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笑话——诸葛亮、刘、关、张、赵,都已不在人世,他们的孩子倒在人间替老子吹牛。诸葛的儿子说,没有我爸爸,国家会如何如何……张苞说,我爸爸当阳桥前一声吼,水倒流,曹兵如何如何……阿斗说,我爸爸是一国之主,没有他,如何如何……赵云的儿子说,没有我爸爸,连你(指阿斗)都没了,……轮到关平,这家伙思路不宽,只说出一句:“……我爸爸那、那,胡子这么长,这么长……”关公在天上一听,气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沈淦 《云南档案》2013,(7):59-59
"麟麟疲倦了,眼睛小;眼睛小,要睡觉,爸爸就在摇篮边,把摇篮摇……"听着这首熟悉的《摇篮曲》曲调,你不会想到,我儿子麟麟,不是周岁左右的婴幼儿,而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其个头,已经比我这身高一米八的爸爸高出几公分了。儿子从幼儿园起,睡眠就不好,午觉总是睡不着,晚上总是因特别兴奋而难以入睡。临近高考了,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 《报林求索》2009,(11):36-36
<正>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同样弱智的阿三走时,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阿四的大哥谢衍走时,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现在,爸爸自己走了,家里只剩下了阿四和妈妈。  相似文献   

4.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5.
所晓磊 《青年记者》2007,(20):92-92
一则"牧师和儿子"的故事蛮有意思。一天早晨,牧师的儿子约翰哭嚷着要去迪斯尼乐园。牧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了许多小碎片,对儿子说:"你如果能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迪斯尼乐园。"没想到,不到10分钟,小约翰就拼好了。牧师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很简单呀!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先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块,然后把它翻过来。只要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我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城和儿子团聚.除夕当天,儿子和儿媳妇说要带我去看"春晚",我好奇地问:"看春晚不是在电视里看的吗?怎么还要出去?"我那黄头发的儿媳妇用夹生的汉语说:"我们要去看的不是中国的春晚,而是加拿大的 '中国春晚'."  相似文献   

7.
胡甫臣 《新闻三昧》2007,(11):13-14
用文同志的儿子电话上告诉我,他爸爸去世了,说他妈妈嘱咐他一定要通知我。用文同志生前同我们家通电话时,声音总和他在工人日报社  相似文献   

8.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谜"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袋跳跳糖,我心想:跳跳糖会是什么味道呢?好不好吃?我正想着,爸爸对我说:“快吃啊。”我拿起剪刀把袋子剪开,把跳跳糖放进嘴里。真有趣,跳跳糖在我嘴里乱蹦乱跳,弄得我上牙床痒痒的。这时有两粒跳跳糖碰到了一起,“嘣”的一响,两粒糖都从我嘴里蹦了出来。我吃完跳跳糖,心想:跳跳糖这么奇妙,糖果厂的叔叔阿姨们是怎么造出来的呢?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揭开这个谜。一个谜$巩义市孝南小学@李嘉龙  相似文献   

10.
五十不憋     
带儿子回老家看望二老。妈妈对我说,你爸身体不如以前了,现在每天从下午开始尿就多了,晚上要起来几次去解手,白天还把裤子尿湿过。我赶紧说,那要去医院看看呀!爸爸埋怨说,男人老了都有这毛  相似文献   

11.
人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认为,记者、通讯员也要采写门边稿。1989年夏天,《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我写的通讯《卖瓜人语》,并配有画家苗地的杰作:“全家福”,就似“兔子吃了一次门边草”。这篇稿发表后,引起读者注意,《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杂志、外文出版报等记者纷纷到瓜摊采访、拍照。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我和亲爱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说,我的爸爸和妈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在我出生后不久,他们就一起飞走了。每到夜晚,我就独自一个人坐在竹楼的外廊上对着天上的星星说话。我把爸爸的星星叫作"狮子",它是夜空里最亮的一颗。我把妈妈的星星叫作"仙女",它紧紧挨着"狮子",看上去比"狮子"稍微小一些、暗一些。当我仰望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眨眼睛;  相似文献   

13.
蔡成 《新闻世界》2006,(5):71-71
在动物园,看到两只猴子在荡秋千.儿子格外兴奋,站在猴山旁边的铁围栏外久久不愿离去.不知是谁突然扔出一瓶可乐.两只猴子立刻停下玩耍,拼命去争抢在地上滚动的可乐.儿子好像记起自己也口渴了.说:“爸爸,我口干。我要喝水.”  相似文献   

14.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15.
去年2月3日,《郑州晚报》刊登了读者李振国写的题为《上大学的儿子冲厕所》一稿.全文如下:去年,儿子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全家都兴奋不已.我和妻子将儿子送到大连,我们三口在学校的食堂吃了几天饭,一算账,钱竟花去了近百元.儿子有点架不住了,不无担心地说:“爸,这里的消费水平这么高,我在这里读书,咱家的经济……”我和妻子一齐给孩子打了保票:“再苦再累也要挣钱供你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业余通讯员当中,有一种“自卑感”,认为,给一些“市报”电台投稿,尚且不易,更别提上全国性“大报”了。在大报上稿,是比上“小报”难。但一是要有信心,二是写的稿子,要有上“大报”的新闻价值。去年初,我去一家企业搞调查。发现它盲目引进“新技术”化了30多万元钱,产品质量却不过关。为此我写了《企业引进技术须慎之又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采用。五月份的一天,我九岁的儿子同我说:“爸爸,你们常给我买‘娃哈哈’我都吃厌了。能不能给我买一些小画书?”这句问话提醒了我,我连夜写了《不能  相似文献   

17.
1942年8月,波兰的彼得库夫,德军集中营. 一天早上,我仿佛听见妈妈温柔而清晰地对我说:"儿子,我要送一个天使给你."然后,我醒了.这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我的妈妈已经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这个地方只有苦役、饥饿和恐惧.  相似文献   

18.
过去常常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说我是在部队医院里长大的.当时爸爸是解放军203医院的副院长,妈妈是医院的护士.他们每天都忙着抢救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伤病员,根本顾不上我.我就成了医院里的一名"小伤员".只要我一哭,就有人喊:谁有空去看一下"小伤员".这时就会有人过来抱抱我,或给一点吃的.  相似文献   

19.
"爸爸,有一道数学题,我不会做,您给我说说怎么做." "你不要着急,爸爸正在山里骑摩托车送邮件,路太徒,摩托车不敢停,等会儿爸爸找一个路好、手机信号好的地方,把电话打过去,给你说说." 这是栾川县邮政局深山区邮递员张建武和儿子的一段对话.懂事的孩子知道山里的路况差、危险,而且有许多运矿石的大卡车会从爸爸身边飞奔而过,就很快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20.
童年的梦永远都有着无比斑斓的色彩,本书以未谙世事的幼儿视角,讲述了童心对自然和宇宙的第一次探访。爸爸是一位牙医。秋天的傍晚,爸爸忽发奇想,要带着儿子去看宇宙。一路上,爸爸买了口香糖,那味道既清新,又特别;一路上,爸爸抱着儿子跃过水沟,那感觉既真实,又虚幻;一路上,他们看见了小石头上的蜗牛,看见了夜空中闪亮的群星,看见了微风里摇动的草穗、蓟花,那画面既温馨,又美丽……爸爸让儿子看夜空中闪亮的群星——小熊座、飞马座、天蝎座、天鹅座、天琴座、大犬座……慢慢地,一次寻常的散步变成一段温暖的旅程,留在儿子的童年记忆中。也许,这个故事是作家的一个回忆,发生在他的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