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丽娟 《华章》2007,(8):77
在以"温柔敦厚、言以载道"为主旨的中国传统文学中,不难发现狂欢化的迹象.网络时代,是文学的的又一个狂欢季.狂欢化文学,以自由狂放为旗帜,它可以发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以狂欢化思维方式来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并打破了语言逻辑的条条框框,发展出新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充当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代码。表达者把思想外化为语言,接收者又根据语言内化成思想。整个交际过程为“思想——编码——发码——受码——解码——思想”。作为逻辑科学,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都是从语言的符号性、指谓性来研究命题的真假,而语言逻辑则不止于此,它更重视从语言的交际性来研究逻辑问题。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它们之间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3.
"用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战略选择.素养立意的政治学科高考需要构建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体系,形成"典型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三位一体的高考命题框架和"内容—思维—语言"三维融合的答题逻辑.因此,政治课必须要拓展关注国家与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科思维深度和广度、培育探究与论证问题的方法、升华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沃尔夫的语言——思维观虽然深受萨皮尔的影响,但他对语言的认识更多最早来源于他对科学和宗教的反思,由此激发他对语言研究的兴趣。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的核心思想有三:反自然逻辑的思维决定观,支持语言制约思维;反语言进化论,提出语言相对论;反印欧语言为中心,主张各民族语言文化平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从两个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进行解读,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也就陷入了一种困境。接着,通过分析表明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其最为直接的也就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思维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要培养思维素质和提高全民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加强逻辑教育。为此,对逻辑学功能的定位、对逻辑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成为当前迫切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阐述了逻辑观及逻辑学的功用;阐明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论证及其方法,凸显素质教育中的逻辑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生态化培养模式在深刻把握专业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生态学原理和思维重新审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的生态化路径:优化人才培养规格生态位是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生态进化的文化载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协调共生是专业培养生态平衡的指针;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是专业培养生态演进的实践基点;以人为本的生命构建是专业培养生态文明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熊晴  朱德全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2):109-114,121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旨在实现理论自洽与实践自觉的辩证统一.在逻辑样态上,体现出从劳动到经验的劳动教育课程的演绎逻辑,政治—经济—文化投射下的归纳逻辑以及内嵌于学校的同构逻辑.在实践架构上,包括发展进阶的价值尺度、多维瞄准的要素尺度、一纵四横的结构尺度以及三位一体的功能尺度.因此,通过构建"跨界—划界"的思维场,明确"强教—重学"的教学位,打造"外缘—内生"的生态群,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双向形塑,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熊晴  朱德全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2):109-114,121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旨在实现理论自洽与实践自觉的辩证统一.在逻辑样态上,体现出从劳动到经验的劳动教育课程的演绎逻辑,政治—经济—文化投射下的归纳逻辑以及内嵌于学校的同构逻辑.在实践架构上,包括发展进阶的价值尺度、多维瞄准的要素尺度、一纵四横的结构尺度以及三位一体的功能尺度.因此,通过构建"跨界—划界"的思维场,明确"强教—重学"的教学位,打造"外缘—内生"的生态群,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双向形塑,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相似文献   

10.
正德里达的语言哲学批驳了"逻各斯中心论"和"声音中心论"。所谓"逻各斯中心论",指的是一种以在场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言语为中心的语言观。德里达认为,形而上学的逻各斯绝不能囊括一切事物,总有某种异己的和昏暗模糊的东西拒绝被整体化在同质的同一性之中。他认为,逻各斯的自我同一性,其实在希腊哲学创立之初,便出现了裂痕,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就论述了"存在之外的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