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学习的很好材料。把英语谚语巧妙地运用在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在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语法和写作上也十分有帮助。同时通过谚语也能渗透英语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文化视野来探讨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在准确理解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文化视野来探讨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在准确理解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英语谚语的语料来源的探析,可以了解到谚语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它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主要是结合中国文化来欣赏英语谚语,对比中西方节日来学习背景文化,以及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等。  相似文献   

7.
谚语的极大部分是人们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歇后语为汉语所独有,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语言,有着类似于谜语特殊结构。因此,谚语与歇后语的英译往往成为翻译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汉语的谚语与歇后语有哪些特点,在英译的过程中如何能既使译文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又能保留汉语的文化内涵,就是本论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沈振松 《科教文汇》2013,(11):101-103
谚语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于哲理,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英语谚语中的德育因素和它的教学辅助作用,根据对初三学生的英语能力分析,借助和利用谚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以及它的语言结构,把谚语巧妙地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有效地利用英语谚语在教学上的正迁移作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缓解了学生在初三阶段的心理压力和英语学业负担。  相似文献   

9.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教学中英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学习,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谚语、神话、艺术、媒体等学习文化,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贾曼丽 《科教文汇》2008,(25):243-243
本文用谚语和典故、双关语、广告语及英语时态的具体例子来例释解释性翻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文化的再建构作用,最后提出中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动物生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从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谈起,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所代表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动物生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从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谈起,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所代表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由于地理、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谚语中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既有共性也有各有的独特性,这也就造就了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以期达到最终实现这种语言及文化的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语言信息的分析说明在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特点,只有很好地掌握英语谚语的意义变化、映像变化和形式变化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英语谚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有数以万计的谚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英语谚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灿若繁星的民间审美文化形态中,谚语是一种审美文化特殊的表现形态。谚语在藏、汉、英三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生生不息,显示出超越时代的魅力,其主要原因除了三种语言当中的谚语都通俗简练、寓意深刻、饱含哲理,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智慧、文化、习俗、风尚的一面镜子。文章通过对民间口语、文化典籍以及宗教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于藏、汉、英三种语言中谚语的起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藏、汉、英谚语的起源进行穷根溯源对于揭示三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谚语所反应的生产、生活历程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金有 《科教文汇》2009,(36):261-261,264
谚语,语言文化世界里的奇葩,它,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在各民族语言文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这些语言里的谚语各有特色,又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将从谚语的来源和谚语的修辞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英汉谚语。  相似文献   

18.
熊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246-247
通过引入语言信息的分析说明在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特点,只有很好地掌握英语谚语的意义变化、映像变化和形式变化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英语谚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浅谈英汉谚语衍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科教文汇》2010,(20):64-65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习语谚语,作为语言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折射出一种语言所代表的地域风貌特性、历史习俗传统、民族心理意识和文化形成过程等一系列因素。英汉谚语的差异现象正体现了东西方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谚语的功能和意义,并有意识地收集谚语。然而随着近代理性主义的兴起,谚语传统一度受到忽视,不仅"谚语"(proverb)一词的语义缩减,谚语的语境范围也从广阔的生活世界退守至狭隘的文学与民俗学研究。近年来谚语研究出现新的进展,谚语中包含的博物学思想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拟从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编写的《英语谚语集》入手,在博物学语境下探讨谚语中展现的生活世界,剖析谚语与博物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