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新知     
好消息老年痴呆记忆力衰落可望挽救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科学家获得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症)所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此项研究由该校助理教授张汉霆博士所领导,其论文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2.
在全世界科学家都一脸茫然的情势下,如黑洞一般不可捉摸的史蒂芬·霍金再次作出惊人之举:他宣称推翻了自己坚持30多年的一个著名的黑洞理论。为此,他还输掉了一场世界闻名的赌赛。仅仅3个多月前,霍金刚刚公开宣告,他将放弃自己苦苦追寻数十年的“终极理论”,并认为“终极理论”实际上不存在。无论他的旧理论还是新理论,迄今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可能都无法通过实验验证其真伪——霍金完全可以不必害怕以后被证伪而放弃原先自己“赖以成名”的理论。但他放弃了:或许只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霍金所剩不多的其它理论也在接受挑战。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也许将像遇到黑洞一样,全部被自己和他人否决、推翻而踪迹全无。或许到那时,他最后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也已经萎缩,而他留下的,是不是只有一个残疾之躯和那深邃的大脑?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本是一门妙不可言的学问,然而,我们在投奔它时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我们已经习惯了被自己的某一种偏见所劫持,宁肯让其死死框住自己的视线,也不愿敞开思维接受多元化的观点,给自己多一份选择。我们总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却不能站在中间地带静下心来细细地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4.
"农村"成为一个暧昧而沉重的字眼,它被认为是贫穷、愚昧、落后的代名词,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又是改天换地的对象。作为一名从农村"提着笔杆子进城"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熊培云,自然对农村充满了感情,然而在他的新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他更愿意  相似文献   

5.
高锟用伟大的发现压缩了全人类的通讯时间,但却未能缩短使这项发现的价值获得验证的漫长岁月——当殊荣在论文发表的43年后姗姗来迟时,时间已经将当年那位智慧、敏锐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一位轻度阿兹海默症缠身的七旬老人。  相似文献   

6.
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去年秋天成了舆论的焦点,作为十七大代表的他,本应该回去将中央的精神传达给地方百姓,带领全市干群大干一番.然而,李书记却错把它当成了炫耀的资本.当他踏上自己的"领地"时,军乐、狮舞、腰鼓、烟火,再加上齐刷刷的敬礼,豪华的红地毯,李书记享受到一个地方"诸侯"的风光.然而令李书记没有想到的是,在极尽荣耀之后,舆论却让他的仕途步入了最寒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界越是为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纠结,中国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就越热。然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对科学研究的工具主义观念,"诺贝尔学"并不能帮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正在开车的徐飞手握方向盘,目光直视前方,用平淡的语气说:"诺贝尔奖里最有含金量的还是科学奖。我现在丝毫不怀疑,中国科学家随时都有可能获诺奖,并且很可能不止一位。"身为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主任,徐飞长期研究科技史与中国科技制度,从中国科学发展目前的总体水平来看,无论中国科学家获还是不获诺奖,他都不会吃惊。然而,科学界却未必都有徐飞这般的淡定。早在2000年,杨振宁就提出"中国科学家将在20年内获诺奖"的断言,由于这一预测迟迟未能实现,莫言的获奖,也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一直被冷待着,那除了自己在暗中使劲儿、等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似乎没有再向他敬礼的必要,假如还要想着别人最终会赏你点东西以示公平,你就伸长脖子等着吧。等那东西到了你手里时,它可能已经变味了  相似文献   

9.
与赫本对视     
赫本啊赫本,蒋一谈著,新星出版社,2011蒋一谈至今共出版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在对他的一则访谈中,他谈到:"……我之所以选择短篇小说,是因为短篇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弱、最被冷落的一块文学土壤,而它却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能体现含金量的文学样式之一。短篇小说写作最能锻炼写作者忍耐寂寞的能力。挑战自己写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扔在一个孤坟野地,自己找阳光,自己找路径。"进行短  相似文献   

