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4年桂林市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区以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桂林市在建设示范区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方面作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广西桂林市和南宁市武鸣县《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已经将近一年了。回首2004年,7月份教育部同意在桂林市和武鸣县进行应用示范区建设。同年12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桂林市举行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启动仪式,拉开了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标准.加快广西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序幕。2005年是我们积极投入基础建设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2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桂林市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应用示范区。2004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桂林市召开贯彻实施《标准》广西应用示范区启动仪式,拉开了桂林市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序幕。桂林市《标准》应用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已初见成效,并且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标准》实施及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桂林市教育局成立了桂林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示范区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制订了《桂林市…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24日至10月2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桂林召开了“2007教育信息化建设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及应用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于广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处长戴井岗、桂林市副市长黄丹、桂林市教育局局长钟平等领导同志,与来自全国各应用示范区及桂林市教育系统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系统规划处处长罗方述同志(现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了会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广西桂林市和南宁市武鸣县《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已经将近一年了。回首2004年,7月份教育部同意在桂林市和武鸣县进行应用示范区建设。同年12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桂林市举行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启动仪式,拉开了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标准,加快广西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序幕。2005年是我们积极投入基础建设的一年,桂林市和武鸣县两个应用示范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积极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技术软件培训,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24日至10月2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桂林召开了"2007教育信息化建设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及应用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于广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处长戴井岗、桂林市副市长黄丹、桂林市教育局局长钟平等领导同志,与来自全国各应用示范区及桂林市教育系统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系统规划处处长罗方述同志(现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2005,(8):4-5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全国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为推动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向规范化和健康化方向定展.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了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贯彻实施,积累《标准》应用的经验和成果,加速《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教育部决定建立《标准》的应用示范基地。2004年9月5日,我国民族地区第一批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在云南省曲靖市启动,另外,楚雄州和文山县示范区也同时启动。作为民族地区.云南省意识到了《标准》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标准》示范区的建设作为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总结《标准》实施推广的经验,进而使省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的逐步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因为标准不一而导致的弊端,使全国各地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同年12月,广州市原东山区向教育部递交了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申请,并于2004年11月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我区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下称《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终期验收。  相似文献   

9.
11月16日,教育部在山东省五莲县举行贯彻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工作会议暨五莲县应用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会上,五莲县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日照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贯彻实施,教育部于2004年10月13日-14日在云南昆明组织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宣传及应用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来自教育部,全国部分省市、地区以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八十寸多位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回顾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颁布两年来在贯彻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讨论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同时,来自重庆、云南、广州、温州和苏州等示范区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1.
魏晓彤 《教育信息技术》2004,(12):F003-F003
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下称《标准》),为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贯彻落实《标准》的通知精神,推动我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健康发展,2002年10月14日,我市向教育部提出“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申请,同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这一申请。2003年4月1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我市召开《标准》贯彻实施会暨广州市应用示范区启动仪式,从此,我市应用示范区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随着这个标准规范的逐步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因标准不一而导致的弊端,使全国各地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同年12月,我区(原广州市东山区)向教育部递交,建立《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申请,并于2004年11月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我区进行《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终期验收。  相似文献   

13.
问:广州市创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对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目前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4.
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是教育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举措。苏州在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为推动教育变革服务,为培育时代新人服务”的理念,确立“大数据支撑适切教育,智能化促进学习革命”的工作思路,从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智能评价体系、提升基础应用环境、优化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培育智能化教育治理形态等六个方面开展建设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得以普及应用.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如何让这些硬件环境能够在学校工作中发挥作用.近几年各学校致力于资源建设工作.以寻求应用方面的突破。北京四中一贯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把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如何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效能、信息化应用方面怎样合理引导、资源建设如何规范等,并进行了深入思考,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档案工作信息化七个方面的优越性 ,阐述了由档案工作信息化所带来的四个方面的转变 ,指出了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岳麓区属于长沙市的新城区,现有区属中小学95所,在校中小学生5万多人。作为科教大区,岳麓区始终坚持以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导向,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全区围绕教育信息化的“建、配、管、用、研”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家长网校和“绿色心吧”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新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新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缺失,提出了改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做好高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合理规划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各项工作,是搞好高校信息化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需求分析、制订科学战略、设计系统架构、拟定技术标准、项目分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教育探索》2006,(5):63-63
一、基础建设,打开教育信息化大门信息化基础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保障,教育信息化大门由此而打开。在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要做好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