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撰《魏晋南北朝赋史》完成之后,颇思贾其余勇,研探先秦两汉赋史,不意其后俗务丛杂,不克从事此役。逝者如斯,十有二年于兹矣。今者戏作《论赋绝句》五十首,聊以见往志,述新知,虽有所思,终为畸零,未待拆碎,已成断片,东鳞西爪,睹首失尾,不求系统,有感云尔。  相似文献   

2.
王之绩一生以诸生终老,事迹不显,虽著述等身,今仅见《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铁立文起》一书综论文体,其中赋论占重要地位。赋体“非诗非文,体格大异”之论彰显赋体独立地位;首以大赋小赋分类,且新创以体类、题材、朝代三种方式对赋进行分类;《铁立文起》对赋论材料的搜集与编排对后世赋话的形成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京杂记》载有一则关于司马相如的重要材料: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盛览,字长通,牂柯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这条记载向来被作为研究司马相如与汉代文质说的重要史料而加以引用,实际《西京杂记》这条记载不可信。按:梁殷芸辑《小  相似文献   

4.
一《郊居赋》是南朝沈约的重要作品,《梁书·沈约传》录入全文,但未明言作年。据笔者所知,最早考证此赋作年的是中国学者伍叔傥和日人铃木虎雄。上世纪三十年代,伍氏和铃木氏各自有《沈约年谱》之撰,均系《郊居赋》于  相似文献   

5.
唐宋以来,谈文话诗的风气盛行,特别是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出后,诗话、词话、四六话之类著作风起云集,多至不可胜数。但却独无赋话。宋徽宗宣和时,王铚撰《四六话》二卷,其自序云"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然今存《四六话》二卷,多言四六表启章奏之语,并未见其赋话之书。直至清乾隆年间,始有赋话著作出现,流传稍广者也仅有李调元《赋话》等寥寥数种。于是,后来学者或以"赋之有话,殆始于李调元之作"。笔者近年来搜集赋学资料,对古代赋论、赋话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考,发现早于李调元而以"赋话"名书者,尚有浦铣《历代  相似文献   

6.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晋书.潘岳传》在记载潘岳的事迹时有两处叙事之误,一为题《阁道谣》之事,一为《闲居赋》作年,二者关涉到潘岳的生平仕历及作品系年。文章认为潘岳被出为河阳令,是致使他题《阁道谣》的直接因素,而《晋书》本传系此谣作于河阳时,其行文在逻辑关系上明显有误。《闲居赋》作年,从该赋的序中可推知当在元康六年(296年),而其迁给事黄门侍郎,当在元康九年(299年),故而《晋书》本传中把《闲居赋》作年系于迁给事黄门侍郎之后,此处叙事亦是有误的。  相似文献   

8.
丁仪妻《寡妇赋》的作者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并且关于此赋是作者应曹丕之命所作,还是作者的自悼之作,学界历来也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立足原始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从而认为此赋应是魏文帝曹丕即位杀掉曹植党羽丁仪兄弟等之后,丁仪妻的自悼之作。本文并根据潘岳《寡妇赋》与此赋在结构与内容上的相似性,把严可均对此赋几句佚文的放置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9.
刘歆《遂初赋》、《甘泉宫赋》作年学界有所论及,然考刘歆守五原之烽燧时间及《遂初赋》文本内容,论证《遂初赋》作于太初元将元年(前5)十至十二月,而非学界所说之建平元年(前6)与建平三年(前4)。  相似文献   

10.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1.
日本平安初期汉诗集《经国集》卷十,载有安吉人(即安倍吉人)《忽闻渤海客礼佛感而赋之》及岛渚田(即岛田渚田)《同安领客感客等礼佛之作》两首诗。这是记载中日友好往来,研究两国文化交流,尤其是外交、文学和宗教交流的宝贵之作。今试考释之,以求方家法正。 一、 二诗写作之缘起  日本大学者津田左右吉先生《渤海史考》云:“(渤海国)其使臣遂于开元元年,对唐请互市,且请礼佛寺。日本《经国集》卷十有赋此事之诗,可为一证。”(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77页)接着,他便征引了上述两首诗。津田的这一判断,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12.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13.
四、以效果写声不写声音本身,而写声音后的效果,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声音,让读者看到效果再回味声音的味道。苏轼《前赤壁赋》写箫声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是说月夜中的箫声,使藏于深谷中的蛟龙都为之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为之哭泣。从中体会出,那箫声是深沉而美妙的,哀婉而凝情的。有一首有意思的元曲《朝天子·咏喇叭》:  相似文献   

14.
庾信的千古名赋《哀江南赋》写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代表的观点有以下几家:1、清倪 认为作于周武帝天和年间(566—572),当代学者王仲镛等同倪说①;2、陈寅恪先生认为作于周宣政元年(578),饶宗颐先生同此说,并据此认为它受颜之推《观我生赋》的影响②;3、鲁同群先生在80年代初提出作于庾信入北之初即557年12月③。4、牛贵琥同志针对以上三说进行考辨,认为倪说最为切近,指出此赋创作的时间只能是566年或568年,并进而确认它作于568年12月④。 上述诸说为考订《哀》赋的创作时间和背景都提出了许多弥足珍视的思路或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相似文献   

16.
王栋 《大观周刊》2012,(40):141-141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l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化古为我,书入我神”的书学论述,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准确合理的方法。本文即从书法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在书法学习中如何进行书法创作进行论述,以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关于创作的观点为出发点,参照古人对书法学习的论述,综合分析,探寻一条正确、合理、便捷的学习方法,将书法学习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7.
编辑要手勤     
近来许多读者指出一些出版物差错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编辑手不勤,没有翻查核对资料或有关的工具书。比如说,凡是稿中出现作者(或编者)和书名连用的,既要核对作者的名字,又要核对书名,以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其它差错。例如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人绝句选》(黄肃秋选,陈新注)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字样:“宋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清有王士祯《万首唐人绝句选》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第310页上有这样的话:“宋代  相似文献   

18.
在赋学史上,庾信《愁赋》是一篇直接以人的感情为描绘对象的赋。其文本已经亡佚,在宋代的类书和古注中还存有佚文,且此赋在宋代文学中引起很大的回响,北宋诗歌中已经化用其意象,而南宋的遗民词人则喜欢整体上用“庾信《愁赋》”这个意象,以表现其亡国之余的内心痛楚。庾信《愁赋》的成功之处, 在于其运用了化虚为实、“一与多”对比、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最后本文又从赋体文学史上作纵向的比较以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如果用寥寥数语为雪景写意传神,五言绝句当为不二之选。自来咏雪之作甚多,但唐诗中有三首五言绝句,可谓众作之冠,且因其简约凝练而又意境深长,实乃咏雪诗之绝。它们分别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江雪》和白居易的《夜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看诗题即知此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遇雪,然后投宿芙蓉山里一户人家。这是个故事,其中见闻感受必定很多。用二十个字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20.
储皖峰致胡适函 1930年7月24日 适之先生: 顷阅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四编卷四,有关于《红楼梦》的一段记载,兹将全文抄录如下: 《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入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摹写柔情,婉娈万状,启人淫窦,导人邪机。自是而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诸刻,曼衍支离,不可究诘。评者尚嫌其手笔远逊原书,而不知原书实为厉阶。诸刻特衍诲浮之谬种,其弊一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