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对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中阿奇霉素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阿奇霉素在0.5-1.5 m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实验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稳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对比试验法来对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优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实验的研究与优选,最终确定了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9.2%,RSD=1.10%。结论:该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质量控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建立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多项试验对其处方进行优选,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和检查。结果:克林霉素磷酸酯在1.35-10.2ug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1.4%)。结论:本实验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并且质量研究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能够为生产操作提供简单的依据,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牛黄解毒片的薄膜包衣片制备方法及薄膜包衣片与糖衣片的质量对比。方法:对牛黄解毒片使用丙烯酸树脂Ⅳ号作为包衣材料进行薄膜包衣,将两者在外观质量、抗热性、抗湿性、抗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两种包衣方法的包衣效果。结果:牛黄解毒片的薄膜衣片比糖衣片具有更好的外观质量、抗热性、抗湿性及抗磨性,且其制备工艺先进,加工工时明显少于糖衣片,生产过程中无粉尘飞扬,产品质量稳定性好,可以作为糖衣片的一种替代工艺而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pH、含量、有关物质等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有关物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考察溶液含量、有关物质及其他检测项目的稳定性。结果: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按照实验室工艺配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其pH、含量、有关物质等项均合格,溶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制备替米沙坦片的工艺及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高效、准确的反相高效液相法对其中主药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样品外观、崩解时限、溶出度等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并且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回收率高,适用于该片替米沙坦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pH、含量、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等指标考察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对光照和高温具有一定耐受能力。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存放24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法筛选出适合的处方,并确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成果     
《发明与革新》2013,(6):40-41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新方法成果简介:采用一种新的共沉淀方法即先进湿法传质及多重结晶烧结工艺制备球形高振实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法制备工艺简单,产品一致性好;且共沉淀过程中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以该产品生产的电池具有高容量、高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好、稳定性高等优点,适合用作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技术参数如下:粒度:D50=8-12μm;振实密度:2.6-2.8g/cm3;比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甲硝唑乳膏剂的新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方法,并对该制剂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首先对原甲硝唑乳膏剂处方基质组成的调整来改进其处方,再改变加入主药甲硝唑的方法等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并采用留样观察的方法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按改进后的处方组成所制得的乳膏剂质地更加地细腻,也无砂粒感,同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也无变干、变硬的现象出现,故该种乳膏剂的质量稳定性明显优于原处方比例所制得的制剂。结论:改进后的甲硝唑乳膏剂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易操作,同时该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参麦注射剂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并且药剂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其中又以原材料和制备工艺影响最为严重,为此,必须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并采用最优的制备工艺,这样有利于提高药剂的整体质量。就制备工艺对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影响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进行制定,并且对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黄胶囊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使用本制备工艺制备出的银黄胶囊样品,质量稳定,该制备工艺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2594.3X+1.2946,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314g到1.6246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回归方程为Y=3012.2X-1.3123,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512g到1.4521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符合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质量进行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三七滴丸的处方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滴丸,利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含量。结果制得的三七滴丸大小均匀、圆整光滑、硬度适中。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在0.15-0.45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人参皂苷Rgl的平均回收率99.6%(RSD=1.33%)。结论本实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穿琥宁(冻干粉针剂)的性质作用及冻干工艺原理。方法:在恒温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中所:斋的辅料和掌握冷;东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缓冲剞、氯化钠、右旋糖酐的穿琥宁溶液剂在经过预冻、升华、再干燥的冻干过程后得到外观良好、性质稳定的穿琥宁冻干粉针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以制剂的硬度、脆碎度、崩解度、含量、含量均匀度、溶出度为指标,优化片剂处方和制备工艺;同时,建立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最终确定的处方为苯磺酸氨氯地平6.944 g(以氨氯地平计为5 g),微晶纤维素135 g,预胶化淀粉45 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 g,交联聚维酮6 g,硬脂酸镁2 g。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回收率高,适用于该片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缬沙坦胶囊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方法,对其质量加以控制,提高药品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Prevail Cl8:(250mmx4.6mm,5um)色谱柱,以0.25mol/L的三氟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6 L/min。结果:注射用磷霉素钠在0.85-2.35 m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n=9)。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以将其用于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百瑞口服液的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百瑞口服液的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使用该工艺制备的贝瑞口服液样品经澄清度检查,直到第7天才发现出现沉淀,说明使用该工艺制备百瑞口服液澄清度良好。供试液和对照品溶液色谱在对应位置呈现相同颜色斑点,空白对照溶液色谱没有对应斑点显示,说明使用薄层鉴别方法对百瑞口服液进行定性质量控制可行。线性关系方程为Y=1E+07X-5734,(R2=0.9999),说明紫云英进样浓度在0.01467mg/ml-0.08932 m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也比较理想。结论:使用新型药用口服液澄清剂改善百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可显著提高百瑞口服液的澄清度,使用薄层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百瑞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并建立该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方法,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澄清吸附沉淀和醇沉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来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并将该方法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生产,同时我们通过对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留样观察来对其质量跟踪考查。结果:本实验的含量测定结果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留样观察其品质稳定可靠。结论:本实验的制备工艺可行,易操作,能够应用于该制剂的生产,质量考察方法可靠,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用以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按照新建立的处方组成与配制方法来制备呋喃西林溶液,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其含量,同时通过留样观察法来对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用新法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较好,常温下能放置6个月以上,且没有沉淀或结晶析出。结论:新研制的处方科学,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准确,并能够很好地控制呋喃西林的质量,给临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帮助,实用价值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