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中段的喀什噶尔人历来受到东西方贸易文化的熏陶,十世纪伊斯兰教的传入向传统贸易习俗输入新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世俗和宗教相结合的维吾尔贸易习俗。然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得维吾尔贸易习俗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其贸易习俗获得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
《诗经》收录的许多反映婚姻形态的诗歌,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西周、春秋时期原始的婚姻习俗。如媵婚制、烝婚、报婚等这些严重违背婚姻礼制的婚姻形态的存在与原始的群居野合习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外交以及宗法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婚嫁习俗,我国古代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姻形态多种多样,贯穿于婚姻过程中的礼仪习俗也是花样迭出,繁琐而复杂。吉安传统的婚嫁习俗主要有请媒说亲、定亲、行聘、通期、出嫁、迎亲、合卺、闹房、回门、满月等仪式和程序。  相似文献   

4.
历代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世居在这里的苗族、侗族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中成了独特的婚姻习俗:如"姑舅表婚""扁担婚""入赘婚"等形式以及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等习俗。随着清中央王朝势力的进入,大量汉族人口的入迁以及儒学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婚姻习俗在与中原文化发生碰撞过程中逐渐演变而趋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总结了回族传统和现今的婚姻习俗,通过对比回族传统和现今风俗习惯,了解回族婚俗。探讨回族婚俗变迁的原因,由于社会流动使得散杂居的回族青年由封闭的族内婚向有选择的族际婚的转变,研究婚俗的改变对回族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婚姻习俗属于民俗的一类,它伴随婚姻的产生而产生,是不同民族群体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壮英民族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婚姻观念及结合方式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异频繁,为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根源,促进壮英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本文就壮英民族传统的婚俗文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它在破除旧的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确立新的婚姻家庭制度与新的婚俗风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汉中1950年代大量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195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对汉中的招夫养夫、站门客、童养媳、招赘婚、早婚等婚俗的影响,揭示了社会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对汉中婚俗文化诸多或表面性或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郭骊 《新闻世界》2011,(10):182-183
"婚俗",或者称为婚姻习俗,婚姻习惯,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被某一特定地区的人们反复运用、遵循的关于婚姻家庭的非正式的规则。婚礼仪式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婚姻文化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文化体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北朝时,奚族的畜牧业即已初具规模,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契丹——辽,臻于繁盛。奚族的物质习俗(衣食住行、交往贸易、婚姻等方面)与其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学术界对奚族的畜牧业及其相关物质习俗专注较少,专题论文尚未经见,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战乱灾荒、生产力生产工具发展水平、传统伦理道德和当时的婚姻习俗等时代因素,金代汉族"同居共财"大家庭,数量较少且也难以长时间维持。实质属于暂时性同居合活的家庭形式则更为普遍和实用,存在数量较之较多。由此可见,真正维系其宗族关系的仍然是血亲和姻亲,而并非家庭组成方式同居共财与否。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到新疆解放,新疆各地出版了不少维吾尔等文字的报刊,反映了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起到了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的积极作用。这个时期,一批维吾尔新闻事业的奠基者脱颖而出,他们为维吾尔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当时的新闻史进行必要的研究,作出公正的评价。现代维吾尔新闻事业的形成和普及现代维吾尔新闻事业与现代维吾尔教育事业的形成、发展和普及是密不可分的。据可借鉴的资料记载,脱胎于愚昧、黑暗中的维吾尔现代教育只是在本世纪初才得到初步的发展,并且成为出版、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婚姻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宗旨,故重视生育,祈盼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婚姻习俗中,并以礼法制度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2月6日,《新疆日报》诞生了。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是全国唯一一家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文四种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经过60年的成长和发展,今天的新疆日报社形成了拥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文四张日报,维吾尔、哈萨克两种少数民族文版《参考消息》,《新疆都市报》《新疆法制报》《库尔勒晚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3,(9):15-27
中国婚证百年王文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06 80.00ISBN:9787516122136《中国婚证百年》共收录了自清朝以来的结(离)婚证、婚贴、订婚证等婚姻文书四百多件,按年代序列编排,一图一注,较为全面翔实地反应了自古以来,我国婚姻文化、礼仪习俗演变的过程。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3版)胡惠林肖夏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6 69.00ISBN:9787509747131  相似文献   

15.
张新 《新上海档案》2006,(4):F0002-F0002
2006年4月下旬,“上海的婚姻习俗”展览将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该展览展出了近百幅图片。70余件档案实物,时间跨度百余年,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上海婚姻婚俗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婚姻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宗旨,故重视生育,祈盼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婚姻习俗中,并以礼法制度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下旬,"上海的婚姻习俗"展览将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该展览展出了近百幅图片,70余件档案实物,时间跨度百余年,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上海婚姻婚俗演变的过程。展览中新娘子的陪嫁嫁妆,各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18.
王珏 《兰台世界》2011,(11):21-22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当处于婚姻附属地位的女方受到婆家非人虐待时,有些势力的娘家族人往往为其"出气"。而这一婚姻习俗学者鲜有提及,但在山东、江苏等地却又客观存在。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部分章节记叙了这一婚俗。  相似文献   

19.
滇剧在长期的发展中,先后借鉴了秦腔、贵州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等姊妹艺术的剧目,结合云南当地的语言、习俗和地方戏曲,进行移植和自创,逐渐形成了题材丰富的历史传说剧、婚姻爱情剧、人生伦理剧、神仙道化剧等繁多的剧目。  相似文献   

20.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当处于婚姻附属地位的女方受到婆家非人虐待时,有些势力的娘家族人往往为其“出气”.而这一婚姻习俗学者鲜有提及,但在山东、江苏等地却又客观存在.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部分章节记叙了这一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