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女性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的特点是社会网络规模相对狭小、社会网络差异小、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初始位置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对贫困女性的反贫困治理需从三方面着手,即:提高贫困女性的社会地位;扩大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2.
安正乾 《考试周刊》2013,(53):26-27
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再生资本和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而和谐社会能使社会资本得到较为有效的分布,增加社会资本的存量,二者之间互为良性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思想由来已久,与入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比,它具有特殊的增殖性、无形性、共享性、不可逆转性、非均衡性等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资本,本文对其增殖的原因从系统论、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社区教育研究的视角探求了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组织网络、信任和规范是其重要表征,它们能够通过协调行动提高社会效率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与分布均衡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发展的绩效.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着社会资本呈现存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社会资本的重建是促进社区发展的理想路径选择.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社区发展主要在于加快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组织(包括志愿性团体)建设和社区文化培育及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结构性资源。第三部门产生于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的需要,是现代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的主体和现代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社会资本则是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第三部门发展是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的前提条件,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第三部门发展的最终归宿。第三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在逻辑上和现实上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马琳 《学周刊C版》2019,(7):181-181
家庭资本对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资本对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资本存量的影响上,即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本文从家庭资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莆田学院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社会资本的性别、年龄、职称进行显著性分析,以及了解教师社会资本对科研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性别变量对教师社会资本有显著差异,主要是性别对亲缘关系有显著性影响,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存量;同时显示社会资本存量的高低会影响科研成果,但具体各亲缘关系、友缘关系、业缘关系对科研成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创业者知识存量、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在广东大学创业园区创业的125名年轻创业者为实证对象。结果表明:创业者知识存量对社会资本提升无显著作用,但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创业者社会资本同样也对创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托母体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的特殊性,其毕业生所拥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期望可能产生特定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因素,对某独立学院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上存在差异;社会资本相对人力资本,对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影响更大些。为此,独立学院毕业生要正视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理性认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校要分类指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含量的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资本的作用。既要维护"继承性社会资本"。也要开发"生成性社会资本"。政府应做好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合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与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从社会资本理论视域来解决民营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三个维度来建构社会网络,培育新的社会信任机制,创新社会规范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设计出刺激民间资本投资的激励体制,吸纳社会闲散资源,以此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能有效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福建民间非制度化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但政府制度化社会资本较欠缺,影响社会资本作用的全面发挥.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依法治省,整治市场经济环境等是当前优化经济软环境的当务之急.福建省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不仅仅要吸引台资、侨资等外资,还需要吸引本土民营资本回归.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分布失衡是指不同主体在进行同一社会行动时,拥有与使用的社会资本存在较大的数量与质量差异。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社会资本分布失衡的测量指标,并基于6省15所高校2 96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对就业过程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拥有与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数量更少,质量更低,使用社会资本的次数也更少,且更偏好使用弱关系和低质量社会资本来获取就业资源,两者之间存在社会资本拥有与使用的双重失衡。这种双重失衡,给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求职成本增加、就业机会获取困难和就业质量低端锁定等负向影响。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应通过增加贫困生社会资本数量、提升社会资本质量、优化社会资本结构和提高社会资本运作能力等路径,防范社会资本分布失衡对贫困生就业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2010年,我国GDP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异、阶层分化、行业差距是造成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公有资本与社会剩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资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从本质上看,公有资本是劳动者阶层内部经济权利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私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资本剩余价值,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社会剩余价值。资本剩余价值与社会剩余价值在性质、起源和存在条件上都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按劳分配的具体依据和对象是由劳动者投入的不同性质的劳动决定的,劳动的资本性决定劳动者必然要参与新创造价值(v+m)中的m的分配;就资本化的劳动力而言,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资本分配,它是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单纯讲求效率而不顾公平的按资分配是早期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其历史命运已经为马克思所深刻洞悉 ;单纯讲求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其结局同样是陷入自我终结的悖论之中。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按要素分配论中有一种单纯要求按资分配的倾向 ,这种倾向与人类的公平理想背道而驰 ,也与 2 0世纪发达国家的分配革命趋势不符。本文主张 ,真正的按要素分配应当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统一 ,劳动与资本一样是生产要素 ,同样有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发生在第一次分配领域的真正的按要素分配 ,为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提供了“一次保障机制” ,发生在第二次分配领域的国家再分配则为这种统一提供了“二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生涯适应力量表对2934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探究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特点及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类专业学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人文类专业学生,城市生源学生在生涯控制和生涯自信维度上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学生;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是通过心理资本产生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心理资本为抓手,全方位培育高职新生的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特质,从而促进其生涯适应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初中生的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初中生总体的拖延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年级上的差异显著;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差,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拖延程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高拖延组的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低拖延组、低社会适应能力组的学生其拖延程度高。研究认为初中生的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拖延行为对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我们把文学界定为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二维的观点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选择,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适应问卷》调查了114名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与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类型子女的社会适应以及个体适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亲子关系能显著地预测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而应对效能感在应对方式与个体适应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夫妻离异现象,积极关心离异家庭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专业性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