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是我们学校例行的班会课,讲些什么内容呢?课前,我整理了一下思路,把上周学生的表现、班级的情况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能把教室打扫干净但是保持不好,经常乱扔纸屑。这个问题可是个老问题了,每次班会课上我都要讲,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是效果不好。没办法,再去苦口婆心地强调一遍吧!  相似文献   

2.
在观摩一位老师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这节课简约扎实的课堂设计和老师挥洒自如、进退得法的教学所叹服,但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却让我心生疑惑:老师指名一位女生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可在学生读第一句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时,第一遍学生把鄙夷的鄙读成了四声,老师纠正了学生的发音,可是第二遍又把释放读成了释发,立即有学生指了出来,直到这名学生读到第三遍,才完全把这句话读正确。  相似文献   

3.
网络课程曲径通幽,实现了知识的再认知,有效地解决了一般课堂中知识结构的不系统性。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是用心读每一遍书时的收获总是不同的,同样每节课的收获也是不同的,而且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短时目标,需要在40min内完成。学生在此节课的收获到彼节课就忘记了,或者观点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收获得不到巩固,即使巩固了,也是教师填鸭式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一节高三立体几何课,内容是复习“棱柱”。教师问:“什么叫棱柱?”学生被一一指名作答,“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中间的几何体。”“侧棱平行。”“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无可奈何,感到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便改变方式,自己讲了起来.这堂课共复习了十四个概念,三条性质,一个定理,两个公式,接着还讲了两道题,有一定的难度。联想平时所听的复习课,不少都有类似的情况。这样的复习课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么多的内容,平时要上五六节课,学生概念尚且模糊,如今压缩在一节课里复述一遍,这样蜻蜓点水,浮  相似文献   

5.
寻找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课的铃声结束了教室里的喧嚣,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期待着这节音乐课的新内容。在复习完上节课的内容后,我请几个同学给大家演唱几首他们熟悉、喜爱的外国歌曲,以导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随着几名同学的演唱,我发现了自己导课设计的失误,我原设计由几首外国民歌导入英格兰民歌,可学生唱的几乎全部是韩国、日本的流行歌曲,而且大多数是用原文演唱,随着同学们一遍遍的喝彩声,我深知这节课不可能再违背同学们的意志而强加给他们所谓的英格兰民歌了。  相似文献   

6.
季峰 《考试周刊》2007,(52):89-90
2006年12月2日,我为涟水县物理学科的教师开了一节"自主探究课",课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为了上好这节课,总体设计原则是:学生先实验,后表述,再评价。这节课后,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
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是感觉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一节课40分钟根本不够用。二是对于有些知识,教师虽然讲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有些题目已经教过了,学生还是照错不误。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很多,最为核心的一个则是教师组织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这次赛课备课时间不长,文本又很难解读,学生没有提前预习,我该如何上好这节课呢?课前,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想努力打通与作者之间的“桥之美”,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砍去了一些“卖弄”的环节,换成了朴素的语言.最终,我的这节课获得了一等奖.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总结.  相似文献   

9.
情景一: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在进行质量分析时,有教师抱怨:"相同的题目,我已反复讲了三四遍,学生还是做错。我能有什么办法。" 情景二:我校的一次说课评比中,专家问:"你以前也是这样上这节课的吗?"教师非常自信地回答:"是,我十几年都是这样上的。"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主要是知识储备和心态调整1.做好知识储备,其实就是备好课。我校自立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备课这一环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这几年,我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在教高年级语文时,因课文较长较难,我采用"三备法"。教案初写一遍只是明白了大概思路,要想上课时讲得游刃有余;第二遍我主要采用"书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笔者就素质需求 ,提供一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并就各模式中的具体环节进行剖析 ,旨在就如何开拓教学思路、上好一堂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其模式解构如下 :一、开课求新复习导入课 ,力求内容形式新颖别致 ,有新奇感 ,能一下吸引住学生 ,其步骤如下 :1、全班起立 (引起注意 ) ,师生一起唱一首英语歌曲 (短的唱两遍 ) ,边唱边做动作 (律动 )。2、DutyReport(每生轮流一次 ,课前准备好 ) ,一月一评奖 ,从而促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3、教师将前节课已学的知识内容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识上 ,可采用以下任意…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就上了一节研究课——《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堂上教师没有提任何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课教师发现:学生读书时,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读完一遍就无所事事。教师当堂采访了几位学生:为什么不认真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正>师:就这篇课文来讲,专题名"慢慢走,欣赏啊"提示了我们阅读的方式是"慢慢读,欣赏啊"。课前读过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读两遍的?没有。读三遍的?一个也没有。读四遍的?(大部分学生举手)读五遍的?(一部分举手)读六遍的?(几个学生举手)好的,大家把手放下来。说明大部分同学读了四五遍。那么在读的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下面,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大家再把课前读的捋一捋,待会儿我们  相似文献   

14.
案例:四师辩“难”,是耶?非耶?某日,路过数学办公室门口,里面传来了激辩的声音,我止步静听:教师甲: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听不懂,搞不清y为什么随x的增大而增大?为什么k>0,b>0时,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看来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乙:不对,它不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你没有讲清楚讲透彻.本节习题6.4中的四道题,学生要画图象、又要利用性质解答、还要求解析式,所以习题6.4才是教学难点.教师丙:你俩都说错了,其实是我们把教学目标定得太高,把学生想得太好.上节课学习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相似文献   

15.
学棋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3课. 一、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学棋》(生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请同学拿出练习纸听写,默写的词语就藏在下面一段话中,是老师读两遍的词语.认真听,把字写端正. 师读:"秋是一位下围棋的(能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成为了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生学习时经常走神,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默写的词语,读两遍.) 3.对照大屏幕,错的学生下课订正. (点评:让学生听句子,默写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复习了生字,又帮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阅读自学法” ,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阅读自学法”,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把本节课要讲的课文阅读三遍,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默读。这是因为,一是默读的应用范围广,二是默读的速度快,三是默读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每遍阅读,都要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他们按照要求完成了三遍阅读,就完成了自学任务,即可举手示意给老师,报告自学完毕。   第一遍阅读叫做“粗读”,要求学生粗略阅读本节课…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笔者听到的一节小学语文家常课,教学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师:同学们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还记得吗?生(齐喊):记得!师:哪位同学来背一首?生1:远上寒山石径斜……师:很好,大家一齐背一遍。  相似文献   

18.
秦梅 《四川教育》2003,(12):42-43
一天,有两个学生到办公室来交本子,看见我正在备“飞行表演”(即“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于是好奇地问我:“我们要学习这课吗?”我笑了笑说:“是啊,你看飞机正在进行飞行表演呢。”“老师,飞机也能表演节目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没等我回答,另一个学生抢着说:“当然能,我在电视里见过。但如果飞得像书上画的这么近,恐怕早就撞到一起了!”我一愣,不由得停下了我正在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啊,一个学生没见过书上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认为书上的情景是假的,这样的素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吗?再看看这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我陷入了沉思……我重新考虑了这节…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生:四遍。生:五遍。生:我也读了四遍。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20.
笔者尝试了一节创新的历史课堂教学,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了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师生的角色扮演进行了再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此外,笔者还对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了新的感悟:好课应该是"实惠课""科学课""特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