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鸿》周刊是张闻天主编的第一份刊物,1925年3月30日《南鸿》周刊第1期在重庆正式出版。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之前,点燃重庆新文化运动火焰,推动重庆思想启蒙运动。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期间,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把重庆“变成一个大造反的世界”。《南鸿》周刊的遭禁,张闻天被迫离开重庆重返上海,成为张闻天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经鲁迅推荐,柔石于1929年年初接手主编上海版《语丝》周刊.第5卷《语丝》周刊共出52期,其中1-26期为柔石主编.除鲁迅外,北京时期的语丝社成员已较少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语丝》杂志在社会上的影响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3.
正一、民国史地教育的基本概况《史地周刊》系《大公报》一副刊,于1934年9月21日由史地周刊社主办,顾颉刚担任主编。《史地周刊》办至1937年7月23日停刊,在其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基本每周刊发一期,总共出版146期。《大公报·史地周刊》产生于特殊年代,在教育理念上,民国史地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民国时期,大多数中学教师进行史地教学时会结  相似文献   

4.
《语丝》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1927年10月被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先后由孙伏园、鲁迅、周作人、柔石和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邓小平不仅对报刊,特别是党报党刊的编辑工作非常关注、重视,一直予以指导,而且两人在报刊编辑工作方面,都有过重要实践。毛泽东1915年编印《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周刊、1925年主编《政治周刊》。直到晚年,他都一直从事或指导报刊、特别是党报党刊的编辑工作。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虽然没有主编报刊,但对报刊的编辑工作却十分重视,对重要的党报党刊进行直接的指导,并亲自撰写社论,编写按语,发表论述、讲话和指示,修改文章等等,可谓躬亲辛劳。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自步入社会直到逝世,不论是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追求、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青年时期,还是在戎马俊偬的革命战争或社会主义建设中担任领导职务时期,他都从事或指导报刊的编辑工作。他的编辑工作,可上溯到1915年编眼《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周刊和1925年主编《政治周刊》等等②。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虽然没有亲自主编报刊,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放松对报刊、特别是对重要的党报党刊的直接指导。他撰写有关报刊的论述、作品或者改稿难以统计,除《毛泽东选集》及单行本有关文…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青年文学家高长虹(1898~1956?)于1924年秋天到北京从事思想文学活动,主持《狂飙》周刊,年底通过孙伏园结识了鲁迅。1925年春,鲁迅主办《莽原》周刊,高长虹及狂飙社其他成员积极参加,在这里发表了不少作品。其间鲁迅曾帮助高长虹出版诗与小说的合集《心的探险》,亲自为之设计封面,列入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之中。  相似文献   

8.
林杰 《教师博览》2012,(11):53-55
在1927年由清华大学学生主编的《清华周刊》上刊录了民国十四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政治学试题。所有试题采用论述回答形式,共有八道: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说的不是目前我国对日本发行的《北京周报》,而是指二十年代日人在北京创办的日文周刊。一《北京周报》创办于1922年1月22日,1930年9月28日停刊,共出版413期,历时达九年零八个月。主编系日人藤原镰兄,他在当时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和参事水野幸吉的支持下,创办了“极东新倌社”,《北京周报》是该社的周刊。它以具有月刊的论说性及兼有日刊的报导性这一特点受到读者欢迎。并在发刊词中声明,要以独立、公平的立场,向日本界报导中国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耍将日本和世界各国的重要新闻介绍到中国来。但该周刊的主编藤原镰兄属君主立宪论者,政  相似文献   

10.
《莽原》周刊由鲁迅主编作为《京报》的附刊发行,其产生缘由,主要是近代报人邵飘萍的促进作用、渴望获取话语权的青年人围绕在鲁迅周围提供了人才条件和鲁迅对刊物现状的不满。莽原社随着《莽原》周刊的发行而形成,作为一个松散的同人组织,莽原社的解散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她指的就是刘和珍。课本对《莽原》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以前的课本差不多也是这样注的。备课中,我查阅了一点资料,发现刘和珍预定的不是《莽原》周刊,而是《莽原》半月刊。鲁迅主编的《莽原》周刊,是1925年4月24日创刊的,每逢星期五出刊,至同年11月27日停刊,共出过32期,随《京报》附送,并不单独发行,刘和珍似不可能预定全年。《莽原》半月刊也是鲁迅主编的,创刊于1926年1月10日,未名社出版,为32开本的杂志。后来鲁迅离开北京南下,编务又由韦素园接替,共出过48期,1927年12月停刊。(参阅林辰《鲁迅事迹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2011,(6):2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读书,毕业后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年11月,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刊》。1923年后,长期主编《小说月报》,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  相似文献   

