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方略馆与官修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略,是清代的战争专史,属于官修史书的范畴。其史学价值,一方面表现在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在它在历史编纂学上的意义。作为反映清朝重大军事活动的记录,方略又较多涉及到边疆和民族问题,对于研究清代的军事史、边疆史与边疆政策、民族史与民族政策,以及宗教、结社问题,自然是十分珍贵的史料。方略属于当代史,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偏重于宣扬王朝武功,保存历史史事,着眼于政治借鉴;这样的特点,又表明方略不同于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而是这种史书体裁一种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方略的本义、演变及清代方略研究的兴起及方略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方略,虽仍属纪事本末体,但已不同于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在采撰取材上不同;是一种官修纪事本末体史书;是清朝的军事战争专史,“一事一书”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倾向更突出。方略是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方略"释义     
方略,亦称纪略,是清代官修史书中的一种,是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一种新形式。方略具有包容量大又偏重现实政治的特点,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历史编纂学上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在新疆设置管辖天山南北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在统治新疆150年间实行了屯垦戍边的基本方略。文章通过国内关于清政府和清代伊犁将军屯垦戍边方略对新疆生态民生建设的研究综述,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新疆生态民生建设的研究综述;在屯垦戍边、屯垦实边期间对新疆民生建设、生态建设的影响;对国内关于清政府和清代伊犁将军屯垦戍边方略对当代新疆生态民生科学实践的借鉴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方略"释义     
方略,亦称纪略,是清代官修史书中的一种,是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一种新形式.方略具有包容量大又偏重现实政治的特点,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历史编纂学上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哲学的视野分析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了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略。机遇和挑战是双重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中国要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深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由“三个代表”的论述到“德治”思想的提出,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德治”是在新形势下治党的内在要求,它给治党带来了促进力、凝聚力、核心力。  相似文献   

9.
汉代思想家对治国方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设计的方案是德教为主,刑法为辅,这一主张为统治者所采纳,因而对汉代政权的延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治国方略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治理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视野出发,讨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因对策,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要固本,要着眼本国的教育品质,提升大学的学术水准,宜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不是由某一单方面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军事、经济、儒家思想、政治结构以及中国历来保守思想综合促成的。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从历史当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清朝乾隆时期,中原王朝三次征伐缅甸,从征的文人学者不少,留下了一批璀璨的边塞诗歌,其中又以大清乾隆皇帝的诗歌犹有特色,他的诗歌以诗载史,平淡自然,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古代军事、历史和诗歌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时期的土兵是本地军的意思;元明及清前期的土司兵是以耕种土司占有的兵田为生,以向土司服兵役换取田地耕种权并依附于土司的农奴。土兵与土司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职责、隶属和地位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考试创始于唐代。唐代的武举考试重技勇,轻兵略,于兵法不甚重视。宋代设武学,《孙子兵法》等武经七书成为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金、明、清各朝继续宋朝的武举考试制度,多有更张,《孙子兵法》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一直被延续下来,直到清朝末年废除武举制度。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西征是对中国西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晚清特殊的国情,使就地发展西北农业经济成为左宗棠争取西征胜利的首要选择。历史证明,左宗棠西征极大地促进了晚清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以史为鉴,考察左宗棠西征对发展西北农业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各省的防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晚清各省防勇的发展演变情况,说明防勇已成为晚清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战争和地方治安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它的发展,还随之出现了各省的军政和后勤机构,这是晚清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末期,它是中国古代战争实践的高度凝练与升华,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世人高度关注。从上古至清末,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四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传承,弘扬;两汉时期:应用、整理;魏晋隋唐:注疏、拓展;宋元明清时期:形成两条主流传承系统——《武经》与《十家注》。《孙子兵法》贯通中国兵学史,并成为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的支柱与轴心。  相似文献   

19.
清朝《国史》的编纂活动始于康熙朝。由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康熙、雍正时期《国史》编纂活动成效并不大,乾隆朝国史编纂活动是康熙、雍正以来国史编纂活动的继续,它使自康熙中后期开始的清朝国史编纂活动得以基本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用满汉两种文字编纂、编译完成的国史,堪称中国官修史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编纂活动发展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些以满、汉文编纂编译的卷帙浩繁的国史本纪、列传、表,均完好地保留到现在,使清朝国史有了多种文本,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版本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创建湘军使晚清军营风气为之一变,构成了晚清社会风尚渐变的史前镜像。恪“道”的文化品格、重在函商的沟通机制、私谊至上的组织安排和军功阶层的兴起使得晚清军营风气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