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写作和生活不能割裂开来,让学生坐在几十见方的"笼子"里去凭空捏造生活,还要形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行为。由于学生不能感悟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导致写作中产生如下一些弊端:复制、照抄、翻版生活,缺乏个性、细节、情趣,内容失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自然、社会,我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充实,饱满,有灵性。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
钱勇 《生活教育》2013,(3):112-114
我曾经长时间困于写作教学,我的学生也一度对写作充满了畏惧。经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兴趣的培养要远比习作技法指导更加重要,二是必须让学生从习作的源头——生活入手,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惊喜地发现生活中的自我。只有这样,好的作文才会从学生的内心不断"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3.
融"生活"于作文教学之中——探寻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考试周刊》2010,(53):69-70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伯美 《学语文》2007,(4):38-38
"老师,我知道这样写不是很理想,但我不知道怎么写,没什么可写的。"生活二字,渐渐地从部分学生的作文中淡去。这是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容忽视的现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生活,才是写作的永恒源头。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因为有了生活的滋润而"活"起来?片段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可行性强、收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司庆海 《教师》2010,(29):73-73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何使学生摆脱作文的困境,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呢?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永德 《语文天地》2013,(12):44-45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探索作文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只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总结生活的方法,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一、观察生活,挖掘生活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这个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注重实践。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向表述对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内在的兴趣,才能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生活写作素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身边的世界更是绚丽多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所以,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才能让学生轻松、快意地表达,喜欢上写作。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学生总是在看到作文命题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童年趣事是哪一件?我见过的美景有哪些?谁是我敬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按教材规定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设计一个个套子引导学生往里钻,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个性被掩盖,写出来的文章或无话可说,或千人一面,或胡编滥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所以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应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打开学生习作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12.
职校生无话可说、有话难说的现象,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题.要想让学生摆脱在作文时无话可说、心里畏惧的现状,必须夯实学生写作的生活基础.只有根植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学生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有意义而又充满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源头"来自于生活的积累,所谓生活化教学策略指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建立科学的生命成分训练体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读书,从其他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生活的积累是一切写作的开始,所以一定要重视生活中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张清香 《教育》2011,(24):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开展活动丰富学生体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总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总怕上作文课,老师总埋怨学生写不出象样的作文。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研究。我发现,指导学生作文贵在创新,贵在激趣。作文指导课上不应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应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兴趣调动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笔者在此就自己的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片段作文训练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无需刻意地去搬去套。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象……让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采撷朵朵生活浪花,从而获得丰富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何使学生摆脱作文的困境,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呢?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孟勇 《成才之路》2013,(25):40-40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普遍手段。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对怎样写作文丝毫不了解,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头抓起,从基础抓起,想办法让学生们喜欢写作文。所以,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并且在快乐中去写作,在快乐中成才。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小学生快乐作文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