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外图书馆界交流相当频繁,其交流形式包括图书的相互交换、图书的相互征集、图书的相互捐赠等.馆藏交流在促进中外文化沟通、加强相互了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不断加剧,形成特色饮食文化交流形式。对古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溯源进行了梳理,探索了元明清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特色,并提出元明清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现代价值,即丰富了中外双方的饮食种类,形成了饮食文化交流特色,调整双方的饮食结构,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饮食营养标准,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外在古代时期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档案立法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本文在对古代中外档案立法活动及档案法规建设基本情况加以概括的基础上,探讨了古代中外档案法规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等,从出版种数、出版种类、出版机构、出版物载体、畅销书五个角度,比较分析中外体育图书出版的现状和特点,找出差异原因所在,为我国体育图书出版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旨在为缩小中外体育类图书出版的差距,提高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功能、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外图书评论的异同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云五对近代中国文化出版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的主要身份是一位成就卓著、誉满神州的出版大家。但是,我们不应忽略王云五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他以现代的图书分类编目方法和技术去改造传统书目方法中的弊病,创制了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有力地推动了传统目录学向现代目录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文化互识,文章聚焦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两国的出版交流合作,以“中国-阿尔巴尼亚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中阿出版交流的实施策略,提炼其组织型协调专家机制、多家出版社合作竞争机制、双翻译双审稿机制等项目创新机制,以期为中外文化领域广泛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定安 《出版参考》2007,(9X):13-13
《中华文明大视野》共八册,是一套向青少年讲述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图书,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教授担任主编,一百多位著名学者参与编写。全书以中华文明发展为线索,上自远古的传说,下至五四运动,内容涉及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历史、考古、地理、科技、民俗、中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图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演变、发展的历史,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的理想范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我馆电子阅览室建设谈高校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财贸学院图书馆从1959年建馆到现在走过了约5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在院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在高校图工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馆藏建设、服务水平、办馆条件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拥有60余万册中外馆藏图书、2000余种中外现刊,以开架借阅为主的模式供读学习利用。中外图书采编、流通、期刊管理和情报检索等各环节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0.
各国书业状况和经济基础及文化传统不同 ,造成了各国图书市场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总量的各异。对中外图书市场消费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对制约我国图书消费能力的因素有更清楚的认识 ,也可为扩大图书消费市场提供帮助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唐晓华 《兰台世界》2012,(21):12-13
唐代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高峰,它继承和发扬了两汉以来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成果,同时也接纳、吸收、结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昌盛繁荣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人员交流对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史料的分析,探讨20世纪上半中外人员交流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芳 《编辑之友》2005,(1):26-28
浪费本土资源,就是对当代主流文化发展的抑制;漠视原创,就意味着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中外图书贸易的逆差.  相似文献   

14.
友言在先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将人文交流理念贯彻到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图书分类法不只是类分图书的工具,它所反映的是特定知识形态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学习和研究传统图书分类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贺信     
《图书发行研究》是面向全国又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图书发行业务、进行中外图书发行交流的理论性、指导性的刊物。创刊十年来总结和论述的从基层书店到省、市发行机构的经验,已为当前和今后的图书发  相似文献   

17.
从中外关系史的角度论证了对外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闭关自守的愚昧性和落后性,从而加深对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解,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念,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首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展场参观。他希望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影响力、吸引力,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出版由来已久,图书的形制变化对当代图书出版业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笔者在文章中对我国古代图书形制的演变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形制样式,意在归纳总结我国古代图书形制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对现代图书出版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现代图书出版沿袭了古代图书形制与装帧的文人气质,继承了部分古代图书设计风格,形成了古朴典雅、简洁实用、气韵生动的"东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编撰与传播,为中外图书交流过程中的图书的接受和引进、编撰和加工、传播和输出等环节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