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播服务类节目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播听众朋友喜爱。如今,人们对广播服务类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化的节目内容,而是要求广播服  相似文献   

2.
广播服务类节目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播听众朋友喜爱。如今,人们对广播服务类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化的节目内容,而是要求广播服务节目能紧紧跟上时代节拍,有更多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服务内容在节目中出现。这同时也在提示我们,广播服务类节目要摆脱旧的观念、融入新的理念、增加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传统的意识当中,广播是弱势媒体,没有电视那种“风光无限”,没有报纸那种“白纸黑字”,没有互联网那种“点击链接”,似乎广播失去做为,没有影响力。事实果真如此吗?否!近年来,全国广播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充分研究受众的流动性,收听的专业性,内容的本土性,  相似文献   

4.
陈津津 《视听》2016,(6):47-48
随着现代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对听众的需求也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现代传播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听众对广播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若忽视对听众心理的分析,很难维持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广播编辑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编辑要注重使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相吻合,这样才可使广播的价值得以实现。本文对听众心理需求、广播编辑心理需求以及广播编辑的责任与素质要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如今,媒体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改变受众多年来形成的收听习惯,广播受众分流凸显。社会生活的变化,信息量的陡增,人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受众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广播人必须思考广播的前进和持续发展。因此,掌握听众的心理定势、研究听众的心理要求,不断调整市场定位,才能打造深入受众之心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阶段我国电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特点,人们更加希望观看免费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这和大部分群众的电视观看心理是相符的,可以使人们群众心理需求和个人利益得到满足。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讨数字电视工程的技术要求与服务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播应如何为听众服务,满足不同听众的要求和爱好?如何安排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广播怎样更好地为这个欣欣向荣的伟大时代服务?研究这些问题,就要对听众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计。一、听众的收听心理广播听众心理学是研究广播听众收听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对听众由于受到外导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解决影响声音广播在移动接收方面的诸多问题,欧洲于90年代中期推出了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系统,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近年来,世界上不少有实力的广播机构纷纷以这一系统正式开播或试播数字音频节目。 从广播听众的现实需求和消费心理以及当前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展后人们对信息消费多元化要求等  相似文献   

9.
张婷婷 《青年记者》2012,(20):65-66
早间时段是广播传统的黄金时段 "黄金时段"对广播而言,是收视、收听率最集中、最高的时段.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极为丰富和珍贵.受众的接受心理有求新的特点,总是要求获得新变动、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这是人类本能的求新心理的需要,也是受众根据外界变化调整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需要."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当然希望在新的一天开始之际获知当天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心理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对心理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那些有明确服务对象的行业,尤其重视对服务对象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以求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是,产生了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一大批应用学科。那么,作为以听众为服务对象的科普广播工作者,是不是也有必要研究一下科普广播听众的心理规律呢?回答显然是肯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科普广播听众的心理特征入手,结合科普广播自身的特点,探讨一下办好科普广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卖点”就是读者的需要。人们看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当今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广播、电视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因特网又接踵而至,人们可以从多媒体上获取新闻信息,报纸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势逐渐减弱。在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已成为报界一支走进千家万户的生力军,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那么如何才能使广播电视报的副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魅力呢?雅俗共赏由于广播电视报具有面向社会、深入家庭的特点,读者的年龄不同,文化水准、知识结构不一,欣赏口味各异,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读者不愿也没有时间阅读那种深奥、晦涩的官样文章,而是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阅读一些轻松活泼、趣味盎然的杂文、诗歌等丰富多采的文化快餐来娱情养性。这就要求编辑在组稿时,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读者,做到雅俗共赏。例…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种广播节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中,广播音乐节目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类音乐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广播音乐节目的要求逐渐变高,在这种形势下,传媒多样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广播音乐节目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的要求是广播音乐节目当前应该探讨的话题,要求对音乐类广播节目进行重新定位,明确目标听众,把目标听众的选择作为广播音乐节目的出发点,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制作出听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需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提高,广大读者对广播电视报内容产生新的渴求的同时。也对它的版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报怎样通过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版面设计去夺人心魄,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显然是今天的广播电视报人应予以高度重视和潜心研究的课题之一。版面是报纸的窗口和脸面,版面编排设计反映的是编辑的思想倾向、创新意识和审美观点。它要求报纸版式设计者不仅要懂得阅读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现代设计语言和技巧;不仅要跟上激光照排等印刷新技术的步伐,还需要有较深的新闻美学素养。经过长…  相似文献   

15.
"认同"就是把你自己归到哪一类人当中去。它传达了一个社会成员互相之间团结互助的那种感觉,体现了人们愿意与他人甘苦同当、命运相连的那种理念,表达了人们之间愿意互相分担的那种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谢国祥 《新闻窗》2011,(4):75-76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车载一族,他们更多依赖广播了解各种信息,对广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广播传媒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没有电视直观,也不像报刊等书面语言可以反复阅读。广播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广播语言是瞬间消失,  相似文献   

17.
论浅听时代如何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燕 《中国广播》2014,(11):54-56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受众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了浅阅读时代,具体到广播领域就是浅听时代,人们不再专注、完整地收听一期节目,而是在碎片化收听的状态下拥有了更多参与、分享内容的意愿和更为强烈的互动需求。广播人需要研究听众的心理状态和收听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让广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传播的快捷特质,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人们的娱乐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广播评书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仍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广播评书编辑如何更好关注听众心理,从听众需求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和编辑技能,制作更多、更好的听众喜闻乐享的评书节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一种将文字或图片转换成声音后传达给听众的传播手段,所以声音是广播的传播媒介,而听众是决定广播兴衰的消费者.由此可见,广播编辑重视听众的意愿,了解并尊重听众的心理,特别是在现今许多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的新环境下,广播编辑心理是否吻合听众心理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广播的受众面广,既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既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目不识丁的人,广播编辑心理要吻合听众心理并不容易.广播编辑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内心贴近听众的内心.本文将对听众心理的两大类别以及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对广播新闻的整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人们对新闻获取的最基本的要求,还要给人以良好的精神享受。传统的广播新闻模式是"编播分离"的,由于技术不断创新,全新闻时代的广播新闻一定要走"编播一体化"道路,从而提高新闻给人的视听感受。本文就结合目前广播新闻的编播模式,简单阐述一下新时代下的新要求,从而对全新闻时代的广播新闻编播模式进行有效分析,保证其传播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