私小说的产生所谓"私小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受俄罗斯、法国影响而产生的一个流派,它是涵盖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的作者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众多小说家。大正年间著名作家久米正雄曾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日本作家都在写‘私小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者们回首近代文学的全过程,更明确地发现:"在现代日本作家中,无人没有写过私小说。"可以说,"私小说"的精神与方法浸透了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私小说"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1994年10月,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以《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小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轰动世界文坛的大事件。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以来,其基本上为西方垄断。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以《吉檀迦利》突破这一垄断,成为亚洲(也是东方)第一位获得此奖的文学家。不过瑞典文学院在给他的评语中说:“凭借着他那娴熟的技巧和他的英文,使得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素有偏见的西方人把具有浓重东方色彩、东方情调的泰戈尔归为自身的一部分,言外之意是不如此也难得此奖。半个世纪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三部中篇小说再获此奖,其时已是1968年,  相似文献   

9.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皖籍现代女作家方令孺在早年的生活中,时常缺失于主潮之外却又向往时代主流,拥有独特的人生方式和创作心态,而她在"新月派"时期的散文和诗歌写作无不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早年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为现代女性写作和现代女性成长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12.
徐丹 《文教资料》2010,(35):19-20
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在作品《死者》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烘托小说的主题思想,使"死亡"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成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缩影,将西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纸上。本文以"死亡"和象征为切入点对小说《死者》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的先锋小说,尽管迅速地吸收、借鉴、模仿以至盲从西方非理性主义作品,在技法上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外壳,但其内因却与东方非理性主义大有干系,东方的虚无主义传统是其接受外来文化的内在文化心理机制.这种传统机制,本文暂且称之为现象主义.据此可以认为,中国的先锋小说并非真正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其终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在"耙耧系列"小说中以狂放不羁的话语方式展现了民间的生存图景,表现了荒诞世界的客观性、虚无主义下的苦难与温情以及缺失历史理性的自由选择。这与西方存在主义者所阐述的世界的荒诞性、生存的苦难与自由选择主题上有相通之处,同时又因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笔者将其通过文本表达带有东方色彩的哲学内涵的方式概称为存在主义的东方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既有对"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同时也有对这种话语的解构。我们可以从小说塑造的几位中国女性形象入手,解读这两种活动的具体操作。《女勇士》所反映出来的"东方主义"话语与其对立面"西方主义"话语都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只有东西双方不再妖魔化对方,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五四现代作家对个体的审美观和主体意识的重视,凸显了现代风景叙事的主要特征。与传统小说中的由说话人所描述的风景叙事,平面式的故事情节所不同的是,个人的经验和实地的观察使得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开创了一个具有深层结构的风景叙事模式。鲁迅和张恨水以对生活中的具体场景的描写来表现这个时代的人生和社会的全貌,从而弥补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不足。二人的小说将景物叙写成功地纳入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版图”,为后来的风景、风俗叙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鲁迅和张恨水分别作为新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两位大家,其作品中对风景和民俗等的描写体现了严肃文学和俗文学在小说创作中的雅俗取向。雅俗的真正界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18.
以四位英美女作家以及她们的中国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所塑造的四种不同的中国形象,揭露西方女性的中国想像重复了东方主义话语,把中国建构成美丽的东方和邪恶的东方两个矛盾的意象。西方女性的中国叙事反映了性别与种族的矛盾关系,女性东方话语作为东方主义话语中一个异质性的子话语,既挑战又巩固了男性东方主义话语。同时,这些作家通过对中国他者的想像完成了女性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聂华苓是20世纪60年代旅美台湾作家中一位相当独特的作家。目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身历女性在社会动荡中的生存困境与人生遭遇,聂华苓特别描写了中国女性那种流浪在路上的"异乡人"处境,并通过她们的逃亡与无处逃亡来加以体现,同时也触及到异质文化语境中女性所面对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开创了"诗化小说"的传统。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作家的典型代表,废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说世界是废名在不堪的现实社会中渴望恬静生活的梦想的象征,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小说情节中运用象征暗示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意蕴丰富的意象对废名小说世界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废名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手法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开辟了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