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随着西方化的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同”思想在基督教,进化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工人运动,俄罗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先后激发下,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近代化过程明显存在着社会理想的“大同”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必须保持较快的速度,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显特征。快速发展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人民生存条件改善,实现小康和共同富裕的需要;是有效反对霸权主义,中华民族生存下去,“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倡导“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振兴中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明,但坚决反对全盘西化;主张通过发展要商业以富国强兵,但设想通过实行“社会主义”以避免资本主义弊端而后来居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虽然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但不乏真知灼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直接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迄今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历史进化论、博爱思想,自由人性论以及大同理想,都是“历史的中间物”,具有二重性特征,既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有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反对天生德性说,重视后天的习染和教育的作用;反对专重辞的“无补之学”,崇尚学习实用的“朝廷礼、乐、刑、政之事”;反对道德不一,主张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反对“武异道”,主张学习武、武并重;反对以严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去强制学生、重视教育的感化作用;反对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主张批判地学习。他在教育改革上,也做出一些创举。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举措,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大同”一词在古代有多种涵义,因此,现代学者对古代“大同思想”概念的理解差别很大。从近代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对古代大同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出发,可以认为古代大同思想在外延上指《礼运》大同思想,在内涵上指晚期儒家吸收众家之长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五卅”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对“五卅”运动的总结,一方面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另方面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缺陷,这就是“左”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左”倾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片面认识,提出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是国民革命的唯一保证,以及对革命发展趋势的过左估计等,从而对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延安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也有"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西方式的民主不可能照搬到中国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某些形式,诸如兼听博纳、监督制度、科举制度、重民轻君思想、社会大同思想、反对旧礼教的束缚等等,经过批判地改造,可以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延伸、丰富和发展。“两个务必”和“三个代表”虽然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但是它们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前提;实践“三个代表”是坚持“两个务丛”的最终目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农”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三农”问题的核心,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理论,在“三农”问题中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史历 《天中学刊》2004,19(1):15-18
要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就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要求是其集中概括,发展是其主题。紧紧把握发展这个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问题的新阐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经过了长时期思考”才提出来的,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客观依据、思想方法和主要内容都与后同中有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分析孟子的“为官养廉”思想,指出其思想渊源本自孔子的节用、行廉政的主张,进而探讨这一思想对于杜甫廉政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以人为本"人学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都凝聚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上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丰富,我们的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学发展与继承,继承与扬弃和亦此亦彼的辩证关系,才能准确和把握“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使之成为我们的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科学地坚持、体现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方位地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要求。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拓展“三进”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