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填湖造陆,污废水的涌入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境严重破坏,城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刻不容缓.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城市湿地资源利用的较好选择.该文围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这一主题,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出发点,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进行研究与探讨,构建湿地公园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2.
临沂武河湿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境内,东临沂河,北起江风口,向南流入江苏省邳州市.武河湿地公园承担着湿地生态调节、改善水质、涵养水源、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临沂大学附中和临沂一中的四位同学利用国庆假期及周末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调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探寻临沂武河湿地现状与改善措施,同时也可以向广大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一、调查区域实地考察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册山、黄山等乡镇境内武河湿地公园的一期、二期工程,是临沂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大惠民工程,全长20千米,总面积25 000余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工生态湿地(见图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蚌埠市龙子湖生态公园这一项目的概念设计,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了具体的实例规划设计.主要从总体设计的定位与设计理念,总体设计原则,总体功能分区,总体景观布局,植物配置与品种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在景观设计原则上,提出以生态为中心、以人工为辅助、以湿地为廊道、以绿地为本底、以技术为支撑五个设计原则,并在整个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予以遵循,这些原则对其它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涉及到生态、文化、艺术,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思考与总结,如何才能使其各种功能很好的协调,共同发挥生态公园应有的作用,需要园林规划设计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6年1月—10月份对比监测西北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系统中进、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P)、总氮,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其中,COD、氨氮、总磷、总氮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64.75%、63.62%、86.8%、74.54%,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说明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可行性,处理方法符合目前水环境生态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生态旅游、城市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和概况,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作品总结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潼关金三角黄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以期对其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张掖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湿地,引黑河水入城,突出生态城市特色是建设生态张掖的具体举措.张掖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保护和利用好湿地,造福于人民.张掖湿地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严重,盲目开垦及不合理开发,使湿地面积萎缩.要进一步做好湿地保护规划,严格控制污染,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有效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保护研究,走出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湿地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南湖生态城的开发和建设,使唐山成为资源性城市转型的典范;生态重建的旗帜,南湖休闲度假胜地、文化创意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的建设,不仅推动了景观地产的开发,促进城市结构更新,更是对人文意识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辅导》2011,(36):F0003-F0003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处贵阳市花溪区,是以花溪十里河滩为主体,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高品质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9.
湿地公同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近年来兴建的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保护与恢复并重.该规划坚持了“五个原则”,运用先进理念对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同项目建设的主体目标是保持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重点是恢复湿地公园范围内昌源河湿地的中、下段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营造一个富有景观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同时,对国内同类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地之一。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独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开发中,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保护性开发,重视生态建设,拓展开发空间,加强区域联合,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环保教育,搞好旅游促销,以实现区域环境生态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个自行构建的小型示范性人工湿地,考察其对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以便为水量少、波动大、污水成分相对简单的分散性污水处理提供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湿地系统植物移栽20天后恢复良好,栽植培育1个月后即可连续满负荷进水.稳定运行后,水力停留时间为48h,人工湿地对COD、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80%、55%和55%,出水可达标排放.结果表明,对于分散性生活污水,可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弥补分散性生活不便收集、多数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一些地区污水处理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全球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水资源紧缺的我国,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上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些年来应用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水净化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各地策划新建的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主题公园增加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刺激了当地经济增长。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不乏有许多急功近利,定位不准,低水平建设的主题公园。如何遵循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大胆创新的原则,以重庆九龙坡世界爱情主题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为主题公园的成功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邯郸构建了二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较稳定,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在25%~65%、29%-94%、30%-80%之间.在相同的水力负荷下,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明显高于植物生长状况差的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明显好于表层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受温度和季节影响较大,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去除率远远高于温度较低的冬季.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与低碳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度契合的。将生态城市理念引入低碳建筑管理中,可使低碳建筑发展更加全面、高效。鉴于低碳建筑的公共产品属性,在以政府为管理主体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低碳建筑发展的政府激励机制,可全面提升低碳建筑发展的管理水平,以推进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市人工湿地系统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5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净化效果好。近17个月的监测数据显示,COD的去除率超过92%,系统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此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耗能低(平均的耗电量为0.14 kWh/m3),节省日常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7.
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纪录到鸟类164种,隶属16目42科96属,其中冬候鸟84种、夏候鸟30种、留鸟38种,旅鸟12种,分别占51.22%、18.30%、23.17%、7.32%;古北界种类87种(占52.5%,另有新北界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43种(占26.9%),广布型种类33种(占20%);国家Ⅰ级保护种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29种。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3.991 0,均匀性指数(Pielou)为0.542 4。通过对该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生存现状、类型、分布,从而研究洞庭湖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陆水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随着水库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逐步加剧。陆水水库采用了“一种适用于城市社区的景观型中水处理湿地系统”的国家专利,应用沟渠—塘坝—湿地系统的结构优化及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的生态技术,较好地净化了入库支流污水,修复了生态湿地环境,满足陆水水库入库排污口生态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面积的改变,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方面。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治理与恢复应采取的政策、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对湿地的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可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