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家自觉地附庸于传统史学家,以文学作品重述历史著作。这一历史小说的传统在近代开始动摇。近代历史小说悄悄地走进了小说的转型阶段,趋向着小说艺术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而李劼人的创作尤以突出的艺术成就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历史小说创作带来了新的风貌,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劼人先生的《死水微澜》(一九三六年七月初版)、《暴风雨前》(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版)、《大波》(一九三七年一月初版)等三部长篇系列历史小说,成功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僻处一隅的四川辛亥革命前夕的广阔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雄壮的辛亥革命前奏曲。特别是作者以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相创作个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勾画出人物活动的特有背景,为我们再现了民元以前数十年间的四川  相似文献   

3.
把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与传统的“演义”“传”“志”三类历史小说作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小说在李劼人手里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在语言形式上,摆脱了文言文、半文半白或旧语体文,发展为现代白语文;在体裁格式上,旧历史小说惯用的章回体被打破了,对偶呆板的回目被生动活泼的单句或单词所代替,并彻底洗净了“说话”的胎记;在写作手法上,“世情小说”的  相似文献   

4.
李劼人新旧两个版本的《大波》在人物塑造、叙述策略以及地方文化表现方面都有着重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新旧《大波》在艺术特点上各自的缺陷。个中根源在于,李劼人在新旧《大波》创作的背后有一种共同的历史小说创作观误区,即在创作中把历史的现象总和看成了历史本身,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看待《大波》的艺术特点以及深入认识李劼人历史小说创作的内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郭秋良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皇帝》问世了。这是近年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又一丰硕成果。对于康熙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出于种种禁忌,文坛上几乎无人问津。《康熙皇帝》的问世,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作者以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否定了以往在帝王题材创作上种种非科学俗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填补了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一段空白。 《康熙皇帝》是作者潜心创作的多卷集巨著,现在出版的仅仅是第一卷——《宫廷除奸记》。在这一卷中,作者以康熙少年时期的活动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十七世纪后半  相似文献   

7.
盛夏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6):144-144
20世纪80年代,湖南就有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五四洪波曲》;90年代有唐浩明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涮》;新世纪伊始,与之相衔接的是舒绍平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范仲淹》和《夜郎风云》。舒绍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芷江县文联主席,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全书56万字,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无疑是湖南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新的收获,也是我市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学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交融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从文学观念到创作模式,都受中国文学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制约。历史小说作为新文学这个庞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也是这两种力量作用下的结果。不少作家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如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茅盾、巴金、郑振铎、李劼人、宋云彬、孟超、谷斯范等。他们从长满青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的小说《大波》是唯一正面描写四川辛亥革命的作品。《暴风雨前》《死水微澜》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叙事,而《大波》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写了保路运动的由来、发展和辛亥革命的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文学家特有的笔触将枯燥而类似档案式的历史叙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文学叙事。小说中大量运用公文函电,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李劼人在看似形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四川民国真实的乡土历史和风情。  相似文献   

10.
吴趼人一生创作了《痛史》、《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三部历史小说,并在《两晋演义序》、《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等评论中专门阐发了他的历史小说观。其历史小说作品及其历史小说观,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既有所承继又有所革新,显示了晚清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于不久前举行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座谈会,文学、史学工作者三十多人、福建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解放日报》文艺部代表应邀参加。与会同志就这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了热烈讨论。小说作者徐兴业同志,在会上简略地谈了这部小说的创作经过。北宋、南宋交替之际,是我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题材写不尽写。因而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史上,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之勃兴形成了一大特点。近两年来,大批长篇历史小说的接踵问世,更成为当前创作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突出现象。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读了徐兴业同志的《金瓯缺》,觉得它正是这样一部“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很难组织之作。  相似文献   

14.
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占族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开拓长篇历史小说的先驱者。《青史演义》是他的代表作,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全称是《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成书于一八三○——一八五一年间。一九三八年,特默格图北京蒙支书社将流传在民间的《青史演义》五卷三十回手抄本油印出版;  相似文献   

15.
蒋和森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风萧萧》,是继姚雪垠的《李自成》之后,近几年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百花园里又一个可喜的收获。《风萧萧》是以唐代末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为题材的多部长篇历史小说《冲天记》的第一部。全书三十二万多宇,共分二十八  相似文献   

16.
刘伟娜 《考试周刊》2013,(66):28-2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十多年的短暂创作生涯中,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等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代表作,阐述其历史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二月河、唐浩明等人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研究的梳理,指出学界对历史小说研究中"大众"视角的缺乏。"大众"视角包含着具体的诗学意蕴、观念意蕴和接受图景,它不仅是研究视角的转移,也包含着研究者身份认同的调整和研究过程拓展的必然,这在历史小说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吴趼人的三篇历史小说--<痛史>、<两晋演义>和<云南野乘>的创作与发表过程作了梳理,阐述了近代历史小说在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对传统历史小说"实录"原则的突破与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李劼人文学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对于理解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其历史小说的模式上,还是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在李劼人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李劼人的历史书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因素与气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李劼人是法国自然主义精髓的真正呈现者。  相似文献   

20.
井上靖作为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一生笔耕不辍,其创作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更是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他的创作历程从最初的短篇尝试逐步迈向长篇创作,情节设置也逐步走向成熟和巧妙。他创作的历史小说由注重情节的引人入胜逐步上升到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就其创作历程可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