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时期作家大量地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其小说普遍具有民间化叙事倾向。民间文化既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也蕴含着某种世界性因素。新时期小说通过对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民间故事类型、母题和文化原型的书写,凭此而具有了某种世界性因素。新时期小说在对民间故事母题和文化原型的书写过程中也具有它的创造性,这也是其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陕西民歌作为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土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密不可分.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民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民歌无形间影响着贾平凹文学观念(民间立场和"真情"文学观)的形成,而且作家自觉地将民歌栽入小说文本之中,构建出一幅幅民歌版"清明上河图",并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即用民歌表达民间立场,借民歌弘扬民间价值观念,以民歌书写地域风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作家对部分民歌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林琳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88-290
在新时期的少年小说创作领域,沈石溪是一位异军突起,硕果累累的作家。他的动物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少年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与写实性和拟人化的动物小说不同,以动物世界的酸甜苦辣来象征人类社会.指点人类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的优良品质,张扬作家的生命观与价值观。他的动物小说对当代少年成长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原民间文化对当代河南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河南地域文学中,作家写作背后积淀的是几千年的中原民间文化,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精神的激烈碰撞使河南小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对土地的依恋与挚爱、浓厚封建积淀的乡土政治权力、家族观念作为小说创作的基本书写内容,是当代河南作家受中原民间文化浸染的最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宋崇碧 《陕西教育》2009,(2):78-78,65
当代作家贾平凹以家乡陕西商州为其创作的源泉,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质于八十年代立名于文坛.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是熟悉的,那块贫瘠的土地给了他的生命,也给予了他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商州的影子,尤其对商州的民间精神,经过作家的深层透视,把商州的民间文化,人民的生存及精神状态,展示给了广大的读者.读他的小说,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读一本商州的史诗.  相似文献   

6.
章以新时期前期新疆汉语小说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座标点,以小说的题材开掘和人物塑造为主要切入口,对新时期前期新疆汉语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与不足作了扫描式盘点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从社团流派角度考察,高晓声、方之、陆文夫三人是"探求者"文学社群的中坚人物。出于对文学艺术的执著探索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他们提出了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的文学主张,"文革"中因此罹难。新时期复出文坛后,其创作心态处于知识分子文化、底层民间文化及革命话语表达这三种创作心态错综复杂的隐痛之中,这三种创作心态也正是一代作家由对于文学精神以及道德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生成,所以他们的创作具有"辛辣、糖醋、苦涩"的特征。他们以强烈的"探求"意识创作的小说参与了"文革"话语的终结和文学制度的重建,这种参与主要是作为"底层"对于文学精神的执著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执著于文学精神的底层表述是当下小说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苏联吉尔吉斯作家,其创作始于1952年,至今已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苏联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几乎全部被译介至国内,对国内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对新时期文学创作产生最大影响的四位外国作家之一。而对其创作的鉴赏与批评也成为了一个热点,尤以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断头台》为最盛。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学流派纷呈;二是创作手法多样化;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小说创作中的隐退;四是小说创作的个体化意识明显加强。新时期小说创作也存在不足: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独象”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西方的摹仿多于作家的个人创造;如何在“穿越”政治的层面后,进一步“穿越”化的类的本质,探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进行更个人化的写作,还有待于作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陕西因其各不相同的地理形态和历史文化积淀而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陕北、关中和陕南风格迥异的文学姿态.陕南农村是王蓬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地域背景.深入农村的生活经历为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真切的体验.在王蓬的小说文本中,关于陕南的农村风景、乡风民俗和地域历史文化渗透在故事之中并且无处不在,作家借用这些写实性的表达不仅向读者展现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学景观,而且也建构着他内心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1.
对张雅茜长篇小说《此生只为你》的阅读过程,是一种不断会有发现的喜悦相伴随的阅读过程。作为一位已经有数十年创作历程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是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同步发展的。然而,或许是因为自己身为女性作家的缘故,与其他一些总是在小说的题材上四处出击的作家有所不同,张雅茜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始终探究表现着女性在婚姻爱情问题上所面临着的种种困境。粗略地说来,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小说的先锋性,体现在情节淡化、主题弱化与结构零散化;小说本体的自觉;传统文学、外国文学与民间文学三“打通”;作家、读者共同创作的“空白”论等四个方面。汪曾祺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正是王蒙与汪曾祺引领当代中国文学走出新时期,进入后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小说中的"西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中国当代西部小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新时期,西部题材的小说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当代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文学文本中发现和开掘西部文化精神,关注的重点就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一是研究生命意志、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按地域文化的分布特点研究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审美表现;三是探讨西部小说创作的一些宏观问题,如作家身份与西部小说创作、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论池莉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注重对凡俗人生的如实描写,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和朴实平易的世俗化语言,表现出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文学的认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五四文学与世界文学所联系产生的现代性思想,而忽略了民间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文化大多起源自民间,中国现代作家的思维也是借助了民间题材的运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世界文学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代作家也大多起源于民间,有了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才产生了多彩的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的作品,不能不考虑民间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云南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著名作家黄尧小说风格的历时性流变过程,认为黄尧是一位文化型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崇尚原始本真,讴歌人的生命向力和描摹边地人生,讽喻小市民丑态的两种文学形态,也体现出作家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缺憾。从总体上说,黄尧的小说创作80年代是黄金时代,90年代是转型期,其艺术价值有所减弱,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小说的学术渊源、思想启蒙和作家自身的依附人格导致了新时期小说的功利化取向,对文学的发展造成危害,所以作家们应更多地从艺术性角度去进行创作,使文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是新时期最厚重及最值得研究的著作,同时也是陕西作家陈忠实的"枕棺之作",其一方面尽力在民族文化中寻找相对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境间的焦虑。本文则探析小说中历史与人性的话语焦虑,以望对该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的创作风格和小说表现技巧在对拉美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实验亦发生着示范滋润作用。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想象力、叙事的非逻辑性和迷宫式结构,都成为中国当代的先锋作家和后现代风格追随者们效仿的对象。这些具有后现代创新精神的中国作家在自己的小说实验中,彻底打破文学思想上的禁锢,用从博尔赫斯等后现代作家那里借鉴的小说创作元素,并以自己对这些文学元素的独特理解,开拓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后现代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王蒙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梳理,描述了其小说语言从理性运用向非理性运用的转变轨迹,揭示了这种转变与作家文化心态转变的内在关系,认为其小说语言的非理性运作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