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佛骨表》是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杰作。《陈情表》我们在中学教材中已颇为熟悉,也是“以情动人”的名篇。《论佛骨表》与《陈情表》同属于“表”,即奏疏、奏文,是臣民写给皇上的文书,用当今的文体框架来衡量,就是公文文书的“上行文”文本,有其固定的读者对象,那就是皇上。作为奏疏的“表”文体,具有共同的文章结构形式,诸如开篇的“臣……言”,篇中的“伏惟……”,结尾部分的“谨拜(奉)表以闻”。犹如今天公文的基本格式一样,必须严格遵守,不可越雷池一步。也就是说,这两篇文本文体结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2.
徐海艳 《海外英语》2014,(13):220-221,239
《提升报告》包括两大部分,首先确定《提升报告》的语篇属性,其次该文从小说的创新角度和语境的角度对《提升报告》的形式和功能的错位进行解读,以期分析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阐释这种非常规的语篇形式所体现出的小说的特定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3.
《庄子》“三言”中的“寓言”“重言”主要以文体的形式存在,而“卮言”的样态则相对较复杂,大体呈现三种面相:“卮言”首先作为一种言说姿态存在,这种意义上的“卮言”主要继承“优语”传统,俳优言说通常呈现谐隐滑稽的特征,最终使《庄子》文本弥漫“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其次,《庄子》“寓言”“重言”呈现“藉外论之”的文体特征,而作为文体意义上的“卮言”则承继“合语”的言说特征,表现为对“道”的直接言说,具体指《庄子》中那些直接论述性的文本;最后,《庄子》借鉴俳优散漫言说的方式,赋予“卮言”独特的文本结构功能,从而形成《庄子》文本“曼衍”的特色。然而,《庄子》“卮言”的三种样态之间并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呈现一种相生相融的关系,它们大抵生成于“合语”“优语”之传统。  相似文献   

4.
统观《办法》和《条例》里所有18种公文,公文正文的中心内容都是“事”,即事件、事实、事项、事理。也就是“要读者知道某事或做某事”,因此公文正文的主要功能是知行功能,这个知行功能的中心就是“事”,具体地说,也就是知行功能中的行事功能。公文是“缘事而发”,“事”是公文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公文是行事文体,它告诉读者的主要是“是什么”、“怎么做”,因事“说”事,而不就事“论”事、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为文本赏析提供了一种客观分析的视角。用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分析《青花瓷》的语篇,发现物质过程和环境成分数量上的前景化对听者理解记忆语篇有重要作用,这是造成《青花瓷》语篇画面感、影像感突出的语言学原因。及物性过程作为表达经验功能的重要手段,在歌曲文体价值和主题意义构建上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对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及其四个英译本进行语篇的功能文体对比分析,力图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说明在汉语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取舍会影响对原作意义的重现,进而影响到语篇的功能文体特征,削弱其对原作主旨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问题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构建以“问题链”为导向的学习路径,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契合教学的现实需求。为了达成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教学中可以从语篇的文体、结构、功能等方面设计问题链,通过研读教材规整问题链内容、精选问题链形式、巧设课内外衔接问题链等,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悟编者意图,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辩证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新闻评论的重要文体特征。互文性可分为语篇互文和语体互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互文性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互文的使用具有引入论据论点、突出评论者立场、连贯语篇、丰富语言风格、扩充文本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语文课姓“语”?阅读了左老师的《说园》课堂实录,发现做法其实很简单。一、明白文本里有什么我们的语文教材历来是文选型的,阅读教学针对的是一篇篇独立的文本,通过一篇篇独立文本的阅读积累,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照应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在韩礼德的照应理论基础上,对文学文本中的英语名词性照应的语言形式和语篇功能做初步探讨,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作为文本分析的语料,证明文学文本中的名词性照应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建议] 1.从文本独特的样式出发进入文本。什么样的故事是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讲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采用什么样的手法让听者接受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可以学习或质疑的地方?就这样,以“故事”建构教学骨架,既感悟故事内容本身。又在感悟言语形式,在两者“交汇”处深入介入文本。  相似文献   

12.
“深理解”—“抓特征”—“重产出”的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模式,即在“深理解”中学习语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关注文本文体;在“抓特征”中感悟语篇深层含义,谋篇布局;在“重产出”中巩固阅读语料,发掘写作技巧,最终自由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语篇分析的方法逐步发生了变化,由表层描述向更可靠地功能阐述发展,“文体分析”、“语域分析”、“体裁分析”构成了语篇分析的三个途径。笔者认为综合运用这三个途径分析语篇,即可做到从表层分析到深层分析,也就是由形式到功能、由用法到运用的推进。本文重点讨论这三种途径之间的关系、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真德秀评点中的公文本体论与文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文章正宗》所收文章中公文所占的分量极大,而且在其评点中还隐含了大量的公文思想。它首先论述到了公文本体方面的各种问题。还论述了公文中主要文种的概念,并先后对“对”、“谏”、“论”等文体进行过全方位的考察,使后学者真正了解这些实用公文文体的特性。由真氏对“议论”这类公文文体的评语,可见其在公文文体理论史上的地位。真氏评点中的公文理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余超  唐韧 《现代语文》2015,(3):129-133
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新闻报道应该是最公正、最客观的,新闻语篇的翻译也因此要坚持"忠实""对等"的翻译标准,尽可能地为目的语读者呈现源语文本的信息内容和文化意义,但事实上情况却并非如此。意识形态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新闻语篇的翻译时时刻刻都受到它的操控。本文以《今日中国》英汉文版为例,从勒弗菲尔的操控论出发,探讨意识形态对新闻语篇的翻译目的、文本选取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对名物化进行分析和理解,选取两篇具体的法律英语文本,对语篇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分析英语法律语篇的文体特点,导出名物化与英语法律语篇的密切联系,阐述名物化在英语法律语篇中的压缩、语篇衔接、强化客观和不可协商性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7.
功能语篇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分析语篇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探讨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的。本文在功能语篇分析框架中,以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我是无名之辈》为例,分析文本的元功能对等问题。分析表明,功能语篇分析可以用于探讨翻译问题,并能给翻译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词汇复现是词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篇章的连贯提供了基础。词汇在语篇中形式上的复现隐含着作者(或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本文在综合各种词汇复现分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重复、同义、反义、泛指词、上下义、整体—部分、等词汇复现方式,主要分析他们在语篇中的各种交际功能和文体功能。旨在进一步理解语篇的文体风格及交际意图,从而更好地把语篇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通过对新闻语篇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分析,我们看到语域分析为新闻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和多功能的理论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篇的语义和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6日的《人民日报》教育版为了展示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高考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份量,全文刊登了两篇获得满分的高考作文,其中四川考生《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被赞誉为“用语双关,幽默诙谐,主题鲜明,形式上更具创新色彩”。然而富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篇“更具创新色彩”的“诚信报告”竟是从当年5月16日《三湘都市报》发表的《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克隆”出来的,其文题、构思、内容和形式都是依据这篇文章“浇铸”成型的。考生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一位考生说:“一个人当然要讲诚实守信。不过,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