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块链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创新,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主体更平等、手段更智能、过程更明晰、结论更精准。然而在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面临诸多挑战,如去中心化导致核心主体缺位、技术落地缺乏专业人才支撑、规章制度缺失导致监管空白等。为此,要强化学校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并着力从平台、机制、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入手,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区块链应用有序推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能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可追溯性和可靠的信任机制等特征在教育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区块链技术兴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应以技术为支撑,实现技术创新,全面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各环节的优质性,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资源监督三个方面提供新的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区...  相似文献   

3.
以区块链技术赋能产教融合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块链技术基于自身的开放性、独立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等特征和优势,为赋能产教融合创新创造了条件。基于区块链技术赋能产教融合的动因和优势分析,提出区块链技术嵌入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搭建基于产教融合需求和实践特征的区块链信息平台,建立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智能合约,构建充分适应区块链技术特征的产教融合治理和运作模式,健全产教融合学习成果记录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7):103-11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提升的重要方向。对职业教育而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时间戳、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特点能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中资源信息不对称、认证体系与评价体系不完整、缺乏价值利益共同体的痛点。区块链技术能够从赋能机制标准的层面建立共识,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内化产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标准。从赋能教育生态层面,引发数字化和智能化价值共鸣,营造产教新生态;通过“虚拟学习币”重塑流通新模式,构建在线学习社区。从赋能学习信用体系层面,构建学习征信体系,创设产教学信大数据档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技赋能保险中介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代科技发展的重心,其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智能合约等优势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保证交易的便捷和安全,受到保险中介的青睐。文章从市场结构、保险科技、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保险中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保险中介发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保险中介转型意识不高、营销模式缺乏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成熟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及保险公司合作、强化定制化和场景化服务模式以及完善区块链技术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保险中介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可追溯性、去中心化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建立去中心化教育系统,通过“学分链”记录各项成绩采集跟踪体系,打造证书认证体系。利用分布式记账法进行教师教学能力、教育质量评估和工作量化记录,通过激励机制助力提升学习的兴趣,加强教学资源版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7.
学习评价作为当前教育改革重点之一,备受教育界关注。高等教育中传统评价方式弊端日渐显露,以新技术为支撑的过程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特点应用于教育领域。针对教育评价中过于注重结果、公信力较低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评价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区块链技术在学习评价过程中的相关应用,创新性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与学习评价相结合,以确保评价真实、准确、持续,以期为高等教育学习评价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学生第二课堂进行管理和记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重要意义。高校迫切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来确保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传统的学生第二课堂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将数据存储于数据库的中心化存储结构,区块链具有低成本、去中心化、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第二课堂工作的管理中,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的管理,利用区块链的特征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传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融入区块链技术后得到优化升级。此外,区块链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使得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信息得到透明、监督,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公信力,也保障了第二课堂成绩系统的开放性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场域“碎片化“”圈层化“”后真相化”的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面临诸多藩篱。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共识、可溯源与不可篡改等特征,具有弥合碎片化叙事、突破圈层化壁垒、规制后真相频发的潜力,赋能网络舆论引导突破藩篱。因此,应着眼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引导客体及引导环体的优化,构建“区块链+网络舆论引导”的应用场景,构建协同传播格局、引领受众回归价值理性、清朗网络舆论环境,有效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嵌入公共培训服务不仅对公共培训服务的共同生产带来深刻影响,还为不同区域、城乡以及群体获取便利共享的公共培训服务提供了新范式,从而有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鉴于此,在厘清当前公共培训服务推动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后,构建“技术逻辑——创新应用——风险挑战——路径选择”的分析框架,对“区块链+公共培训服务”赋能共同富裕展开系统性探讨。研究发现,共识算法达成数据的集成交互,助力公共培训服务的智能决策;分布式账本塑造组织的去中心化,助力公共培训服务的多元供给;智能合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公共培训服务的便利共享。但由于“技术利维坦”的客观存在,“区块链+”可能会产生数据延迟低效、组织数字集权、资源治理失控等风险挑战。那么,分别从技术、组织与制度维度对路径保障进行阐述,以期为公共培训服务的治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