13.
林夏 《河南教育》2016,(7):62-65
赵清阁(1914-1999),河南杞县入,生十河南信阳。十五岁为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而毅然离家出走,入开封艺术高中学列。毕业后在一个小学教书,许借读河南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十八九岁主编《新河南报》的《文艺》周刊、《民国日报》的《妇女》周刊。后到上海,插班于上海美专。1935年曾任《女子月刊》编辑.并有短篇小说集《旱》出版。1936年8月在南京自费筹办出版《妇女文化》月刊。1937年年底,赵清阁来到武汉。当时,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已相继沦陷,武汉成为抗战的中枢。四面八方的作家汇集到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4.
韦晕是马华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都奉献给了马华的文学事业,并以丰富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尊重。韦晕,原名区文庄,笔名秦系、韩兵、叶葭、陈侩、高浪、丁风、王都、沙耶、韦多等。祖籍山东济宁,1913年出生于香港。从二十年代起,开始练习写作,有作品发表于香港《华侨日报》和《大光报》。中学毕业后,他转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曾为华南《国民日报》主编《露丝》文艺周刊。1937年,他南渡到达新加坡,先后在《晨星》、《狮声》、《世纪风》、《新流》、《南洋周刊》、《文艺长城》等文艺刊物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5.
欧阳山     
欧阳山,原名扬凤岐,湖北荆州人。一九○八年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一九二四年开始写作。曾主编《广州文学周刊》,并在北伐军中做政治工作。一九二八年到上海以写作为职业。一九三二年在广州组织“普罗”作家同盟,主编《广州文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被迫到上海,后加入了“左联”。抗战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文化运动。一九四一年到延安,在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写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高干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叶灵凤受到文学史的严重遮蔽与贬抑。在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中,叶灵凤在小说、翻译、随笔、地方志以及报刊编辑等方面广为涉猎,出版著作30多部。叶灵凤的文学创作以1938年10月赴香港为界,分两个阶段。前期主编《幻洲》《戈壁》《现代小说》《现代文艺》等,创作以小说为主,是创造社后期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之间的衔接性作家;后期赴香港后,担任文协香港分会前三届理事,主编《星岛日报·星座》《立报·言林》等,与戴望舒共同创办《大众周报》《华侨日报·文艺周刊》,并致力于随笔写作、香港地方志研究等,为香港南下作家的砥柱。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故居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由  相似文献   

18.
填空: 1、新文化运动时,与《新青年》互相配合、彼此补充的刊物是(《每周评论》),由(《新青年》编辑部)创办。 2、新文化运动时,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出版的周报是(《湘江评论》),主编(毛泽东);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周恩来)。 3、共产党组织创办的第一批工人报刊中较著名的周刊是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文教资料》2000,(3):100-104
1、《军国民》(小说),《陕西杂志》,1909年10月第1期。2、《沧桑艳传奇》,《益智杂志》,1914年第一卷第1期至第二卷 第4期。3、《二城新事》(小说),《清华周刊》,1914年11月。4、《榛梗杂话》,商务《小说海》,1915年2月。5、《如是我闻》(小说),《清华周刊》,1915年。(不详)6、《箴实》(社论),《清华周刊》1915年5月21日。(版期不确)7、《尚中》(社论),《清华周刊》1915年5月28日。(版期不确)8、《励志》(社论),《清华周刊》,1915年9月。(版期不…  相似文献   

20.
陶大镛教授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我国世界经济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他1918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2-1946年先后担任中山大学讲师、广西大学和交通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教授。1946-1948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在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经济史的研究工作。1949年在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文汇报》经济周刊主编,后赴东北解放区。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新建设》月刊主编。1954年以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