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3):41-46
基本权利的限制是权利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要求的统一,然二者均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内部限制理论过于保守,难以将新兴的权利涵盖在保护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外在限制又难以描绘其外延,故通过"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对"限制的限制"进行规制是重中之重。具言之,前者的适用规则为"个案法律之禁止"、"指明条款要求"以及"根本内容之保障";后者则通过规制"立法裁量"与"行政裁量"来实现。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在对基本权利的保护层面实则是"殊途同归",以"限制"的手段来实现权利之间的平等,在运行中保障公民权利的享有。  相似文献   

2.
在在法律行为中,动机一般不是行为构成要素,通常也不能在法律层面对其予以规范和调整。但附条件法律行为则是将行为人的动机附加于法律行为之中,从而使动机受到法律的规范与调整。然而,法律如何对其规范与调整,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无明确条文规定,在学术研究中同样未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对附条件法律行为中“条件”的梳理与检视,以期为立法层面上对附条件法律行为的规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自由与法律之关系.从古至今无非走了两条路子:自由是法律之下有限的自由,以及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无限自由。二者皆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却又难以抹去极端之嫌。自由之内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自由有三种表现形式:以思想自由为起点.演化出言论自由,继而发展为行为自由。每种自由与法律之关系皆有不同之处。思想自由是不受包括法律在内的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行为自由是在法律框架下活动的受限自由;言论自由则介于前二者之间,一定范围之内不受法律的管辖,超出此关节点则必须遵从法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宏观层面上,文章阐述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认定问题后,在整个专利法体系下,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明确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的具体内涵;在微观层面上,文章分析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准确适用.最后,论述了行为人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后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宣示了刑事诉讼中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法律价值,并具体论述了刑事诉讼中与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衔接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是政府实施自身职能为民众谋福利的一种行为,政府采购立法作为对其行为的规制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意义重大。此类立法本身饱受部门性、单一性等内部性之困扰,使采购立法圄于困境;或可从立法收权、全程监控出发寻找有效的化解路径,从法规制定和制度执行层面克服政府采购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和卢曼关于预期的论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达致一致。理性是有限的,因此预期的存在是必须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由此预期的存在就必定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义。个人预期是基于行为规则或惯例的期待,并在其中获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法律预期包含"预期作为法律之基础"的前结构、"预期的稳定是法律的唯一功能"的后结构,以及预期与预期的稳定化之间的沟通机制。法律为预期稳定提供了连续性的纽带,预期又通过实践中的"负反馈"促进法律的发展及其与预期的协调。基于此,法律预期及其结构就能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拉伦茨在本书中意欲通过对法官的价值判断进行引导,从而很好的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限制法律上的恣意行为。价值判断需要从理论层面以及事实认定的过程中进行类型化的思考,之后在对这样的一个范围做出一个必要的修补,也就是之后提到的类推。从而形成完整的法律价值判断的类型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判决合法合理的情况下,"马拉之死"这一历史公案由于杀人者和被害人的政治立场不同,评价各异。其中所涉及之法律审判和历史学家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交叉与矛盾。从历史价值判断来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判有时并不受制于法律层面的事实,而是基于人类社会公认的价值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惠州市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运作及维权情况为例,认为业主自治现存困境主要是"三难":自治机构的"成立难"、"生存难"、"维权难"。导致业主自治现存困境的原因主要有:自治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业主自治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支持与监督。完善业主自治制度对策是: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高业主自治意识、突出职能部门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并未对见义勇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就法律层面而言,见义勇为是指无作为义务的自然人,为了非己利益,而对正在发生的危险实施积极救助行为。法律应当对见义勇为的属性予以区分。见义勇为者为他人权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私法行为;见义勇为者为国家、集体利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公法行为。由是观之,见义勇为兼具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结合中国国情,见义勇为立法当定位于社会优抚,此乃其法律制度建构与完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并未对见义勇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就法律层面而言。见义勇为是指无作为义务的自然人,为了非己利益,而对正在发生的危险实施积极救助行为。法律应当对见义勇为的属性予以区分。见义勇为者为他人权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私法行为;见义勇为者为国家、集体利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公法行为。由是观之,见义勇为兼具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结合中国国情,见义勇为立法当定位于社会优抚,此乃其法律制度建构与完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住宅小区性质上归属于大陆法系的无权利能力社团,小区名称即是该社团的姓名,由于此种社团不具有权利能力,所以小区的名称权应由全体业主共同共有.住宅小区名称权作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利"的一种形态,不仅在物权法立法中付之阙如,在理论层面也是鲜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邓兴军 《中国德育》2013,(10):60-60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到此一游"。对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行为意识的熏染。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行为意识的熏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道德规范,二是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4.
对一位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叙说个案的分析发现,农村女性具有阶层出生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在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和就读过程中,制度和结构所赋予个人的场域和资本始终左右着她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是个体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结构对个体行为选择的限制是一种隐性不公。为此,在制度桎梏之下,可从个体选择的心理行为层面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完善“物业管理自治机构”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制度中的自治管理机构应设计为 :物业区域内的业主组成一个非法人性质的社会团体—业主团体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团体的执行和代表机关。决策权应归属于权力机关 ,即通过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的形式以多数决规则对待决事项予以议决。决议形成之后的具体实施 ,则交由业主委员会完成。业主团体对外实施具体行为时以业主委员会的名义进行。  相似文献   

16.
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由来已久,《唐律疏议》对容隐制度规定体系之完备、种类之齐全,为后世留下了典范。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容隐制度匿迹,《唐律疏议》对容隐主体、容隐行为和容隐不适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刑法容隐制度的重新回归提供了渊源并指明了方向。同时,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早期的作品。此赋采用符号化隐喻和象征的策略,把对礼的宣扬和文学审美结合起来,表达了他对"欲"与"礼"关系的认识。赋中,东邻之女代表着人的自然原欲,是色欲的符号;"墙"则是礼的符号、礼的隐喻,代表着"礼"对人行为的规范与限制;而登徒子、宋玉、章华大夫三人,则构成了礼秩序中的欲与礼冲突的三个层面,分别代表了世俗社会对礼的三种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严格意义的裁判规范源自近代,这是罪刑法定原则之必然要求.罪刑法定之确立依据,在于树立刑法规范的裁判规范性和限定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由此构造一个犯罪构成的法律模型,用以限制司法裁判行为的任意性.一般意义的犯罪构成是对个罪之犯罪构成的归纳总结,但其基本内容仍源自法定的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对于两可行为在适用犯罪构成时,宜选择非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对限制竞争协议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是反限制竞争法的一个重要立法原则,它对于维护竞争的自由和公平至关重要,我国将来也必然会将其纳入规制范围。本文从限制竞争协议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制等方面出发,研究了国外对限制竞争协议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和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规制竞争协议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是一个伪命题,其提出是迫于现实的需要,是"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相统一"命题的变相。"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实质上是低层级法律效果与高层级法律效果的统一,是法律效果内部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当低层级法律效果之实现即意味着高层级法律效果之实现时,就达到了法律效果的良好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立法、程序上的保证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赋予及其行使的严格限制等途径来实现民事司法实践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