10.
光纤之父高锟于2月5日携夫人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高锟个人成就展揭幕,并将一生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奖牌和奖状永久赠予该校,同时发表公开信,以自己的奋斗历程鼓励年轻一代勇于求知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林 《记者摇篮》2010,(3):88-88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以表彰这三位科学家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和广播新闻比,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它有斑斓变幻的有形画面。广播新闻同样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可感的“画面”──声音“画面”。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是一篇获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录音新闻,报道的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面对至高的荣誉,钱老讲,此时此刻他并不激动,因为在此之前已有了三次激动:一次是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时,导师称赞他的学术水平已经超过了自己;一次是建国用10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次是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新闻的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13.
卢国军 《出版参考》2004,(29):47-47
脑袋已经被"屁股"决定了还不自觉,有些知识分子大讲"个人主义"时,已先把自己与民族和国家分开了. 去年我在福建与一位偷渡到欧洲又被遣返的青年有过一段交谈.对于偷渡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他说倒没有觉得什么,甚至对于蛇头的贪婪他也觉得可以理解.他自言至今最不能理解的是:他仅仅想到欧洲打工挣些钱,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要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他说最受不了的是欧洲警察"不把中国人当人看"的眼神.  相似文献   

14.
农历新年前第15天,在2008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面前,曾经被客户誉为"股神"的上海基金经理李勤,嘲笑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中产者,驾车去邻边小城,力图把已经抛弃了自己的大客户说服回来,而家里催问他过年安排的短信不断  相似文献   

15.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离开中国20年,他习惯拿起电话先说"hello"而不是"你好",但一旦聊起天来,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还是立刻"出卖"了他.如今在悉尼靠开出租车谋生的Peter,笑称自己是现代版"祥子",所关心的话题和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天生好嗓子"是一种天赋,科学家发现了与嗓音好坏有关的基因。五音不全者无法辨认音高之间的细微差异,这种情况又被称为"先天失歌症"。好声音是能练出来的,因为它属于"后天可塑遗传"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持续火爆,引得很多普通人对唱歌也跃跃欲试,并开始关注自己的声音。然而,对发声的科学研究并非从一档电视节目开始的,一整套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唱出好声音。人的发声涉及到一系列器官的配合,包括发音的动力器官(比如肺、气管、呼吸肌群);发声的关键器官喉部(主要通过喉内的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共鸣器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消息在前几年就看到了。但是最近才知道,第一个提出这个课题的,竟是新华社的记者张继民。一个新闻记者居然能有重大科学发现,令人惊讶、深思。 1994年,张继民因其他报道需要,借阅了由3位科学家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当他看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几百公里长”、“峡谷平均深切度在5000m以上”时,猛然想起,在自己的记忆里,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只有二三千米深。相比之下,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吗?他向三位科学家提出了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认为他提得很有道理,也认为自己只注意了科学上的意义,缺乏“新闻敏感”。1994年4月16日,经过有  相似文献   

18.
《输得起的人》,好一个标题!好就好在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发掘出了一种性态,标出了一种性态!故事很简单,一个年青的女画家得到一个朋友的邀请到爱尔兰去作客,与对方的许诺和自己的预料完全相反,她只得到了一个狭小而又糟糕的栖身之地,换一个人,也许会拂袖而去,然而她竟安顿了下来,居然还自得其乐。在这个不称心的城市,她又遇见了过去和自己相当情投意合的男朋友,这时他已经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虽然她不情愿,却被主人热情地引进了这个家  相似文献   

19.
正名气当然是个好玩意。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很多人只知道《爱丽丝漫游记》里的那个小姑娘"爱丽丝",而自从那之后,大家就都认识了一个叫"爱丽丝"的满头银发的老女人。一个人说的话,真理程度是和他(她)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我尤其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二十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20.
面对失败     
首先讲个故事。有个人在走路时,一不小心把一个很珍贵的茶壶摔了个粉碎。可他连头都没回,依旧走他的路。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被摔碎了,也不回头看看!’”他答:“既然已经摔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类似故事中的那个“茶壶”一样珍贵的东西,谁的心中都会有。它或许是你苦心经营已经成熟的理想,或许是你多年来孕育出来的希望。它被摔碎了,谁都会痛心疾首、顿足捶胸的。然而,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即使你呼天抢地、痛不欲生,也于事无补。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处处都会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泰然处之的。世界著名的话剧演员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