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发表在《诗刊》1979年第4期,1991年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对《致橡树》的主题,课本[自读提示]作了如下概括:“《致橡树》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自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的追求,即相互独立、平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这是否就是《致橡树》所追求的爱情观的核心?是否就是《致橡树》所表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呢?可以用该诗里的一句来回答:“不,这些都还不够!”“紧密结合,互相依存”自不必说了,就是所谓的  相似文献   

2.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的人也决非平庸浅薄之辈! 尤其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前不久看报,又发现了一条极重要的信息,这就是舒婷写《致橡树》的本意并不是赞美  相似文献   

3.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基础上各自实现自  相似文献   

4.
辛园秋 《考试周刊》2014,(35):34-35
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舒婷的诗作《致橡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八个环节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诗中意象的特征,挖掘作者表达的爱情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落后爱情观的否定,对独立自主平等互爱的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夏艺 《语文学习》2010,(1):34-35
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爱情如歌”单元中的《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经典爱情诗.诗中虽然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作者通过“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意象来否定一些爱情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舒婷的诗作《致橡树》的教学实录.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诗中意象的特征,来挖掘作者隐藏的爱情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落后爱情观的批判,对美好、自由、独立爱情的向往,对坚韧、果敢、和谐的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讴歌.  相似文献   

7.
李雪华 《广西教育》2022,(11):83-86
本文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爱情观不正确的问题,以舒婷《致橡树》一诗教学为例,具体论述在现代爱情诗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策略,提出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拓宽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适时渗透思政教育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有所感悟,引导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使之有一个健康的爱情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机遇的中心:重读《致橡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是众多的“今天”派诗人中最幸运的一个,她拥有数量最多的读者。《致橡树》是舒婷公开面世的首部作品,在朦胧诗饱受非难的情况下,究竟是何种因素铸成《致橡树》特殊的文坛际遇为今天考察舒婷最早获得主流诗界有限度的承认、形成舒婷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爱情诗代表作,更是一首新时期女性的爱情宣言。作者以新的视角,运用象征手法,否定了传统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独立、互依互助的新型爱情关系。在教学中应遵循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相似文献   

12.
一个星期日下午,我正在看舒婷的诗选,翻到《致橡树》这一篇,恰巧母亲走了进来。她一手搭在我的肩上,随口问道:“看什么呢?”接着,母亲轻轻念出诗的一小节: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教材选人大量表达爱情主题和涉及爱情题材的篇目.作为最具人文特质的语文学科,理应肩负“倡导健康、高尚的情感”的使命,通过文学艺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心灵世界的豁达与开阔,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与高尚。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我便把对学生爱情观的引导列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从家庭走向职场,从依赖走向独立。她的这一成功蜕变引起了人们对女性平等、独立爱情观的热议。然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诗人舒婷就有过同样的认识。今天,我的说课内容就是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我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特色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15.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诗中新奇瑰丽的意象和清新贴切的比喻,带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曾经激励了迷惘中的一代人与中国传统的旧伦理、旧思想、旧道德、旧爱情观彻底决裂。四十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诗歌当中强烈的女性意识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仍然深刻。  相似文献   

16.
舒婷的《致橡树》通过木棉和橡树的对白,鲜明地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关怀、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爱情观。这首诗的爱情观,已经成为爱的箴言,指引着人们爱的道路。诗中的橡树和木棉,是意蕴极为生动鲜明的意象,体现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女性的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17.
舒婷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我国诗坛,它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风格独特的诗风,掀起了"朦胧诗"的大潮。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致橡树》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很多读者心中,《致橡树》就代表了舒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课堂教学优化,须做到: 1.选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 2.教学内容精当适度。 3.方法措施灵活有效。   下面就《致橡树》一诗谈谈我是如何选择灵活有效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   一、辩中求解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全书通过开放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树向伟岸的、有着“铜枝铁干”的橡树倾诉心曲,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追求人格平等的纯真爱情的渴求。全诗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诗人以坚定果断的语气对以人身依附为本质特征的旧的爱情观作了根本否定;第二部分以细腻绵长的语句,揭示出地位平等又心心相印的…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材指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琪 《语文知识》2004,(7):37-37
舒婷《致橡树》中有一句诗:“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霹雳”就是“雷”,这句诗犯了逻辑学中分类相容的毛病。应当把“风雷”改为“风雪”。  相似文献   

20.
语文六册第5课《瀑布》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由远而近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瀑布,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分三节,描绘了瀑布的“声”、“色”、“形”。第一节写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第二节写山路一转,望见瀑布雪亮的全身,第三节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神奇多姿的美景。这首诗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层次分明.比喻确切。教学这一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读懂全诗,理解比喻句,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全课教学要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