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播于1925年的NHK(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10多年间,NHK以进取且审慎的态度,重视自身网站的建设和网络渠道的拓展,不断变革台网融合的方式与规模,树立了互联网时代日本公共电视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根据邮政省的《民间放送法》规定,一个县内除了NHK以外,只能有四家民间电视台,1995年11月又批准了东京都立电视台的成立。 提起NHK,人们总会想到像我国的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的大台。实际上NHK准确地讲是公共电视事业,也就是不靠政府拨款维持,而是靠收老百姓的收看费来维持的。凡是的日本收看NHK频道节目的人,都要按月交费,收看费  相似文献   

3.
当今公共电视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式微,然而台湾公共电视却迎难而上并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台湾公共电视不同于BBC、NHK等经典公共电视模式的诞生背景决定了其发展路径的独特性.台湾地区公共电视从1980年提出至1997年通过公视法,再到2006年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的组建,近30年的探索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研究路径.本文借助公共政策的视角,通过对一手文献的梳理与相关专家的深访,重点研究其政策的形成、变迁的内在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4.
BBC战略调整:彰显公共服务本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斌  廖亮 《传媒》2008,(10):56-58
作为一种电视体制,公共电视因其不以追求商业利润而具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在许多国家的广播电视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电视机构不仅是本国重要的媒体机构,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但随着商业电视的迅速发展,公共电视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面对挑战,各国的公共电视机构都在积极应对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5.
在建构"住房制度改革"议题时,媒体普遍认同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将住房制度改革自然化和去历史化。在"房价"议题上,党报倾向于将社会问题归因于地方政府而建构中央的权威,专业主义媒体主要是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反思房价问题背后的制度原因,而商业化的都市媒体则在民生话语的框架内建构房价议题,报道视角是消费者的和老百姓的,而非公民的。媒体生产了一种"无公众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NHK是Nippon Hoso Kyokai的缩写,通常被称为日本广播协会或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唯一一家公共电视机构。它的总部位于东京以“时尚和流行发源地”称的涩谷区,北望风景秀丽的东京代代木公园,节目放送中心大楼临近日本奥运会主会场——国立代代木体育馆临近。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频道"公共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电视(pubic service broadcasting,或者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是一种区别于国营和私营电视频道的电视形态,是以公共财产的形式存在,以视听费或社会资助为主要收入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电视机构形态或电视体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公共电视机构,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日本放送协会(NHK)等.公共电视强调以保障公共利益为根本宗旨,服务大众,关注少数派和社会弱势群体,关注边缘话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后发地区的公共电视,在面对新技术、解除管制等传媒领域变革的背景下,台湾公共电视与BBC、NHK等相对成熟的公共电视政策变迁有着明显的不同。文章立足于公共政策的视角,着重从经费、数字化、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分析台湾公共政策调整的过程;同时采用渐进主义模型探究政策调整的动因,剖析台湾公共电视政策在动态调整中的利益博弈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卉 《当代传播》2011,(5):85-8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广告通过对“国家品牌”的塑造,对外可以对他国政府的制度、政策、心理、行为及其国民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广告话语受投放媒体、区域、时机等要素制约,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家政治话语权力与经济话语权力的争夺.国家形象广告发展需符...  相似文献   

10.
董杰 《传媒》2016,(7):60-61
1925年成立的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首家大众传媒机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传媒机构之一.而在其制作的众多节目中,纪录片以鲜明特色、优质内容而享誉全球,成为了国际纪录片制作的翘楚.NHK制作的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与BBC齐名,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历史秘话》《新丝绸之路》《大同》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7):67-72
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腾飞的"中国经济形象与"衰退的"中国经济形象并存;在中日竞争型关系的背景下,NHK纪录片中所塑造的是带有等级观念的、不对等的中国经济形象;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往往与政治问题混杂在一起,以经济威胁入手,导向军事威胁、政治威胁和文化威胁等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典型文本,分析中国经济被NHK纪录片重塑的过程及其呈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进而讨论日本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话语策略和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日本NHK综合电视台推出的国民偶像团体岚冠名的节目《岚的通向明日之旅》开播三季以来,收视口碑双赢,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剖析《岚的通向明日之旅》的成功之道,旨在为我国同类型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公共电视、公共频道的概念界定 公共电视的概念是在西方体制下提出来的,最早也源于西方,是典型的西方话语系统,其含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较为认同的是:“公共电视作为一种公共财产的形式存在,以视听费或社会资助为主要收入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企业,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电视机构形态或电视体制”。  相似文献   

14.
沈国麟 《新闻大学》2008,(2):95-100
本文从美国公共电视的生存空间入手,对美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格温?艾菲尔就美国公共电视的现状、与政府、赞助商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美国新闻业的现状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反映了目前美国公共电视生存不易,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媒体本身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媒体的体制和环境所造成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格温认为公共电视可以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笔者认为,美国公共电视的公共性的基础正在受到削弱,公共电视也并非公共利益的最佳代表,但公共电视的存在是整个电视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神话的终结?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英]约翰·格雷著,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自欧洲进入启蒙时代以来,自由主义就成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主流话语。时至今日,西学东渐,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也逐渐流传开来,不少新自由主义者以启蒙者的姿态教导国人:只有自由主义才能救中国。然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仍然是朦胧而晦涩的,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与某种政治语言挂钩,令国人对自由主义充满了神秘的幻想,那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神话:自由主义几乎成为西方文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NHK在"3.11"大地震中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表现出的媒体责任与风范让公众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水平与实力。恪守职责,在一线"瞭望""公共传媒是一国和一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是社会生命的第一线瞭望者……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日本广播协会(NHK)对海啸进行了现场直播。直升机航拍的镜头中,海啸巨浪冲向陆地,震撼的画面使人们几乎忘记这是一档新闻节目。地震、海啸、核泄漏危机接踵而来。这时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日本国民,只要你将电视锁定在NHK,打开雅虎日本和推特的网页,各种关于破坏、死亡、救援、致歉和危机的信息洪流会迅速将你裹挟其中。当然,无孔不入的广播、报纸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已经开播多年,而且数量不菲,但是,却似乎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究其因,恐怕能装满一箩筐,而对公共电视的理解有误和对与公共电视相关的理论探讨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期发表的一组有关公共电视的文章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及课题小组提供,这里既有对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的介绍,又有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思考和设想,虽非完善,但也不无新意.我们期望业界和学界的朋友能够对中国公共电视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共电视,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频道的现状及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电视名不副实,公共频道开播至今并没有真正把"公共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在公众心目中,公共电视频道与普通的综合、专业频道一样,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公共电视模式本身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公共电视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媒介环境,就我国公共频道的转型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性电影话语拥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资源:新启蒙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伴随新启蒙运动而兴起的中国女性电影话语,经由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启示,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与阶层分化,中国女性电影话语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由此浮出地表,成为其恢复话语活力、重获现实批判性、开拓一个新的女性电影时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