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换填法是常用的一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换填法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锦官城商住楼对基中存在的局部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处理及换填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
软弱地基不能作为建筑物的承载土层,因此需要加固。软弱地基加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采用换填沙砾石垫层法比较适合本工程,它具有施工简易、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关于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的问题,采用换填垫层法是进行地基处理既经济又可行的好方法。经过大量已建工程沉降观测资料及静载荷试验资料证实:选用统砂石做换填材料具有沉降速率快、总沉降和差异沉降量小等优点,是山区地基处理中值得普遍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力工程的地基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例说明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有换填法、振冲法、搅拌桩法、桩基、注浆法、强夯法。用实例说明了尽可能从结构设计上采取加强措施,不作耗资巨大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工程的地基处理,介绍了换填法的地基处理方法,即将基础底下一定范围内不符合建筑物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软土挖去,换填质地坚硬、强度较高的材料,经夯压密实处理,达到符合要求的人工地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沿海、沿江、沿湖等处广泛分布着软土,如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浙、闽沿海地区等地。软弱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随着我国建设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势必要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该文介绍软弱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产生的危害等,重点地介绍了软弱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通过祁临高速公路十八合同段软弱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说明粉喷桩处理软弱地基的加固原理,适用范围,施工过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将粉喷桩施工详细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某城区五幢商住楼工程应用深层搅拌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实例.既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又消除了地基液化土的影响,同时也克服了由于场地狭小,给施工带来的不便,造价低,施工简便.是中小型建筑地基处理较为适宜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土地基是软弱地基中的一种。地基是否处理和处理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本文就地基处理总的原则和选择处理方法的步骤针对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碎石桩与强夯法联合处理方法对某山区深厚填土场地进行了地基处理的试验及动力触探和对试验区各施工阶段的浅层载荷板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联合强夯地基处理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并有效减少地基变形,对山区挖填土场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尤其是在改善挖填方场地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复合地基,是桩和土共同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达到提高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根据公路工程对地基条件的要求,结合地区软基特点,从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方面介绍了连云港地区公路工程采用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CFG桩复合地基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技术经济效益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的特性、设计要点、施工工艺的分析,结合张集矿北区选煤厂产品仓和毛煤仓工程工期要求紧、投资要求省的特点,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后经最终检验和测算其技术经济效果明显,工程造价省,同口径比较比采用钻孔灌注桩投资节省约29.4%,施工速度快,无噪音和泥浆排放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经网络用于基坑变形预测存在结构难确定、训练易陷入局部最优及易过学习等问题,以已有的周边地表沉降为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应用网格搜索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进行连续滚动的多步预测。实例结果表明,LS-SVM用于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预测效果较好,具有所需数据少、推广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Extensiv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otings placed on leveled ground improved by deep mixed (DM) column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the embedmen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otings on ground reinforced with DM colum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limit load has occurred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use of conventional design methods for reinforced ground with embedment. In this investigation, a numerical model using a rigorous limit analysis tool, known as discontinuity layout optimization (DLO), is established. An equivalent area model is employed with an appropriate stress concentration ratio. Subsequently, a set of design charts of bearing capacity coefficients is produced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coefficient Nq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failure patterns exist in the composite ground reinforced by DM columns. For cases without embedment, the bearing capacity coefficient Nc increases with the area replacement ratio to a certain value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general shear failure mechanism. The bearing capacity coefficient Nγ decreases with the area replacement ratio, as the equivalent frictional strength of the reinforced region is reduced. When the embedment is considere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efficient Nq. Specifically, increase of column length leads to a larger value of Nq when block failure is observed. When a general shear failure pattern occurs, the effect of additional column lengths on the coefficient Nq can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6.
某软土地基强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对现场试验区的强夯参数进行设计、试验以及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并可以确定强夯施工的单点最佳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遍数、间歇时间、有效加固深度等工艺参数。该场区强夯试验的成功,可为大面积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施工简便、快速有效、造价经济、质量可靠的优点.它对增强地基密实度、消除土层湿陷性、降低土层压缩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显著.针对某仓库地基强夯工程,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分析,采用文中建议的公式计算夯后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中学作教学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等弊端,我们的作教学研究应该有新的视野。积累,熏陶,感悟应是中学生作成功的必由之路。“积累”是一切写作活动的基础,“熏陶”是提高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感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基于洛阳地区次生黄土的弱湿陷性,对传统的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达到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并且推导出地基处理前后干密度和孔隙比随置换率变化的关系,以工程实例证明该公式的可行性,避免布桩型式的经验性和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